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比特币与机器取代人 病毒式传播的叙事经济学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0-12-31 16:57:09   浏览:16278次  

导读:香帅老师在金融报告里提到,2020年比特币涨得疯,从年初7000多美金的低点一直涨到23843美金,创历史新高,涨幅高达233%,是今年全球大类资产中遥遥领先的第一名。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比特币价格走势和社交媒体活跃度高度相关。 为什么叙事会影响经济?传...

香帅老师在金融报告里提到,2020年比特币涨得疯,从年初7000多美金的低点一直涨到23843美金,创历史新高,涨幅高达233%,是今年全球大类资产中遥遥领先的第一名。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比特币价格走势和社交媒体活跃度高度相关。

为什么叙事会影响经济?传统经济学认为,人的偏好很大程度上是基因决定的,比如一个人是悲观还是乐观,保守还是激进,节约还是挥霍,等等,基本是天生的。而希勒却认为,那些突然流行开来、获得了病毒式传播的故事,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偏好,让人们原本分散的偏好越来越趋同,这就会形成一股时代洪流,进而改变历史的走向。

为什么“机器人”叙事会影响经济?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这本书中说,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问题,就是怎样为“无用之人”创造工作。因为,未来社会的不平等,可不只是贫富差距这么简单。

赫拉利说,未来很有可能,极少数的特权精英阶层,借助生化技术、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等,将自己打造成一种升级版的智人,或者叫“智神”。“智神”就像《指环王》里的精灵一族那样,不仅寿命可以无限延长,还可以永葆青春;而且无论是心智能力、身体能力还是颜值,都完爆普通人。这一小撮“智神”再加上他们所掌控的一系列超级算法,就可以控制整个地球。

与此同时,因为人工智能已经高度发达,无论是人类所需的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都可以统统交给人工智能来完成。而这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普通人将被降级为“无用阶级”,无论在经济上、文化上还是政治军事上都毫无用处,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但是,完全没事情干也太无聊,而人无聊了就容易滋事,所以对“智神”来说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命令人工智能准备足够多的垃圾食品、娱乐综艺、网络游戏甚至是精神药物,把这些人给圈养起来,吃喝等死。这时候“智神”看待普通的“智人”,就跟我们看动物园里的动物差不多。

赫拉利的预言,是不是听起来非常恐怖?奇怪的是,给人的感觉又非常真实。其实,赫拉利的末日预言,是“机器人”叙事的最新版本,在那之前,这个故事已经被一代代人反复讲述。

你肯定想不到,早在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提出了机器取代人的可能性。他说,如果梭子能够自动纺纱、琴弦能够自动弹奏,那么,奴隶主就再也不需要仆人和奴隶。你看,这不就是在说,如果实现了自动化,仆人和奴隶就失去了价值,成为“无用之人”了吗。

当然,在农业社会,“机器取代人”还只是哲学家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只有进入工业革命之后,想象才开始变成现实,机器第一次对人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威胁。1811年,英国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被极度压榨的英国工人突然组织起来,以捣毁机器来抗议示威,这就是著名的卢德运动。

卢德运动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机器的大规模反抗。更重要的是,卢德运动也掀开了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序幕。从这个角度说,是“机器人”叙事间接触发了欧洲的无产阶级运动。不但如此,“机器人”叙事还催生了现代社会的第一部科幻小说。

1818年,就在卢德运动爆发几年以后,科幻小说《科学怪人》问世,它的主题,就是“反思科技”。小说中,一位科学家在实验中制造出了生命一个奇丑无比的巨人,也就是书名里的“科学怪人”。然而,科学家能够制造怪人,却驾驭不了怪人,他们的矛盾逐渐激化,经过一系列的相爱相杀,两个人最终同归于荆这部小说,把“机器人”叙事往前推进了一步。可以说,后来所有“机器人反噬人类”的故事,都是从这儿来。

所以不奇怪,1929~1933年大萧条期间,愤怒的公众认为,是自动化机器导致了人们的大规模失业。比如,当时的媒体这样说:“在制帽产业,机器把生产率提高了将近9倍,但很显然,我们需要的帽子不可能达到从前的9倍。”“如果机械化发展一路狂飚,让购买力达到扩张极限的话,那么失业将是必然的结果。换句话说,从现在开始,我们的生产力越强,我们的处境就会越糟糕。”

你可能认为,这是媒体的夸大其词和煽风点火,只有无知大众才会相信。但你知道吗,连爱因斯坦都相信这个理论,并公开表示,大萧条就是技术进步造成的。在这种背景之下,美国国会发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当时,拨号电话技术快速普及,有了拨号电话,就不再需要总机接线员。大萧条期间,美国参议院也装了拨号电话,但刚用三周,马上就有参议员提出反对,声称拨号电话是令人憎恶的,因为它剥夺了接线员的工作。很快,提案获得通过,拨号电话被当场拆除。这可能是最有名的一起由政府官员发起的“卢德运动”。它和前面讲的“贫穷时尚”结合起来,恶化了大萧条时期的经济衰退程度。

火上浇油的是,大萧条期间,一个新词被发明出来,叫做“技术专家治国”。意思是,未来世界应该由懂科学技术的专业人员来管理,由他们负责设计和运行机器,其他人只能等着服从命令。你看,这类“技术专家”,不就是尤瓦尔赫拉利所说的“智神”的1.0版本吗?

可能是这样的叙事给公众留下的印象过于深刻,时至今日,卢德运动已经过去了200年,但“卢德主义”这个词并没有消失,反而是越来越有生命力。在当下的美国,有很多人自称是卢德主义者,比如曾经和希拉里共同竞选美国总统的伯尼桑德斯;也有很多人被扣上“卢德主义”的帽子,比如霍金、比尔盖茨和埃隆马斯克,因为他们多次警告人们要警惕人工智能的威胁。

其实,如果仔细想一想,“机器人”叙事是一种很奇怪的逻辑。用机器生产代替人类劳动,把人类从繁重艰辛的劳作中解放出来,不正是我们追求科技进步的动力吗?而且,工业革命的经验告诉我们,机器既消灭工作,又创造工作。比如汽车,它消灭了马车夫和养马人的工作,但同时创造了司机和制造工人的工作。事实证明,机器所创造的新工作规模,比它消灭的要大得多。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人工智能还会引发恐慌情绪呢?也许这一次,情况可能真的不同。过去的机器应该算“体能机器”,它替代人类的体力劳动,让更多人从事更富有意义的脑力劳动。这样的机器,当然是越强大越好。而未来的机器是“智能机器”,它的目的,是全面接替人类的脑力劳动。正如尤瓦尔赫拉利指出的,可能在并不遥远的将来,大部分人类就会进入“终极失业”状态。

希勒说,在这种焦虑之下,人们会拼命抓住一切机会,让自己获得一丝丝掌控未来的感觉,比如,购买比特币。很多专家都指出,比特币泡沫和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泡沫没什么区别,巴菲特更是直说,比特币“就是一种**工具”,但是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比特币搭上了“机器人”叙事这趟车,声称只要你持有它,就可以“参与未来”,站在技术进步的赢家一方。

你看,“机器人”叙事作为一种超长叙事,从工业革命一路走来,一直持续至今,贯穿人类的整个现代经济史,并一直通往遥远的未来。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