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老漂族”,你在异乡还好吗?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0-09-08   浏览:475次  

导读:  近日,短片《第二春》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短片讲述的是一对晚年被迫分离的夫妻的故事。也许,生活中你也见过这样一个她,满头银发,一手推着婴儿车,一手提着满满一篮菜,行色匆忙。婴儿车可能不小心碰到了你,当她开口道歉的时候,你才发 ......

  近日,短片《第二春》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短片讲述的是一对晚年被迫分离的夫妻的故事。也许,生活中你也见过这样一个她,满头银发,一手推着婴儿车,一手提着满满一篮菜,行色匆忙。婴儿车可能不小心碰到了你,当她开口道歉的时候,你才发觉,原来她是个异乡人。

  所谓“老漂族”,是指那些出于种种原因,或为支持儿女事业,或照顾第三代而离乡背井,来到子女所在城市的老年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不少老人自愿或者被迫成为“老漂族”,让这一群体愈发引人关注。他们的真实生活又怎样?“老漂族”,你在异乡还好吗?

为了子女选择“漂”

  陈秋莲是青岛即墨人,2007年,在济南生活的女儿给她生下了外孙,她就常常往返于济南与即墨之间。老伴要照顾90多岁的母亲,只能留在老家。自从外孙上了小学,她就被忙于工作的女儿留在了济南,与女儿、女婿和外孙生活在一起。“女婿有个弟弟,亲家也有孩子要带。”为了给女儿减轻负担,陈秋莲这个“管家”从57岁,干到了70岁。

  每天早上5点多,陈秋莲就要起床,变着花样给一家人做早饭。7点半,准时送外孙去上学,然后买菜回家,11点左右再出门接外孙回家吃午饭。吃完饭没一会儿,又要把外孙送回学校。下午4点外孙放学,陈秋莲从短暂的午歇中被闹钟吵醒,又要提前半个小时出门……这是她前几年每天的行程,用她自己的话说,“就像‘打仗’一样”,直到外孙大一点去了“小饭桌”,陈秋莲才有了点自己的时间。

  看着外孙一天一天长大,陈秋莲心里也有满满的成就感。不过,她心里也有委屈,“和女婿有时候闹矛盾,但我不敢跟老伴说。”

  陈秋莲说,女儿、女婿其实都很孝顺,有时间就开车送自己回老家,吃穿用度更是一点不怠慢,可一遇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她与女婿就“水火不容”。每当女婿对犯错的外孙掏出戒尺,她就又心疼又生气,“每次吵架都是为了孩子,后来我干脆吃完晚饭就自己出去遛弯,教育问题一句话也不说。”

  在济南十几年,陈秋莲在公园也结识了一群朋友,他们中很多人都是为了子女来到济南。身处寸土寸金的城市,几乎没有哪个年轻人能赋闲在家,照顾孩子的重担便落到远道而来的老人身上。

  9月4日,我们发出了关于“老漂族”的调查问卷,收回的280份问卷中,有46.6%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就有“老漂族”,32.2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父母就是“老漂族”。而在大家看来,“老漂族”之所以愿意漂泊,主要原因就是减轻儿女的负担。“老漂族”,你在异乡还好吗?“老漂族”,你在异乡还好吗?

异地他乡融入不易

  短片《第二春》中,有个细节耐人寻味:留守在家的父亲给母亲寄出了“七夕”礼物,儿子和儿媳都大感意外,一是意外年过六旬的父母亲居然也过“七夕”,二是意外原来老年人也会有“异地恋”的痛感。这一点,市民秦倩深有体会。

  结婚3年,孩子不到2岁,经济条件又不允许请保姆,几个月前秦倩就和丈夫商量着让婆婆从山西老家来帮他们带孩子,而公公还没有退休,只好留在老家。婆婆来了之后,秦倩轻松了很多,可是随之而来的很多问题也困扰着她:婆婆不会使用智能电器,买菜时总是捡便宜买萝卜白菜。实在吃不惯婆婆做的饭,秦倩就经常在外面吃,这让婆婆很不满:“成天在外面吃饭,多浪费钱!”

  婆婆的辛苦,秦倩很清楚,而这些生活摩擦也同样困扰着婆婆。秦倩总是鼓励婆婆,希望她能与小区里的老人成为朋友,在自己下班后打打太极拳或跳跳广场舞,但婆婆因为方言不通、性格腼腆,一直融入不了小区老年人的社交圈。

  “刚开始,婆婆还总开玩笑,说公公不在身边特别爽,没人烦她,一周也不打一次电话。后来婆婆就开始对微信感兴趣,让我教她怎么收红包、拍小视频、视频通话,后来我才听丈夫说,是公公经常发个小红包犒劳她,她心里感动,不好意思和我说。”秦倩说,自己总感到愧疚,让老人为了子女离开了最依赖的人。

  调查结果显示,92.5%的受访者认为老人在异地生活最主要的困扰,就是思念家中的亲人和老伴,另外没有朋友、子女工作忙陪伴少、城市消费高、医保在老家看病不方便等,也是大家认为“老漂族”面临的难题。“老漂族”,你在异乡还好吗?

