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转向AI放弃造车, 苹果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进?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4-02-28 18:43:33   浏览:1588次  

导读:2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知名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发布消息称,苹果公司已经决定取消进行十多年的电动车项目,据悉,造车项目组里的许多员工将被调到由John Giannandrea领导的机器学习和AI部门,转向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至于团队里的几百名硬件、汽车工程...

2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知名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发布消息称,苹果公司已经决定取消进行十多年的电动车项目,据悉,造车项目组里的许多员工将被调到由John Giannandrea领导的机器学习和AI部门,转向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至于团队里的几百名硬件、汽车工程师,则有机会申请到其他项目组工作,但也有被裁员的可能。

消息一出市场哗然,毕竟苹果潜心研发十年的项目如此退场,但更令人质疑的是,苹果“壮士断腕”是否就能锁定胜局?毕竟手机界同行已经先发制人,苹果在AI上的脚步已经落后。业内专家指出,无论是造车还是AI研发,苹果均背负着巨大的沉没成本,在竞争激烈的当下,留给苹果的试错空间已经不多。

转向AI放弃造车, 苹果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进?

汽车项目传“噩耗”

面对潜在竞争对手的退出,特斯拉CEO马斯克第一时间在他所收购的X上,发了“致敬”“点烟”的惬意表情,耐人寻味。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则表示,本预想着汽车界的后起之秀们将在今年全部亮出底牌,往后的十年将是漫长的淘汰赛,却没想到苹果竟然这样“出牌”。小米CEO雷军则表示,对此消息“非常震惊”,也有行业人士对苹果的决定表示支持,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称,苹果将精力集中于AI,更契合自身实际情况,并表示AI将是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不拥抱AI的公司未来将会被干掉。

之所以引发争论,关键因为苹果在造车路上已走了很远,早在2013年,新能源车赛道还处于筚路蓝缕的开创期,苹果就已在为躬身入局做准备,发布了极为关键的车机系统CarPlay。在2022年WWDC大会上,苹果表示,美国98%的车辆支持CarPlay,79%的消费者只会购买支持CarPlay的汽车。

2014 年,由库克批准,苹果启动Titan计划,重金从谷歌、奔驰、特斯拉等公司挖人,组建了一支拥有硅谷加汽车产业基因的团队,原计划在2025年苹果将推出自己的第一款汽车,到2022年底该项目似乎遭遇困境,苹果将汽车上市时间推迟一年,即2026年,直至2023年9月,多次精准预言苹果“命运”的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表示,苹果若想按计划实现量产,需要收购现成车企,若非如此,苹果的造车计划很可能销声匿迹。

北京商报记者就放弃造车一事向苹果公司采访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加码AI前景如何

苹果放弃造车后,节约下来的精力是否能保证AI的成功目前也不确定,毕竟从当下市场格局看,苹果已经落后,一众国产品牌手机纷纷搭载AI大模型,三星也在今年初发布了第一款AI手机,而苹果方面则迟迟不见动作。

实际上,苹果在AI上花的钱已经不少,从2010年收购Siri开始,苹果在十年时间里收购多达30余家AI初创公司,包括Shazam、primeSense、Turi等,自2017年以来,苹果又收购了21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几乎是微软和Meta收购数量的两倍,2021年起,苹果收购的节奏有所放缓,但依旧拿下了CuriousAI、AIMusic等初创企业。

面对来势汹汹的ChatGPT,苹果也有所回应,2023年7月,苹果建立了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Ajax,并推出代号为“苹果GPT”的内部聊天机器人,用于测试Ajax的功能,据悉,苹果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上每年花费超10亿美元,即便如此,苹果最快也要等到今年中旬才能在iOS 18上搭载AI。

想摆脱手机领域内卷,“All in AI”的不止苹果一家,但在业内专家看来,即便苹果改弦更张,节省下原定用于造车的资源开发AI,也未必能锁定胜局。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在各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AI手机后,部分消费者感到失望,目前手机的AI功能主要集中在编辑、标记照片、智能修图、文本翻译与转录、视频、图片的捕获与编辑等,这虽然在使用体验上有所提升,但应用范围仍然狭窄,并未迎来预想中颠覆式的创新,而且第三方应用的存在也削弱了手机内置AI的光环。

即便iOS 18搭载AI,其应用范围也大概率局限于上述几项,伯恩斯坦公司分析师指出,苹果对于AI的运用,除了与市面上同行看齐之外,在独特性上,苹果或许还能实现增强版的消息支持和Siri,还有就是将更加紧密、无缝地整合内部程序,以提高iOS系统的便捷性。业内观点认为,若真如此,iPhone在AI时代或许难以明显领先同行,同质化将进一步加剧。

试错空间已不多

无论苹果此次决定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进,可以确定的是,苹果在造车与AI上都已经付出巨大的沉没成本,虽然苹果一向“财大气粗”,但从最近的经营状况看,苹果还有多少资源可以用于试错,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产业观察家丁少将对北京商报记者谈到,近年来苹果一直在努力实现多元化转型,但遗憾的是从经营数据看,还是iPhone一枝独秀,Pad、Mac持续下滑,虽然iPhone 15的销售录得增长,但其在大中华区的下滑更需警醒,中国无疑是世界各主要手机市场中竞争最激烈的地方,苹果在此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意味着其拳头产品将进一步被同行追平,其生态的根基不如以往牢靠。

从数据上看,苹果2023年四季度营收为1195.7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171.54亿美元增长2%,运营利润为403.7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60.16亿美元增长12.1%,但来自大中华区的收入为208.1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39亿美元下跌12.9%,对于下滑原因,苹果首席财务官直言,“中国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同时iPhone对营收的贡献占比达56%,凸显出苹果对iPhone的依赖日益加重。

专家指出,如今苹果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前期研发中的投入获得回报,不计成本的试错已经不可持续。丁少将分析称,无论是造车还是AI,都考验着苹果的财力,但无疑AI的回报周期要比汽车更短,因为AI能够更便捷地与手机结合,让苹果的AI技术落地,而且新发布的Vision Pro也将为其AI技术打开新空间,反观汽车领域,苹果本着全部自研的原则,迄今尚没有实体产品问世,更不要提在汽车上落地AI,造车令苹果回本的希望遥遥无期。

但专家也表示,虽然苹果停止了造车的脚步,但其在Carplay上的积累,仍然能够与现有的汽车品牌、产品相结合,其在汽车上的投入不会虚掷,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苹果也会损失部分话语权,苹果历来以高傲的姿态示人,或许进退维谷的苹果先需要迈过自己这一关。

北京商报记者陶凤王柱力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