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智能机器人爆发前夜: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字节美团都杀入了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1-11-02 08:06:21   浏览:9414次  

导读:来源: @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 hello 大家好,我们是首席数智官,研究产业数字化已经10年。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一直试图寻找「新品牌是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快速崛起」的答案。 为此,我们走访了大量知名企业,与上千位技术专家、创业者、...

来源: @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

hello 大家好,我们是首席数智官,研究产业数字化已经10年。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一直试图寻找「新品牌是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快速崛起」的答案。

为此,我们走访了大量知名企业,与上千位技术专家、创业者、前辈同行等一线精英们交流学习,看他们是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创造新的商业机会,打造新的爆款产品。

我们希望把这些技术影响商业创新的案例分享给你们。

关注我,每天给你讲一个商业案例。

今天我们要分享给你的是一位世界机器人专家讲解的中国未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硬科技周期长,投入大,链条长,涉及设计、采购、装配、销售、服务等环节,利润又很低。

但是这些从业者为什么这么坚定?

从长期来看,智能机器人是长期刚性需求,想解放人的劳动,解决危险。

在2021年云栖大会机器人峰会现场,中关村智友天使研究院院长、国家特聘教授长江学者、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北京地区主席王田苗为观众分享了最近的思考。

王田苗认为,智能机器人是长期趋势,智能机器人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需求;

智能机器人的长期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强调对场景的理解,与人工智能软件的相互适配性。

以下是中关村智友天使研究院院长王田苗演讲,经 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整理编辑:

01 机器替代人的市场大有可为

中国已经进入到发展的新阶段。

当下社会环境严峻,老龄化程度高,招工难,低端的服务没人干。

同时,自动化生产效率提高不到10%,而我们人员工资的增长速度为15~16%。两者之间存在差额,需要通过机器换人来提高效率。

所以现在我们来看,机器人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技术装备,包括制造装备,可以在危险繁重环境下替代人的特种机器人,像我们的水下、矿山。

此外,机器人技术还和其他技术结合衍生出许多其他机器人。

最近我理解的机器人市场涵盖两部分。

第一是服务,这种服务包括培训、租赁,甚至包括维护,这个生态是让机器人冲向万亿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第二是软件成为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包括云加工中心的共享服务平台、操作系统设计,为了让这个链之间有序的结合服务社会发展等等,所以这两个是目前我理解的对基金审理进行整个的生态的一个重要补充。

波士顿在6月份发布了一个很长的报告,强调未来的十年在全球机器人的市场将突破10倍,也就平均大概一年一倍,由现在的300亿美元达到2200亿美元。

中国的装机量占全球40%,其他注册机器人相关公司是30多家。

去年和今年机器人同比增加50%,而且服务机器人专用和家用数据已经接近工业机器人的产品,预计在后来的三年将超过。

从融资角度来理解,这10年有1000多家企业总共才融资1300多亿。

而今年上半年100多起融资规模达到132亿,平均一项机器人融资就过亿,实际上是过亿的是50家,因为有的可能是融资2亿或3亿。

目前我们所了解的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字节和美团都杀入了这个领域,还不包括我们所说投资的专业机构。

从最近的一些形态来看,像亚马逊推出家庭陪护机器人,提醒老人吃药,能够陪小孩教育,能够当一个镜子来让成年人看着穿衣服,能够晚上在院子里转,碰到问题之后警报。

02 机器人“干掉”机器人

这让我们思考机器人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工业机器人正在打破传统的形态。

如在汽车规模化中投入使用的是刚性产品,可是现在新兴产业出来了,像我们的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这些形态都变成了一个柔性可复制重构。

这个东西就迫使机器人不能简单呈现固定形态,还要和人进行交互,必须勇于创新。

从比例上来看,机器人1~8月份已经达到18万台,而2019年全年才只有18万台。

从这可以分析得到,过去我们只有在上海、广州或北京等大企业使用的机器人,现在开始出现欠发达地区;

小企业模式正在由非标加标准化协同,将它分离成标准化的模块,有一部分机器完成,有一部分标准化模组完成,有一部分人工设计的系统集成完成。

所以说像我们最近看到的新能源电池,西方还不能反应过来机器人在这个里面怎么装配,怎么检测,怎么上下料,中国的机器人全部进去了。

电子消费也是,中国人现在的奶酪、牛奶、日用品,甚至我们的火锅的料理,这些东西都在大幅度的增长,给我们国内的机器人提供新的使用场景和机会。

03 人机共融

在我看来,机器人未来将会朝向人机共融的趋势发展,将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智能防碰撞,即人机结合。

