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十余款国产手术机器人已获批上市,百亿赛道如何突围?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4-06-13 16:14:04   浏览:4728次  

导读:手术机器人这片海已经不太蓝了,还有一些企业在拼命进入。 6月12日,手术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期间,复星医药(600196.SH;2196.HK)董事长吴以芳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上述观点。 无论是政策端还是产业端,辅助医生开展各类外科手术的手术...

“手术机器人这片海已经不太蓝了,还有一些企业在拼命进入。” 6月12日,手术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期间,复星医药(600196.SH;2196.HK)董事长吴以芳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上述观点。

无论是政策端还是产业端,辅助医生开展各类外科手术的手术机器人近两年成为热门话题,国内外知名医疗器械公司在中国也已有布局。光大证券研报指出,2021年后国产手术机器人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22年至今有十余款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

十余款国产手术机器人已获批上市,百亿赛道如何突围?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285.1亿美元,203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619亿美元。中国手术机器人起步较晚,自2017年至2021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由8.8亿元增长至近41.9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到188.8亿元, 203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687.2亿元。

随着玩家增多,手术机器人的竞争颇有红海趋势,但另一面是,国内手术机器人的装机量与国外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这条百亿赛道,谁能脱颖而出依然值得期待。

手术机器人到底有何价值?

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开放外科手术、微创外科手术和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简单来说,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各种算法和机械装置,将医生的手部动作转换为手术器械在患者体内稳定、精准的微运动。

目前,手术机器人已逐步应用在普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多个科室。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可分为腔镜机器人、骨科机器人、泛血管介入机器人、经皮手术机器人等。对于患者而言,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可以实现创伤孝恢复快等效果。对于医生而言,手术机器人可以减少手术效果对医生从业经验和技术的依赖。

十余款国产手术机器人已获批上市,百亿赛道如何突围?

来源:光大证券研报

在手术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上,有国内外科医生提到,手术机器人对外科治疗的更加精准、更加微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延长了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过去外科医生到了60多岁可能因为手抖就停止了手术工作,但现在有了手术机器人辅助可以继续手术。当前,已经有外科医生借助手术机器人进行远程手术,未来期待手术机器人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面向缺乏优质医疗资源的地区,如此将造福更多患者。

监管部门也看到了手术机器人的价值,不少地方已经出台利好政策推动其发展,涉及审批、配置、医保、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医保方面,2021年4月,上海将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子宫全切术和直肠癌根治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同年8月,北京也将“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医保甲类)作为辅助操作获得政府定价,并与“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共同纳入北京医保支付目录。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随着手术机器人多应用场景落地、叠加《“十四五”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公布、医保扩大报销范围,手术机器人行业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本土设备集中上市后将积极展开市场教育,国产替代确定性强。

百亿手术机器人赛道如何制胜?

中国百亿手术机器人赛道不仅吸引了美敦力、史赛克、西门子医疗、强生等知名跨国企业,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已经加入其中,包括微创机器人(2252.HK)、思哲睿、天智航(688277)、威高骨科(688161)、精锋医疗、键嘉医疗。

以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例,威高骨科(688161)在2023年财报提到,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呈现多强角力的局面,美敦力的 Mazor机器人、史塞克的MAKO机器人、天智航的天玑机器人都是获得国内临床医生广泛认可的骨科机器人。

2017年,美国直观医疗与复星医药共同注资成立直观复星医疗器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简称“直观复星”)。目前,直观复星已经推出两款手术机器人产品,包括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和Ion支气管导航操作控制系统。其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服务超54万名中国患者,在全国300多家医院落户,累计装机量已超380台。

对于当前国内手术机器人的竞争态势,吴以芳指出,手术机器人市场的蛋糕非常大,整个市场还没有真正完全放量,手术机器人安装的总台数还比较少。竞争客观上会促进技术的进步,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进步。

直观复星CEO潘小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有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这一赛道是件好事。大家可以共同促进这一行业更加蓬勃发展。在潘小峰看来,手术机器人不只是一个机器,还有围绕机器的一系列器械,还有培训体系,这一系列东西都说明手术机器人领域的投入是巨大的。刚进入这一赛道的企业还面临很多未知的挑战,但像直观复星,已经踏过很多坑,形成了自身的竞争力。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一方面看好背靠大型医疗集团、产品研发及商业化经验丰富、具备资金及渠道优势的平台型公司,这些公司的各产品管线陆续贡献收入,中长期将探索出海销售;另一方面,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性能出色且具备性价比优势的国产公司,有望从单一产品做起,稳步提升市场份额,并逐步丰富产品布局。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