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商汤科技陈治华:车路协同引领“双智”融合创新发展丨GTM 2022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2-10-06 10:05:54   浏览:6710次  

导读:作者 | 刘慧莹 编辑 | 郝秋慧 核心观点 智能汽车成长路上,双智城市建设也在推动汽车产业成长。人们常用终级目标来看待智能驾驶,但实际成长过程中,阶段性价值也需要得到肯定; 车和城市的发展不应该二元对立,城市会促进智能汽车发展,智能汽车在城市中穿...

作者 | 刘慧莹

编辑 | 郝秋慧

核心观点

智能汽车成长路上,双智城市建设也在推动汽车产业成长。人们常用终级目标来看待智能驾驶,但实际成长过程中,阶段性价值也需要得到肯定;

车和城市的发展不应该二元对立,城市会促进智能汽车发展,智能汽车在城市中穿梭感知、理解城市,也有助于城市的进一步建设,二者相辅相成;

场景驱动是商汤对AI商业化的核心理解,而示范先行是发展车路协同产业的法宝和杀手锏。

2022年9月21日,“GTM2022-车路协同产业线上论坛”正式举办。

本场论坛是由亿欧汽车主办的GTM2022年度主题论坛之一,主要将目光聚焦在中国车路协同产业,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代表、专家学者、投资机构等共探智慧交通领域的发展机遇。

本场车路协同产业线上论坛,亿欧汽车邀请到商汤科技车路协同商务副总裁陈治华作为演讲嘉宾。在演讲中,陈治华就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化落地、车路协同示范先行以及双智融合创新发展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01智能汽车产业需要得到阶段性肯定

一部电影《芬奇》,让陈治华从世界末日联想到智能驾驶产业终局。机器人Jeff学习开车的过程形似自动驾驶产业发展,从蹒跚学步到“老司机范儿”必然经历一路艰辛。

陈治华表示,人们经常终级目标看待智能驾驶技术,但实际会有很多成长的过程,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价值同样需要得到肯定。。

以下是演讲实录:

陈治华:我代表商汤科技分享一些看法。今天非常高兴能够与大家一起参加亿欧汽车的车路协同线上峰会。

提升城市基础建设水平,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其实已经成为今天双智城市的发展目标。

今天借这样的开放平台,我想从车路协同示范先行、"双智"融合创新发展的角度,聚焦产业成长之路分享我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正。

前几天,我跟儿子看了一部电影叫《芬奇》,这个故事发生在世界末日。由于受到长期辐射,主人公出现了病变。他有一只爱犬,为了照顾爱犬,主人公发明了一个叫Jeff的机器人。

当时有一场风暴将在24小时内卷来,他们要前往旧金山,在路上机器人Jeff觉得芬奇开车的技术很酷,就学习他的驾驶技术,而且趁他不注意的时候开车模仿他,还撞到其他的汽车。

它学车主要是因为觉得芬奇驾车很炫酷的老司机范,后来经过一路的艰辛,最后它真的掌握了驾驶的技术。

今天,整个智能汽车也在这样的成长之路上。我们今天讲车路协同、双智城市,本质上也是推动我们的产业成长。

我一直在想,今天很多时候都在用终级目标来看待智能驾驶技术,希望它能达到最后炫酷的阶段,但实际会有很多成长的过程,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价值也需要得到肯定,这是我今天简要的主题分享。

上次在分享会上,我讲到智能汽车产业的引爆点,一直在想未来智能汽车产业什么时候引爆,是三年、五年还是更长的时间?