机器人协作交互时,速度向来不高,但是它必须要防碰撞,因为传统的斜坡难度高,容易被损坏。

最近还有一个方向是回收签拆解,无编程的视觉或通过语音来实现编程,因为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大规模地应用。

第二,专用服务机器人成为竞争的主战常

这个主战场的原因是大城市化的形成,老龄化带来危机,年轻人不愿意干,而专业化的设备又必须有劳动力替代。

比如说管道、电力维护、医疗手术、建筑等等,而这些频次又比较低,成本又比较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专用服务机器人。

由于特种专用机器人是刚性的,要维持大城市的整个的运营和高效,所以它的市场可能达到1000~7000亿美元。

那么它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固定式的,一类是移动式的。

固定式的像我们说的医疗、农业、做饭、能源维修;

移动式的像自主驾驶环境清洁、医院巡检等。

然而,由于它不是高频,所以它的商业模式必须发生变化,由一个卖机器的变成一个卖耗材的,从而推动租赁和服务,推动特种机器人的发展。

医疗机器人我也想简单的说一下。

医疗机器人已经30年了,从早先的国家项目,到开发到商业化的产品,然后到商业化的应用,最后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才诞生出我们所说的这么多的各种各样的机器人。

这几年,四大医疗器械家族全部融入医疗机器人。

最近国家也正式把机器人作为一个标配,允许采购,而这在2017年是不允许的。

目前,达芬奇机器人在上海已经有4类手术可以纳入医保。

它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是我想说的对病人好,比如说安全精准,手人的手术的精度大概是在一毫米到两毫米,机器能到0.5,甚至更低,微创小,所以并发症也校

我们都知道关节置换,这是一个趋势,中国的比例很大,而关节置换进行切割的时候,一个医生大概要用10年的培训时间才从一个,医生成为一个专家,要做300例手术以上,才能掌刀。

这个周期很长,而机器可以由过去的4小时缩短到一个多小时,整个的效率提高非常多。

当然,现在机器人还有手术康复和陪护。

我们往往认为手术是需要和三甲医院合作的,而康复是要强调体验的低成本,而陪护是需要进行免费和咨询的,这样才能推动不同类别机器人发展。

第三,个人服务机器人。

个人服务机器人能够成为上万亿赛道产业规模,我认为这个路还很长,因为服务机器人很多关键的东西没有完全解决。

这里包括材料融合、非结构化环境的识别、安全的操作,甚至包括一些情感的交互。

但是当机器人成为上万亿的产业,个人服务机器人是非常关键的,目前这一部分由两个事情制约,一个是智能的功能,一个是合理的价格。

当下,用户买来了服务机器人,往往发现功能不理想,价格昂贵。

所以目前从趋势上来看,这一部分由两个事情制约,一个是智能的功能,一个是合理的价格。

所以,非结构化环境对话认知和学习人的操作能力成为个人服务机器人的突破口。

服务机器人也很贵。

市场上有两类产品,一类是单一的专用产品,往往功能要强,要能完成按摩、锻炼、送水、做饭、看护老人、娱乐、情感陪护等。

另一类是云机器人。

在云机器人身上一直有这样的争论,云机器人可以像软件一样导入知识和技能,不需要额外学习,人工智能可以用50个小时的知识导入代替人类100年的经验。

公众需要什么知识,只需要提前导入就行。

然而,作为企业来说,无论是什么机器人,一定要满足标准化,可以控制成本。所以,我们会经常在矩阵里寻找交叉点。

当然从机器人的创业来说,我们往往钻研痛点,研究技术可实现性,使用的便捷性,公司支出的成本再加上商业价值,就能得到机器人的产品和模式的价值。

其中机器人的使用方便性,需要靠人类社会来衡量,只要复杂都不愿意使用,只要维护多也不愿意使用,这一切我认为都依赖于基础关键技术。

有没有这种感觉?在过去没机器人,人类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会增加信任、依赖和情感。

但当我们身边有过多的机器人,会不会让人很急躁不耐烦?

里面是否也存在道德和法律问题?

我认为这些都是需要思考,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很坚信智能机器人是长期需求,这是由于人性、社会结构和一个国家安全所决定的。

智能机器人长期发展,它需要创新,它需要强调场景的理解,而且还要强调我们所说的人工智能软件服务。

最终,我们坚信智能机器人拥有美好的明天。

-END-

你认为智能机器人未来会大规模普及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点赞分享收藏。

关注 @首席数智官(ID:shouxishuzhiguan) 看精英们成功的商业方法论

p.s.我也会回关你噢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