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技术出海正当时,产品创新到全球丨WAVE2023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3-12-26 08:39:02   浏览:18451次  

导读:整理 | 千叶 12月19日,由霞光智库联合新黄河、经济观察报举办的WAVE2023 全球领航者大会在北京举办。 面对新周期下的全球化,中国企业出海在2023年迎来爆发。出海已成为各行各业都在关注的新趋势、新机遇。而过去数年,已经在海外深扎布局的企业,也逐渐成...

技术出海正当时,产品创新到全球丨WAVE2023

整理 | 千叶

12月19日,由霞光智库联合新黄河、经济观察报举办的“WAVE2023 全球领航者大会”在北京举办。

面对新周期下的全球化,中国企业出海在2023年迎来爆发。出海已成为各行各业都在关注的新趋势、新机遇。而过去数年,已经在海外深扎布局的企业,也逐渐成长为中企出海的“领航者”。它们的经验、教训和洞察,正是新一代中国出海企业最需要的营养。

出海日趋热门,新一轮出海中企正在呈现出新的特征。从产品出海、技术出海到品牌出海,再到尝试生态出海,出海形式越来越多元;从ToC为主到ToB兴起,出海服务行业崛起,获得资本青睐;从大企业出海为主到中小企业积极出海,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表现亮眼;数字科技属性正在增强,技术出海初显规模。

在本次大会主论坛的第四场圆桌讨论环节中,四位嘉宾就“海外新格局下,数据创新赋能科技出海”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技术出海正当时,产品创新到全球丨WAVE2023

本场圆桌由极客公园副总裁、GeekPark Global负责人方圆担任主持人,嘉宾包括真格基金投资总监秦天一,思必驰董秘、CMO龙梦竹和融360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叶大清。

以下为圆桌实录。

方圆: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中国公司在海外发展得非常好,像TikTok、Temu已经重塑了全球的消费范式,像物流公司极兔,在数字化方向上做得非常成功,今年也IPO了,市值也有千亿。请(秦)天一聊一聊,真格怎么看出海大方向,尤其在产业层面有什么样的变化?

秦天一:我从2018年开始比较系统性地看出海,包括但不限于跨境电商、物流、支付、SaaS以及一些游戏内容和社交,领域非常广。

技术出海正当时,产品创新到全球丨WAVE2023

2018年如果说这样一个活动,北京这么冷的天,可能大家早已经回家了,或者也来不了这么多的人。大家体感接触到的活动层面上,以及从业者层面上,都有非常大的变化。

举几个例子。第一能看到大公司。当下中国最重要的互联网大公司的核心领导层,都在做出海。像阿里的蒋凡、TikTok的周受资,都是在公司最高优先级的战略下,最重要的领导人在一线带业务。如果在2018年看,完全不敢想象。

当时我有个特别直观的体感,在一个出海的活动上,很多出海流量代理商,他们最大的广告主都是TikTok。那年TikTok在疯狂买量,大家都以为它这波买量买完就结束了,不会留下来什么东西。Fackbook当时也没有认为TikTok能长大成今天这样,能吃掉他这么多的用户时间。2018年的时候,TikTok和字节都还是在出海赛道中非常小的力量。

第二,我们能看到非常多草根的出海力量,已经跨越了第一次鸿沟。他们不管是在深圳,在上海,在浙江,还是在海外的,很多人都在2021年、2022年崛起,进了周期里面,积累了财富,同时又经历了很强的组织阵痛。现在,他们把更多的目光,放在更好的产品和更高壁垒的商业模式的建立上。

第三,行业的人才密度在快速增加。最近两年毕业的清北或者中国C9高校最好的学生,以及海外藤校回来最好的高校学生,几乎都被TikTok、Shein招走,派到海外的各个国家。

方圆:请龙总来分享一下,思必驰今年在整个的出海数字化程度,做了哪样的一些事情?有什么的成功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龙梦竹:我们的出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叫做技术出海。

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里面,我们往往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跟国际上顶尖的AI公司,我们的技术优势在哪里?”其实这么说,不管看相关的底层论文、相关实验室的数据,还是真正AI上的体验和产品来讲,中国所有的人工智能企业与世界是站在同一个水平的。今年的一个报告,整个世界划分的AI领先性的维度里面,排在第一阶层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在技术上,中国是不输任何一个国家。但是从另外一个维度上我们得承认,在国外的技术上面,他们更擅长从0到1的原始创新,而中国更擅长从1到100的应用创新。

