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说说张北城的路名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9-05-27   浏览:589次  

导读:◎郑铭“张北县,蒙原南,长城外,古道边,连大漠,接中原,历史久,四千年……”这是《张北县历史三字歌》开场的几句话。短短的24个字概述了张北县独特的区位、古朴的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正如民国23年(1934年)12月,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宋哲元所 ......

说说张北城的路名

说说张北城的路名

◎郑铭“张北县,蒙原南,长城外,古道边,连大漠,接中原,历史久,四千年……”这是《张北县历史三字歌》开场的几句话。短短的24个字概述了张北县独特的区位、古朴的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正如民国23年(1934年)12月,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宋哲元所言:“张北县治为元兴和故城,旧为张家口同知厅。南倚长城,北接内蒙古高原,固塞外之奥区,而国防之重镇也。”民国版《张北县志》载:“约四千年前,张北一带已有人类活动,先后出现鬼方等17个少数民族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为这里创建了早期文明。”千年历史一瞬间,到公元423年,北魏戎卫,六镇之一的怀荒镇治今张北城。辽、金、元、明作为一个个发展纪元,分别在张北城置县设府,点亮了这座古城历史光环的火,丰富了这座城市老街旧巷道路名称的文化内涵。说起张北城的街路之名,宛如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凸显了它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含量。这座城池较为方正,自古南北称街,东西称路。主街路共18条,包括南北向的8条,东西向的10条,诸如:中都大街、察哈尔大街、张库大街、林荫大街和桦皮岭大街;隆兴路、兴和路、建安路、定远路、揽胜路等。除宽阔的主要街路外,还有8条顺城街,10条侧街、6条小街和多条小巷、胡同,这些街路之名,如璀璨的星斗在张北的历史文化史上熠熠闪光,有些不经意挂在嘴边的街名,其实大有深意。我曾探访过不少县区之城,但像张北县城这样集中的以本乡本土的历史文化、名人乡贤命名的街路之名,却不多见。每当我漫步在这座城市的大街之上,看到矗立在每条路口高大而厚实的路牌标识之时,除了有一份内心的骄傲,也察觉到一份责任。街路之名,让张北人掂量出“薪火相传”这个词的份量。说说张北城的路名

