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电视评论:刷脸时代你的脸越来越值钱了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0-11-06 10:27:40   浏览:8954次  

导读:近日,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成立的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了一份《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简称《调研报告》)。 昨晚,一向具有媒体敏锐新闻触角的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节目《今日新闻汇》, 由美女主持人文琪主持, 邀...

近日,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成立的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了一份《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简称《调研报告》)。

昨晚,一向具有媒体敏锐新闻触角的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节目《今日新闻汇》,

由美女主持人文琪主持,

邀请特约评论员海洋教授对此作出专业评论,节目引发广泛关注。

主持人:现如今许多场景都需要刷脸,购物时“刷脸”支付、用手机时“刷脸”解锁,进小区时“刷脸”开门,坐高铁时“刷脸”进站……,这张脸实在太繁忙了。如此频繁的“刷脸”,有必要吗?

评论员:

“刷脸”,其实是人脸识别技术的俗称。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刷脸时代来临了。人脸识别技术加速落地的趋势,使得人们的各种生活与工作场景都开始见到“刷脸”的魅影。

《调研报告》列举了十类常见的“刷脸”场景,如支付转账、开户销户、实名登记、解锁解密、换脸娱乐、政府办事、交通安检、门禁考勤、校园/在线教育和公共安全监管等。

信息识别,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需求;而认脸,是人类自诞生以来最方便的信息识别随身凭证。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已然来临。人脸识别的唯一性和不易被复制的良好特性,促使传统的凭肉眼认脸功能,逐渐转嫁给人工智能即人脸识别技术。

所以,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顺应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精进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人脸识别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成一种必然;换言之,“刷脸”必将是刷脸时代的一种生活常态。

主持人:

《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都使用过人脸识别,不过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

还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到隐私或财产损失。

请问评论员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评论员: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使得“刷脸”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以致社会适应“刷脸”时代的新生活规则准备、集体精神意识准备不足,这种严重脱节,势必放大“刷脸”时代初期的弊端。

更何况,“刷脸”技术带来的经济效应让人兴奋不已。资料显示,到2022年,全球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达75.95亿美元,约合508亿人民币。而在我国,截至今年10月14日,人脸识别相关企业已经突破1万家,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巨大的利益,必然诱使鱼龙混杂,“刷脸”技术滥用而引发的人脸信息泄露与无序利用,难免给人们带来隐私麻烦甚至财产损失。

但必须承认,这些都是发展中的烦恼,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发展中的烦恼必须要靠人脸识别技术的健康发展去解决,发展才是硬道理。

主持人:

“刷脸”时代的正常运行,必定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

评论员:

我们可喜地看到,针对人脸信息被滥用、盗用、随意采集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已明确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规定,收集、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征得该自然人或其监护人同意,且被采用者同意后还有权撤回。

目前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也提出,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

所收集的个人图像、个人身份特征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公开或者向他人提供。

我们相信,国家层面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必将改善“刷脸”时代的安全环境。

值得强调的是,目前阶段,大量的人脸数据都被存储在各应用运营方,或是技术提供方的中心化数据库中,所以人脸识别技术的风险点与隐患发生的几率,更多是集中在存储环节。

因此,为了封堵这个漏洞,专家提出了分层授权、分布式存储的数据脱敏和加密方式。

人脸数据存储应该建立更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技术开发方、APP运营方不能成为各自为战的数据孤岛,只求技术更迭,忽视隐私风险,而是应该在更趋严格的监管,以及法律和行业规范下采集、使用、存储数据。

主持人:

除了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外,请问在人脸识别技术的改进方面还有哪些重要工作要做?

评论员:

如前所述,发展中的烦恼必须靠发展去解决,因而,技术带来的问题,也只有靠技术些发展完善去解决。

人脸识别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尖端的核心算法,并使识别结果具有实用化的识别率和识别速度。

一般理解人脸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以及匹配与识别。

目前最简单的人脸识别,只需要采集、提取人脸上的6个或8个特征点就能实现。而复杂的人脸识别,则需要采集、提取人脸上的数十个乃至上百个特征点才能实现。显然,采集的人脸特征点越多,安全性自然也就越高。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日趋完善的专门针对生物特征的活体检测技术,可有效识别扫描对象的生命体征,也就大大降低了人脸识别的风险。

目前活体检测分为三种,活体防伪级别由低到高依次是:配合式活体检测、静默活体检测、双目活体防伪检测。

配合式活体检测是最常见的活体检测方式,通过眨眼、张嘴、摇头、点头等配合式组合动作,使用人脸关键点定位和人脸追踪等技术,验证用户是否为真实活体本人操作。

静默活体检测则无需用户进行繁琐的脸部动作,只需要求用户实时拍摄一张的照片或是一段人脸视频,即可进行真人活体校验。

双目活体防伪检测,采用“可见光+近红外”光电一体化的人脸活体检测技术,原理在于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人脸皮肤反射的光谱信息进行分析分类,对异质人脸图像进行关联判断,有效区别出真实人脸皮肤和其他所有攻击材质的不同。

我们相信,随着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活体检测技术的升级以及社会集体意识的成熟,刷脸时代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美好。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