技术出海正当时,产品创新到全球丨WAVE2023

思必驰的技术出海,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直接与海外的企业合作。因为思必驰最大的业务优势、特色,还是在ToB的产品服务方面。我们今年先把业务走出去了,整个拳头型的业务,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汽车,一个是家电和消费电子。尤其是在车方面,思必驰是目前梅赛德斯奔驰的第一家中国技术供应商。第二,我们跟中国的一些车企,包括中国的家电企业一起协同出海。

(思必驰的)品牌出海,从业务走出去到品牌出海,我们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我们自己的自主品牌“慧音响”。在海外市场,大家对Made in China的产品,从传统的“Made in China等于低价”的思想,开始有所改变。

我们看到一个最新报告,如果是Made in China的产品,第一海外会比较喜欢性价比高的(产品);第二,对没有见过的、具有实用性质的新型电子消费产品,在同样的产品情况下,国外会更信任Made in China。

所以我们有两条路径,一是技术出海,一是产品出海,围绕这两个方向先把业务走出去,再把品牌做出海,最后成长为一家具有中国根基的国际化企业,这是我们的思路。

方圆:叶总,你们的业务非常广泛,涉及到消费端和企业端的一些信用卡科技,智能风控,保险等等。听说你们在东南亚、南美、新加坡等地都有分支机构,同时也参与了一些新兴市场的投资,你们自身在出海的本土化方面,有没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技术出海正当时,产品创新到全球丨WAVE2023

叶大清:我想用一句话,四个英文单词开个头,“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Think即是,全球化的思考和思路。关键是最后两个词,Act Locally。

Act,一是演员,一是行为。我去年调研过一些公司,看看他们当地的团队,无论是当地的管理团队,总经理。当地的团队如何跟当地的政府拿到牌照合规,跟当地的媒体沟通,然后适应当地的语言和文化,包括一些Teamwork。

技术出海正当时,产品创新到全球丨WAVE2023

但是,一些海外公司,如何和中国总部或者创始团队沟通,是一个难题。我看到比较好的,本土团队的总经理或者leader去做当地的重要战略决定,包括业务方向、人才和产品,以及其他,如何和政府打交道等。金融行业,牌照等各方面和政府打交道,这一点很重要。很多时候总部,无论是美国总部还是中国总部,怎么放权、信任,真正成为一家当地的服务公司,同时也结合中国的产品运营或者整合其他优势,这一点蛮重要的。

有在当地市场短短一年两年的公司,已经获得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付费用户。我看到他们很重要一点是,当地负责人很厉害,本身是当地人,也受到中国和美国创业环境、创业文化影响,比较开放。沟通和信任是蛮重要的,人最重要。在2017年左右,对于中国公司在拉美国家能否成功,当地人是不信任的,他们更多会选择美国或者欧洲公司。我看他们的leader,很愿意去尝试,当然信任的建立也花了一个季度甚至两个季度。最后就看中国团队,能不能驻扎当地,和当地团队一起同甘共苦。

我看到,去年、前年产品突破市场,业务规模能够增长十倍甚至几十倍,都还是有跨国、跨文化、跨领域团队,且融合得非常好的公司。资本因素是有的,但钱没那么重要,技术也是相对的。很多国家能发几十上百个牌照,最重要的还是人。

最后总结一下,鳄鱼能够在大海战胜鲨鱼,上岸能够在鳄鱼城市杀出一条血路,这是很牛的。看到两类中国出海团队,一类叫空军、天军,像互联网基因背景的字节。还有一类,大家忽略了,就是义乌卖小商品、电商卖货的。举个例子,10月1日的时候我在墨西哥城,有一个小铺子,三五个人,货都是义乌的,一年利润几千万。空军和地面部队都有成功的机会,高大上的不一定能赚钱、不一定能成功,雄鹰和地商都可能成功。

方圆:中国很多大模型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来,今天想请各位聊一下AI和出海。这个问题先给到龙总,深耕多年语音交互,刚刚发布了一个大模型,想请龙总谈一谈你们怎么看待这波AI(浪潮),跟当初2014、2015年时的AI1.0时代再到2016、2017年智能音箱时代,这波浪潮有什么不同,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机会?

