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华大集团尹烨:AI会变成人类医生的好帮手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3-12-22 10:46:08   浏览:4059次  

导读:经济观察网 记者 邹永勤 如果有一扇时空之门,打开后就能跟20年后的自己相见,你最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可能100个人会有100种答案。而华大集团CEO、生物学博士尹烨的答案是:我是做生命科学的,我深知生命就是一组代码,我坚信生命的代码...

华大集团尹烨:AI会变成人类医生的好帮手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邹永勤如果有一扇时空之门,打开后就能跟20年后的自己相见,你最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可能100个人会有100种答案。而华大集团CEO、生物学博士尹烨的答案是:“我是做生命科学的,我深知生命就是一组代码,我坚信生命的代码当中有爱。如果跟20年后的自己相遇,我最想问的是,基因科技已经造福全人类了么?”

2023年,很有可能是人类科技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大爆发,并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对各行各业带来始料不及的影响。一个崭新的AI世界正迎面扑来。

日前,经济观察报记者就AI话题和尹烨进行了一番对话。

经济观察报:越来越多的人相信,AI科技将会对各行各业甚至整个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觉得,这种颠覆将会在哪些行业率先开始?又需要多长时间才会形成对全社会的影响呢?

尹烨: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开始,人工智能每十几、二十几年就“翻火”一遍,再迅速冷却,实际效果并不达预期。人类特别容易高估近期,低估远期。今年2月的ChatGPT 3.5大火,给所有走这条路径的人打了一针强心剂,进而赋能到各个行业。大家第一次发现,原来AI真的有可能逐渐实现最开始的设想。

这背后有三个很重要的支柱。一个是今天基于CPU,特别是GPU的算力,至少在处理语言这个问题上,能力已经够了。而上世纪的计算机算力还达不到。第二是今天的数据量足够大了。通过各种搜索引擎,大家已经能得到百亿甚至千亿级的训练集。最后一个支柱就是算法。这些有信仰的人,相信通过他们的卷积神经算法、自然语义识别等是能诞生智能的。

ChatGPT带来的最大震撼是让各行各业明白,要开始拥抱它了。中国现在各种各样的大模型也都出来了。中国不会输在软件上,下一步要在硬件上下功夫,未来才能把算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算法和算力在相当程度上是通用的,但数据在各个垂直细分领域是不一样的。

我们以前说的自然语义识别(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实际上指的是人类的语言,比如英语和汉语。但这还不是“自然”的语言。DNA才是真正的自然语义处理,特别适合用类似的算法来算。它包括A、T、C、G四种碱基,算上RNA再加个U,也就5个;但它们的排列组合却形成了30亿个碱基对。比如,我们俩之间只有千分之五的差别,但很明显我们很多的性状并不一样。识别基因语言里面的名词、形容词、动词、助词,甚至省略号以及中间大段的留白,就是我们学习生命语言的过程。

30年前大家要学英语,要学其他外语,今天我们可能还要学一门真正属于你自己的语言,生命的语言。你要能看懂你的基因数据报告。通过人工智能和生物智能的结合,拿到并解读自己或者对比伙伴们的基因数据报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轻应用。

比如,一对情侣的手机里都有自己的基因数据报告,把他们的报告放到一起解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的孩子可能会有哪些性状或者疾病风险。

所以AI是一种系统,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工具,有点像电,有点像互联网,它不会单独成为一个行业,但它会跟各个垂直细分行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经济观察报: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觉得随着AI科技浪潮的来临,将会对生命科学领域带来哪些革新和颠覆?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尹烨:技术革命的下一站必将是生命科学,生命科学的变革必将推动生命时代的到来。精准医学到最后,会成为一个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菌群组、暴露组、表观组、影像组等的组合,会很复杂,真正分析到这个层面的时候,就需要AI来辅助了。

人工智能对生命科学领域相关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会帮助我们大量读懂生命的密码。但医学不等同于科学,医学需要温度。所以AI至少不会颠覆人类的医生,它会变成医生的好帮手。

在过去,相关的解读需要医生慢慢看,但现在可以让人工智能去协助解读和判断,就是所谓的智慧医疗,它会成为医生的好帮手。但是人类不能只用AI看病,如果只看报告,医生是感知不到病人状态的,病人也无法得到心灵的慰藉,这个时候,线下交流依然必要。

华大基因会在基因组数据为代表的多组学数据上尽可能地增加维度和数据量,同时不断结构化,让它逐步涌现出相关智能,进而去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基因,了解基因。只有读懂了才会用得更好。

经济观察报:有观点认为,AI的尽头,就是硅基生物取代碳基生物。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碳基生物和硅基生物有可能彼此融合吗?

尹烨:我们真的只是在想象中认为会有一些硅基物种,会有一些这样的机器人等。但在当下这一刻,我们还看不到被所谓的硅基物种彻底代替的可能性。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更多的可能是会走到一个融合。这有点像十多年前,我们讨论互联网会不会取代传统制造业的时候,当时给出的答案是“不会”,但是传统制造业可以变成互联网+,然后很快获得比较优势,那么它就会战胜那些不用互联网的部分。

所以,未来有一种可能是碳硅结合。也就是说,不是AI会替代人类,而是先用了AI的人类,可能会更好。所以我期望的是一个碳硅结合的未来,让这些机器人能跟人类友好地相处。人类真的创造了一个非碳物种,硅基的生物。

经济观察报:或许我们正站在AI时代的门槛上。如果在的面前有一扇时空之门,进去之后会和20年后的自己相遇,你最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最想问的问题又是什么?

尹烨:工业革命以来的250年,从纺织蒸汽机、钢铁和铁路、电气和重化工、汽车和电子计算机……再到今天的AI和生物技术等,人类经历了无数的波峰波谷周期。过去是农业制造,现在是工业制造,未来一定会走到生物制造。

所谓技术就是在过去异想天开、今天勉为其难、未来习以为常的东西。但是我想,“已知圈”越大,“未知圈”就更大,无论如何,我们这些做医学的、做基因的、做生命科学的,要铭记人文之本,不能唯技术论,而忽略了道德、伦理、宗教、文化和法律。毕竟没有科技的人文或许是愚昧的,但没有人文的科技一定是危险的。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确保我们的医学向善、科技向上。

我是做生命科学的,我深知生命就是一组代码,我坚信生命的代码当中有爱。如果跟二十年后的自己相遇,我最想问的是,基因科技真的已经造福全人类了么?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