我想是不是要具备单车智能的汽车数量足够,亿级的车辆上市,同时也要跟车路协同规模化历程覆盖相结合。

回顾商汤一路走来,我们也经过将近5-6年。从2017年开始,我们做自动驾驶软件,现在定点车型已经有60多款,未来5年也将有超过2000万辆车搭载商汤的自动驾驶软件。

从去年我们推出车路协同系统,解决单车智能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尤其在全局视野里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电影里Jeff就能知道城市道路、桥梁的精确情况,甚至连桥梁上的每一颗螺丝、每个地方的高度它都知道。这些确实需要协同智能推动,帮助单车智能解决的问题。

大家都认为智能汽车是万亿级产业,但如何成长,把万亿级产业逐渐进行规模化落地,我想回到今天的分享主题。车路协同示范先行和双智融合创新发展,是不是创新和示范也是推动规模化产业的其中一条路。

我今天谈的创新,是基于不同场景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汽车获取每一项技能,就像Jeff一样,它在不同城市的场景里,获得克服所有困难的技能,这些技能全部获得才可能使他成长为一个"老司机"。

因为车是跑在城市里的,这里的示范我认为更多是一种验证,每当车获得了一项技能,就需要验证一项,所有的验证都通过了,智能汽车产业就真的规模化发展了。这条路确实比较长,它是发展之路也是成长之路。

02车与城市发展应当融合共进

城市是车的舞台。汽车若想实现与城市间的协同智能,无论通过单车智能还是车与路的协同智能,都需要对城市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感知。

陈治华表示,场景的复杂性和数据的多元性是智能汽车发展面临的困境,也是突破口。通过今天的算力、场景、数据的融合创新,汽车有望通过数字化获得进一步赋能。

以下是演讲实录:

陈治华:回到双智城市,城市对车来讲就是舞台。刚才我提到智能机器人,也是自动驾驶汽车对城市数据的理解。

我觉得未来一定要装载到自动驾驶的车辆系统里去,不管通过协同智能,还是通过单车智能和协同智能的融合,了解和感知这座城市很重要。

未来城市的数字化,首先是为汽车赋能。同时也是提升车的技能,这样才能帮助汽车和城市实现很好的融合。

今天讲车城融合,包括双智,我自己的看法是我们不应该有二元对立的想法,应该是互相尊重、包容,促进。

城市会促进智能汽车的发展,智能汽车在城市里穿梭也会采集、感知、理解这座城市,便于我们更好地规划这座城市,未来适应智能汽车发展的需要。

我们的城市也在成长,它要成为未来之城,我想智能汽车一定在里面承担起非常重要的角色。

谈到城市融合发展,我们有这么多城市的场景,也讲了这么多数据,也离不开城市的计算中心。计算中心也是整个的算力和数据底座。

传统讲超算其实忽略了数据和场景,没有更多考虑数据和场景对超算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有了这样的算力但却不知道干什么,或会真正对产业的发展赋能发挥非常直接的作用。

正是因为这点,商汤科技也打造自己在亚洲最大的算力中心,未来如果建成,会超过5000P的算力,用来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和高效率的人工智能计算。

智能汽车本身数据的量很惊人,只有通过大的算力中心,才能实现大规模的模型训练、验证、推理,提高研发效率,最后让汽车不断解锁技能。

今天,整个智能汽车面临的困境很大原因在于我们需要面对的场景太复杂、需要的场景数据也很复杂,智能汽车要解锁的每项技能太多。

我们今天有算力,有场景、数据,共同推动融合创新,我想这里的融合,就是算力、数据和场景的融合。

回到数据创新,有了这样的属性,数据场景谈创新发展。今天商汤也是在这样的场景下发布了4万多个模型,也是源于这样的融合发展。

03场景驱动是AI商业化的出发点

场景驱动是商汤科技对AI商业化的核心理解,而示范先行是其法宝和杀手锏。

陈治华表示,人们处在共生的系统中,因此智能汽车只有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而非像今天这样依赖补贴生存,才能够推动规模化发展。商业落地是每一个汽车人未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以下是演讲实录:

陈治华:我加入商汤是2016年,2016年走来,场景驱动是我们对AI商业化的核心理解。

人工智能和传统互联网,还是有差异和禀赋的不同。

传统的互联网相对短链条,实现一个产品的周期比较短,比如从产品经理思考一个产品,到最后我们把它规模化生产推广,整个链条比较短。

人工智能的产品链条就很长,因为它首先不是产品经理思考的问题,而是研究员思考的问题,从怎么用算法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开始。