技术出海正当时,产品创新到全球丨WAVE2023

龙梦竹:首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我们大模型今天刚刚拿到了国家备案。大模型相关技术GPT或者AIGC相关技术,属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现在涉及到AI的伦理与道德,包括应用场景方面,所以这块大家在加强监督。拿到国家备案,意味着可以正式向所有公众开放,这属于对我们技术的认可。

但是今天更想告诉大家的是,没有任何一项AI技术可以称之为颠覆性技术。因为AI从来不是一夜之间造成的,我们今天看到大模型带来了很多的新技术,但也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大模型可以做A、B、C,但是大模型技术隶属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这项技术本身不能解决更多的智能硬件、物联网等更多实际性问题,比如大模型技术再好,解决不了识别的问题。我们最近看到谷歌等在发语音类大模型,把原有大模型和语音技术结合。

大模型确实在一些ToC方面应用,在个人娱乐以及智慧服务方向,能带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是如果现场有从业者在做相关业务创业,一定要明白,“单点的智能”不能让产品变得与众不同。如果真要做一款新产品、新方案,一定要从整体智能角度考虑。

方圆:叶总,AI原生新应用,你们判断会在哪些方向有突破?大家都在摸索,这个行业也在摸索,大家可以发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叶大清:我们是互联网1.0时代的创业者、从业者。AI native机会更大。小团队、年轻人敢想敢拼敢冲,一下就超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创业都有机会。我们这帮“恐龙”级别的人也不要气馁。另外一个观点是有行业洞察、行业经验,像金融行业,懂金融、懂风险、懂产品或者流量运营,知道怎么合规,还是有些机会。

今后六个月,十二、十八个月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发生。最近我们团队,包括我个人,也在用AI提高个人的效率。11月20日左右,上市公司发季度财报,以前我得花十几分钟念一段英语语音,这次就是AI智能语音做的。你说质量那么好吗?还是有差距,但是至少完成了,而且我觉得比我的“湖南英语”讲得好。这一块,文字生成语音,文生图,图生文,文生视频,视频生文,直播游戏,还是有机会。今后十二个月,还是有待观察。

此外,我们觉得ToB还是有机会的。AI先去做ToB,我们本来有一份业务,数字化转型金融行业,无论流量、营销、运营、风控、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模型方面,全球包括国内都是一样,可以先考虑ToB。我个人觉得海外机会和国内机会齐驱并进,选择很重要,或者“不做什么”很重要。

技术出海正当时,产品创新到全球丨WAVE2023

方圆:天一?

秦天一:我觉得早期投资还是挺难看清楚。

如果大家站在2010年的关口,那会移动互联网刚刚开始,移动手机普及,有一些手机可以用到网络,其实非常难看清,在十年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哪款应用能捕获最大的价值。比如2020年电商领域是拼多多,O2O领域是美团,内容领域就是抖音。2010年其实非常难看懂,我们很难预测清楚最后巨头长成什么样子。

但是我觉得,有个很好的方式是,看它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刚才讲的三家,他们还是解决之前已有的需求,帮助人们得到“多快好省”的产品,连接人和内容、连接人和人、连接人和商品。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大家之前一直在讨论大模型和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底层协议基本没有任何投资价值,反正谷歌最后开源了出来。捕获上面价值的,大部分都是APP本身,捕获价值最大的反而是协议层。

非常有意思的是,每一次OpenAI发新产品时,都会说又一批创业公司死了。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大模型的能力边界,确实比上一个时代的基座要大很多。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或大公司本身,可能会捕获属于这个时代更多的价值。

方圆:简单来概括,我们也形成了一些共识:这波AI浪潮,对我们普通的创业者,或出海的同学们来说,要祛魅,不用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大模型本身,还是应该去探索更多的应用,从中去找到更多的一些机会。对整个技术发展,还是要心存敬畏,不要一上头就猛追上去。

非常感谢各位的精彩分享,希望有机会以后跟大家做更多深入的交流。希望我们通过数字创新,帮助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去创造更大的价值,祝各位出海的事业成功。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