在张北城,随便走进一条街路,人们总会触摸到张北历史的文脉,聆听到张北文化的神韵,一条大街可以追述一个朝代的历史,一条道路可以牵扯出一串故事。就说“中都大街”吧,它记载了公元1307年元帝武宗海山在距张北城北15公里处的旺儿察都建造了元中都的那段历史。鼎立在大街之东的“元中都博物馆”为人们解读着“一座中都城,半部元朝史”的故事。响亮的“察哈尔大街”之名告诉人们察哈尔的来历,蒙语为“边”的意思。传说在张北县西北处有一湖泊(今安固里淖),察哈尔是指这里为“白海”,是八旗牧场,所以得名。历史上的张北,不但曾隶属于察哈尔特别区、察哈尔省,而且还是察哈尔省察北专区的所在地,统领坝上及内蒙古的8旗县,在察哈尔大街的北端还建有察哈尔小学。张北城西部的那条”张库大街”实际上是为张库大道穿越张北县境百余里的一个记忆符号,凡是生活在张北本土的人们都知道,始于明末、盛于清中、衰于民初的张库大道,曾给张北沿途的村镇带来过繁荣,奠定了这里的商贸集市,并展现出中、俄、蒙商人在张北互市的历史画卷,张库大街始终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商贾云集的景象。张北古城历经几朝几代,置县设府,在张北历史上有着特殊的位置。“皇城街”虽然街长不足五百米,但是它承载了辽、金、元三个朝代至今1037年的历史,包含了中华民族千古风流的灿烂文化。公元982年,辽朝景宗帝太后萧绰建燕子城,皇宫内称新凉殿;金朝立柔远县,改称为枢光殿;元中统三年置隆兴总管府再建行宫为清暑殿。史载,元至正十八年秋(1358年),红巾军破头潘、关先生率师出塞,克兴和城(今张北城),皇城遭到破坏。相传,明朝拆除废弃的皇城,将砖石修筑了万全城,也有的说修了万全膳房堡城。并说,运砖时,每步站一人,互相递接,数天后将砖全部运完。横建在这座城市东西方向的“隆兴路”记载了大元百年,张北这片土地进入了历史的黄金时代。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年)的第一座行宫也择在此地。中统三年(1262年)张北升抚州为隆兴府,这里是军器、皮革制造基地,南方工匠成批拥来,街市繁华,商贾云集,故而素有“隆兴天府”之称镌刻在四牌楼的正门门楣之上。“兴和路”命名的根据主要是“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遗右副将军李文忠出野狐岭进拔兴和(今张北),置兴和府。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五次北征,在兴和校阅五军,史书记述“燕王扫北”的故事一直在张北流传至今。张北城的街路之名还凝固了这座城市历经的重要史实和重大事件的记忆,见证历史,述说历史,不忘历史,并增强了热爱这座城市的人民对亲者爱和对仇者恨的感情。如,穿过城西那片茂密森林的“林荫大街”,就是记载着1933年8月国民军第29军长城抗战于喜峰口重创日寇后回到张家口,132师官兵驻防张北期间,在军长宋哲元、师长赵登禹亲率下,全体官兵在张北城的西门外营垒前栽植了一片榆树,营造了百亩杨榆混交林,这样,抗日将士与张北人起的“大榆树底”、“树儿湾”的名字紧紧相连,为永久怀念他们的功绩,张北人民便修建开通了“林荫大街”这条道路。说说张北城的路名

一座城市,只有经历过灾难和忧患,人们才会珍惜和平的美好与安居之乐。然而就在张北城内的“建安”和“定远”两座城门旁曾发生过震惊中外的事件。那就是1934年10月27日与1935年5月3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和日本驻哈巴嘎旗特务机关长蓄意制造的两次“张北事件”,后导致“秦土协定”的签订,29军132师被迫撤离张北,日寇趁机占领了张北等察北五县。“建安路”“定远路”的命名,就是警示和提醒后人牢牢记住:外来侵略者造成我们久远的伤痛和关于伤痛的记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贪穷就被人欺”的道理。一座城市最大的内涵是文化,文化记载历史,文化传承历史。下面提到的两位乡贤就是张北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一位是张万善,另一位是许闻诗。张万善(1882-1955年)字子元,张北县张汉营村人。清光绪乙已(1905年)科禀生,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于保定政法学校。曾任察哈尔省议员、参政院参政、察哈尔省农会会长。任张北县公款经理所经理、财政局长、参议会会长、地方名绅。他积极辟办文化教育事业,组建与引领张北民众教育馆、图书馆、县志馆,组织编修了民国版《张北县志》,并创立地方建设委员会,推为委员长,为张北县的各项建设事业做出特殊的贡献。许闻诗(1884-1973年)字得三,原籍怀来县郜家营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入宣化省立中学;宣统三年(1910年)两度参加科考,先中秀才,后中拔贡。民国九年应张万善之邀赴张北办学,他亲赴浙江一带考察学习,先后组建张北乡村师范、城区小学、女子学校,并担任校长。后应聘张北县志总纂,他车四出,博采周咨,下乡考察,不辞辛苦,殚精竭虑,完成八卷本《张北县志》,为张北的文史宝库留下了近五百余万字的史料,是张北人民永久的精神财富。两位乡贤受到县人的敬仰,故而在街路命名中便用了“万善巷”和“得三胡同”的称谓。张北城的街路之名涵盖了丰厚的故事和传奇,使人们时时感到本土历史文化的记忆符号穿越时光的隧道扑面而来。这样,不但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在深邃的历史文化辉映下,这座城市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来源:张家口晚报)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