如果算法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没有后面所有的工作。算法要解决问题就一定要经历大量的数据训练。我们要理解,人工智能长链条的成长之路是不断迭代的。

之前我们把算法方借鉴智能驾驶的级别分L1、L2-L5,每一个级别对应可以适应多大规模的数据量,可以在什么样的场景下适用。

一个算法很难讲在各种复杂场景下都能够适应,这个需要成长,也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发展。

通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通过算力中心底座往上走,通过自动驾驶软件跟各大车企合作,再到自动驾驶小巴、无人清扫车这样的智能车辆在城市里应用,再到今天车路协同系统为单车智能赋能,解决单车智能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取得成绩的背后,确实深感成长之路的艰辛。

这是我们通过算法,逐步走到产品、应用,再走到解决方案,从而构建云、车、路的完整产品体系,才能为客户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

我觉得创新离不开城市,我们有四个字叫场景驱动。而示范先行也是我们的法宝和杀手锏。

所有的技术,如果没有在示范区解锁,那么如何认证你掌握了这项技术?一项技术从研发到真正可用,一定还有工程问题。

在道路示范使用时,很多的工程问题会暴露出来。比如我们最早推出的自动驾驶小巴,当它在城市正常化运营的时候,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一项一项解锁,示范带来的不只是示范,本质上是把研发和研究放到场景里打磨,到场景里提升系统,解锁这项技能。

我们在自动驾驶、车城协同方面做了非常多研究,后续也希望跟各大合作伙伴共同研究新的问题,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这里分享一下我们在上海的体验。

今年8月份,我们在上海做了市民开放日的体验。我感受到,行业里的人认为自动驾驶已经有了认知,不觉得新鲜,但很多的市民从上海市中心坐60-70公里的车,到示范区体验。也就是说,很多市民还没有对自动驾驶的车辆进行体验。

上次参加上海立法讨论的时候,也谈到这个话题,我们今天应该针对不同场景制定不同的规范,提升社会的接受度。

智能驾驶车辆就算还处在8岁、10岁水平时,也可以做一些事情,就像小孩一样,他也可以下楼拿包裹、外卖。

我们开玩笑说,如果在开放道路上还不能行走,是不是能在公园、景区当成小火车让市民体验。

它的好处在于,可以让民众感受这样的新技术,为未来车辆规模化上线做好铺垫。否则,很多人还是不了解自动驾驶,对安全性很担忧。希望这些试点可以推动智能汽车商业化落地和运营。

最后,回到智能汽车的生态聚集。汽车是一个大生态,因为是产业,我一直觉得智能汽车产业会有更多的生态,甚至会和更多的技术进行结合,包括自身跟元宇宙的结合都是非常好的尝试。

也希望未来跟行业内外的企业进行深度结合,在标准、运营模式、商业模式层面共同推动智能汽车发展。

我们处在共生的系统里,智能汽车一定要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而不只是像今天这样,依赖补贴生存。商业落地也是每个汽车人未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样才能够推动规模化发展。

最后,我还是以智能汽车《芬奇》电影的最后一张照片结尾。我非常喜欢这张照片,因为它表达了很舒服的感觉,就是车和人的协同。

我想今天不仅是车路的协同,还有车城的协同。我相信未来的车、城还有人都是在不断成长的,我们会互相影响,车会影响城,城也会影响车,我们的车和人也会互相影响,最后实现智能驾驶规模化。

所以今天在看待智能汽车时,不能用上帝视角看待它,应该非常平等和互相尊重。人有很多的缺点,比如疾并疲劳,是我们不可战胜的,但车是可以战胜的。

我们应该对智能驾驶非常的尊重、包容、促进,最后才能够实现智能汽车驾驶美好的未来,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