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如何书写纸媒的悼词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4-01-02   浏览:439次  

导读:“再见!” 2013年的最后时刻,《新闻晚报》官微发出了最后一条微博。与这个夜晚一同成为过去的、是这份上海报纸短短十几年的历史。 这份报纸的死亡被视为中国纸媒死亡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之所以用“之一”,是因为不同群体在界定纸媒死亡的“事 ......

如何书写纸媒的悼词

“再见!” 2013年的最后时刻,《新闻晚报》官微发出了最后一条微博。与这个夜晚一同成为过去的、是这份上海报纸短短十几年的历史。

这份报纸的死亡被视为中国纸媒死亡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之所以用“之一”,是因为不同群体在界定纸媒死亡的“事件”的时候,存在着明显差异。重视这家报纸消失及其背后上海媒体格局变动的,多是业内专业人士和学术研究者,而对于另一部分,或者更多的以读者网民为主体的观察者而言,在广州,拥有更大声誉和更强公信力的南周正在遭遇的质疑和羞辱,则是在更加真实的层面上宣布了纸媒终结。这个以“在这里读懂”中国自诩并获得社会认可的报业传奇,最终在2013年落得了“恨不当日死,留做今日羞”的年度结局。对她曾经的拥趸而言,这份报纸的命运,才是真正说明中国纸媒的整体命运将是什么。

不过,如果注意到《新闻晚报》并非自然死去,而是在可死可不死的状态中被强制终结,正在不断涌现的、有各色人等拿出的纸媒悼词,似乎就不能如此被简单书写了。

更何况,几乎与上海报业变局同时,严肃纸媒的代表,更换了股东的财新集团欣然入沪,上海媒体格局随之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因此,此番变局,固然可以说是纸媒最终被网络取代、新的新闻生产方式取代旧生产方式,却无论如何不能忽视那只在布局的手。而一干纸媒之所以需要准备悼词,是因为在这一正在进行的布局中从"棋子"变成了"弃子"。

明确其被弃子的命运,是在整治中国纸媒扭曲商业模式的时候显现的。也许直到2013年成为过去,人们才明白《新快报》硬骨头和随之而来的关于新闻寻租的争论整顿,对于中国纸媒是多么重要。在言论空间被不断压缩的背景下,纸媒只能借助着官家赐予的“采访权”生产“新闻”与新媒体生产模式下自然产生的新闻相区别,纸媒的新闻因为具有官方认可而分享权力并顺利获得寻租空间。当纸媒越来越依靠此种权力安排以及由此带来的扭曲模式生活的时候,纸媒自己就已经走上了一条“越生产,越依附”的悲凉道路。

政治理想泯灭,卑微活着、寻租则被视为一种必然。而《新快报》陈永洲事件则意味着,一种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卑微活着闷声发财也不可能。

伴随着媒体权力下放和消解,纸媒已经没有博弈能力,除非如财新、财经那般做到最好,并拥有足够强硬的政治靠山,否则,无论是谁,或早或晚,都逃不过“弃子”的命运。在我看来,这才是更加真实的真相。摧毁纸媒的除了媒介代际更迭,新生产模式取代旧模式,更直接的原因则是曾经的平衡被打破,一只手将纸媒扔出棋盘:这个棋盘上曾经的规则是,在这个个变平的世界里,防火墙阻挡着未来也保护着纸媒。代价则是严厉管控和对于其扭曲商业模式的相对纵容。

而当新的核心确立,新的战略出台,游戏规则重新制定之后,一切随之变化。

书写纸媒的悼词永远是正确的,虽然媒体人却已经各怀心事,宣布“新闻不死”也难以被证伪。理想依旧被高高悬挂,成为幌子。但无论如何,在过去十年中凝聚起来的精气神连同那个公共知识分子媒体人(调查报道、评论员)大众(受众)的共同体早已分崩离析、恍如隔世。文人论政的纸媒模式终结,至于新闻专业主义?真的曾经在中国落地过吗?

也许这就是陈光标收购《纽约时报》的底气。虽然最终肯定是个笑话,但是,这个国家迅速累积的财富的同时,一盘更大的棋局正在展开。即便最后获得的,只不过是纸媒王者的尸体,但是拥有之、亵玩下,到地主小姐的象牙床上滚一滚,不正是布局者们一以贯之的癖好吗?最起码,羞辱一下,也是好的。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上一篇:没有了...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