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Nreal 6个月内再融资6000万美元,消费级AR的春天要来了吗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2-03-31 11:59:43   浏览:5054次  

导读:从2017年成立至今,Nreal完成了5次融资,累计超2亿美元。 作者 | Amelie 编辑 | 赵健 3月30日,增强现实(AR)科技公司Nreal宣布完成6000万美元C+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据Nreal官方介绍,本轮融资将用于增加研发支出,拓宽多元化应用场景,并加速市场拓展...

从2017年成立至今,Nreal完成了5次融资,累计超2亿美元。

作者 | Amelie

编辑 | 赵健

3月30日,增强现实(AR)科技公司Nreal宣布完成6000万美元C+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据Nreal官方介绍,本轮融资将用于增加研发支出,拓宽多元化应用场景,并加速市场拓展。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AR领域融资热再起,据 Crunchbase news 统计,2021年第四季度,整个AR / VR 初创公司的融资总额达120亿,超过前两年的总和。

到了今年,这股热度还在延续。据「甲子光年」不完全统计,灵犀微光、AR产品与内容平台易现先进科技、AR智能眼镜企业Rokid、XR解决方案提供商诠视传感均获得了数千万到上亿元不等的融资。

与当前AR厂商多数侧重于B端寻求落地所不同的是,Nreal自2017年成立之初,就立志于打造让用户喜欢的终端产品,坚持在C端做技术探索。目前,其MR眼镜Nreal Light已在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多地发售。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挺进C+轮融资的AR厂商,Nreal发展情况如何?当前消费级AR市场,是否等来了发展机遇?

1.多方资本站台

Nreal团队多来自“浙大系”。创始人徐驰84年生,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6年取得了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NVIDIA、Magic Leap。

除了徐驰,创始团队中,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光学科学家的肖冰、算法的负责人吴克艰、软件研发的负责人张宇均毕业于浙大,集合了光电设计、AI、软件研发、计算机视觉等多技术背景。

综合的团队技术基因,帮助Nreal在资本市场收获了颇多青睐。从2017年成立至今,Nreal累计完成了5次融资,累计2亿美元以上。

其股东多来自三类背景:

一派是红杉中国、高瓴、洪泰基金、中金资本、顺为资本等知名PE/VC机构;

一派是金浦科技投资、广州开发区新星股权投资基金等产业资本;

还有一派比较特殊,包括蔚来资本、快手、爱奇艺等CVC或者互联网企业,他们多与Nreal有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

以本轮融资为例,领投的阿里巴巴与Nreal已经通过钉钉达成了合作。2020年5月,Nreal联合阿里旗下的智能移动办公平台钉钉共同发布了基于线上办公的AR眼镜"Nreal AR眼镜套装专业版"。据介绍,该眼镜适配钉钉线上工作平台,用户通过AR眼镜,可进入与现实结合的3D虚拟工作环境,身临其境地感受远程沟通与协同。

除了办公场景,Nreal更多探索围绕着“观影体验”

2021年,其与蔚来联合发布了适配蔚来新车型NIO ET5的AR眼镜,该眼镜外观与时尚墨镜类似,旨在为用户在车内带来大屏、3D的观影体验。

在2021年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上,Nreal还展示了AR眼镜与快手、爱奇艺等内容平台的合作效果。例如,现场观众戴上AR眼镜,就可720度观看在快手二次元风靡的虚拟偶像AC娘在空中漫舞,并与之互动,还可以打开爱奇艺《圣诞夜》AR MV,观看明星全息演唱会。

通过与愈来愈多消费品牌、互联网厂商达成战略合作,Nreal AR眼镜产品刷足了存在感,加速市场教育过程。

2.打开海外消费级AR市场

尽管过去一年,Nreal与国内厂商合作动作频频,但Nreal最早是从海外市场起家的。

2019年5月,Nreal第一代产品Nreal Light MR在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正式发布。在此之前,增强现实设备基本都以头盔为主,Nreal率先将其做成了眼镜形态并与智能手机适配。

2020年8月,该款产品率先在韩国发售,随后一年多时间里,Nreal Light相继在日本、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地销售。

以美国市场为例,据官方介绍,Nreal Light重量106克,配置了2个SLAM摄像头、一个RGB摄像头以及一个空间传感器和一个距离传感器。内侧镜片分为两层,中间间隔空间内安装了投影设备,扬声器则安装在镜腿两侧。除此之外,该眼镜还连有一根USB-C数据线,用于与智能手机连接。

为了适配硬件,Nreal自研了3D操作系统Nebula,可将手机中已有的游戏、影片等安卓应用移植到眼镜中,呈现出IMAX影院、大屏游戏的效果。

Nreal第二代产品Nreal Air在第一代基础上,做了性能迭代,于今年2月在日本率先发售。新品主打大屏观影功能、Micro OLED 屏幕、拥有约46度视场角(FoV)和49像素/度的角分辨率(PPD),并获得了德国T V莱茵集团颁发的硬件级低蓝光及无频闪双认证证书,拥有护眼效果。

之所以选择在海外打开市场,据创始人徐驰在公开访谈中透露,一方面,日、韩等海外用户对AR设备接受度较高,在开发者生态、产业链上下游、用户认知上,海外相对更成熟。另一方面,这些地区是5G商业化覆盖率全球最好的几个国家之一,5G运营商拥有非常强的销售渠道,可以帮助Nreal迅速打开当地市常在美国,Nreal眼镜就是通过电信运营商Verizon线上商城和20多个线下门店售卖。

依托于Nreal Light和Nreal Air两款产品,围绕三维观影体验与游戏体验,Nreal正在全球各地与消费品品牌、内容厂商、文旅公司探索落地的可能。目前,其合作伙伴包括时尚品牌JOSEPH、蔚来、文旅服务厂商中鼎天下、黑鲨游戏公司等。

在B端,Nreal亦有涉足。2019年,其与德国电信合作推出企业级现场服务远程协助解决方案FieldAdvisor,该方案以搭载了高通芯片的手机作为计算单元和控制载体,可支持现场服务人员通过AR眼镜实时与远程技术专家联系,共享视角,互通现场情况。

据Nreal官方透露,2021年,其正式启动中国市场企业级解决方案销售,将与更多ISV及开发者探索B端数字化转型方案。目前,Nreal已签约IT供应商长虹佳华作为其企业级产品独家代理方。

3.2022,消费级AR元年?

2022年,“AR元年”的论调又开始在市场蔓延。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5G课题组组长胡国庆在公开受访时就表示,“元宇宙”概念的火爆带动AR消费级眼镜的发展,从总体上来看,2022年可以称得上是AR消费级眼镜的元年。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消费级AR的市场热度逐渐积累。小米、OPPO、华为先后发布新一代智能眼镜,炒起了一股智能眼镜热潮。

近日,就连造过锤子手机的罗永浩也要杀进AR赛道,他在18日微博发文表示:"创业三部曲之二的《甄传》完结篇还没正式上映,创业三部曲之三就已经建组了,虽然名字都没起"。

不过,手机厂商的设备功能简单,还称不上是完全的“AR眼镜”。

OPPO在AR眼镜方面的探索相对领先。2021年12月,OPPO发布了新一代无线分体式AR眼镜,搭载了骁龙865芯片,采用BirdBath光学技术以及Micro LED的屏幕。

该产品提供触控、语音、手势和头动操控四种控制方式,可以在镜片上呈现绿色字体,提供信息提示、提词器、导航等简易功能。目前,该产品已在OPPO商城正式开售,售价4999元。

图:OPPO AR眼镜,图源:OPPO商城

相比于OPPO,华为和小米更是停留在概念阶段。

去年9月,小米发布的AR眼镜探索版亮相,外观与普通眼镜无异,重量51g,采用MicroLed光波导技术,内置麦克风与软件算法,不但可通话,还支持拍照、导航、实时翻译,比OPPO眼镜增加了翻译等AI功能。

不过,这一切还处在概念阶段,小米AR产品发布时间仍未公布。据业内人士调侃,小米之所以选在苹果秋季发布会及OPPO官宣Find X3 Pro摄影师版之际发布概念版AR眼镜,不乏有“抢热点”的嫌疑。

华为的AR计划也一直处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早在2020年3月,华为申请了一项名为“AR眼镜”的发明专利,首次曝光了AR眼镜草图。今年2月25日,企查查官方网站显示,华为又获得AR专利授权,新款草图中显示了模组、调节架构、镜架等部件。

但在去年年底华为冬季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公布了一款售价1699元的智能眼镜,支持打电话、听音乐、全天候天气播报、消息提醒、颈椎健康关怀等功能,却唯独不包含AR功能。

这不难看出,华为AR技术还在研发中,尚未达到商用水平。

在AR消费终端领域,比手机厂商动作更快的是创业企业。在国内,Nreal、雷鸟创新、Rokid等厂商均推出了消费级AR设备,但功能各有侧重。

Rokid在2021年5月发布的新品Rokid Air,率先在教育领域落地。据介绍,该眼镜与流利说合作,通过3D虚拟的AI老师与用户之间情景式的英文对话,让用户在沉浸式的场景中自然对话、学习语言。

雷鸟创新则在去年10月正式发布雷鸟智能眼镜先锋版,是业内首款双目全彩MicroLED全息光波导AR眼镜,目前支持基础的信息显示、拍照、翻译等功能,后续还将陆续上线实景导航、智联控制、车镜联动、多屏呈现等功能。

2022年,在消费级AR刚刚起步之时,市场呈现出来了“诸侯割据”的一面:创业企业忙着发布新品,定位却参差不齐,投屏、信息显示、教育互动……都成为了消费级AR的抓手;手机厂商为了在AR占坑,有厂商不惜赔本赚吆喝,有厂商没有产品也抢着发布概念版、先行版。

一切的动机,也许不过是为了在产业发展早期,一方面刷足品牌存在感,另一方面,“先做再想,小步慢跑”,从最简单的基础功能入手,先培养用户在一部分场景的认知和习惯,再慢慢交给时间,迭代技术、培养产业链,为爆发的一天做准备。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