别让他们“精神空巢”

  虽然遇到了一些困扰,但是陈秋莲和一些老人都说,“漂”在子女所在的城市也是幸福的,因为可以享受大城市的便利生活,吃穿住行的品质都比从前在老家提升了很多。最重要的是,与子女、孙辈住在一起可以享受天伦之乐,这种感觉比在老家只能靠手机屏幕看到他们要好得多。但是,“老漂族”的情感需求,还需要更多关注。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9月,中国“老漂族”有1800多万人,约占全国总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为了给儿女带娃的比例高达43%。这个特殊群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分隔两地的情况。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二孩政策的放开,老年“异地恋”群体的规模还在继续扩大。但在很多时候,这个庞大群体的真实情感需求却处于“隐形状态”。

  有人给“老漂族”的生活状态起了个别称“精神空巢”,他们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城市没有他们熟悉的休闲娱乐,饮食气候不能习惯,邻里之间不再有鸡犬相闻,更别提与孙辈们可能存在更大的隔阂。诸如此类,都是他们要面对的情感考验。

  怎样让老人们感受到关爱?受访者中,86%认为应该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不强迫他们接受年轻人的生活方式,95.2%认为要尽量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80.5%认为要帮助父母打开社交圈,增强归属感,92.27%认为应该经常陪老人回老家见亲人、老伴。“老漂族”,你在异乡还好吗?

  街采“老漂族”,你在异乡还好吗?“老漂族”,你在异乡还好吗?“老漂族”,你在异乡还好吗?

别忽视“精神赡养”

  全国道德模范 山东省人大代表 房泽秋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漂泊在外难免令人黯然神伤,而对于“老漂族”来说,一边是放不下的儿女,一边是回不去的故乡,他们承受的痛苦和压力,与年轻人相比只多不少。

  “老漂族”的最大特点是“心灵孤独”,而孤独感,源于没有归属感离开原本熟悉的环境,置身于陌生的大城市中,他们大半辈子积累的社会关系因迁移而被疏离,原有的人际关系网络被割裂,重新构建社会关系体系又非常难。对多数老人而言,这段痛苦的适应过程,他们一定都有说不出的无奈。

  为了晚辈而放弃安定清闲的老年生活,显得有些无奈,但也并不悲情,因为这背后是基于无私的爱和血缘,值得晚辈的尊重与感激。

  对于他们,子女在安排好他们基本生活之外,更要重视“精神赡养”。例如,在移居之前,和他们一起认识新城市的环境、文化及重要的人际关系,碰到问题及时解决;在家庭决策时多听取老人的意见,家庭事务的参与感会让人有归属感;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活动,建立交际圈,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从社会的角度看,老龄化社会与“二胎时代”一同到来,“老漂族”看完老大看老二,为家庭、社会做出了极大贡献,而他们之中很多人还“上有老”。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应该被重视。

  我认为社区可以设立一些关爱“老漂族”的志愿岗位,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疏导心中的憋闷,这样也能预防一些身体疾病。社区内还可以建立一些属于老年人的小社团,让老人们聚在一起,让他们享受同龄朋友带来的快乐。

爱与被爱都没错

最重要的是理解

  网友@云淡风轻笑傲人生

  孩子选择在异地安家立业是无可厚非的,很多人是为了后代有更好的发展,将来有更好的就医和教育条件,对此,绝大多数老人选择了尊重。毕竟,父母都愿意把最好的给孩子,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其实,爱与被爱都没有错。时代发展导致人才大迁徙,无论是对国家和小家庭都是好事,关键在于年轻人应该对“老漂族”多一些理解和关爱。工作再忙也要多跟老人交流,每年有计划地安排点旅游之类的活动,让老人换个生活空间,放松一下心情。在老人生日、节假日,孩子也要设计点老人喜欢的内容,毕竟奔波劳碌一辈子了,让老人生活质量提高一些、心里舒服些,这是当儿女应该换位思考的事情。

  人生苦短,希望年轻人能够给老人多些慰藉、少一些怨言,毕竟老人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且行且珍惜!

记者手记

致“老漂族”:

对子女不必那么“客气”

  年轻人为了爱情选择背井离乡的故事,我们听了太多,而老年人为了子女背井离乡,却是我们习以为常,甚至会忽略的存在。

  这两者都是为了爱。

  采访中,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感慨,自己经历了物资匮乏的年代,干过最苦最累的农活,最穷的时候过年吃不起一顿饺子,所以她什么都不怕,可唯独面对儿女有时候的不耐烦、不情愿、不热情,会变得小心翼翼。也许,他们当了一辈子大树,现在只想休息,却不敢放下那份为人父母的责任,反而要处处“看脸色”。

  对于“老漂族”,这种小心翼翼也许更是无处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习惯的碰撞,穿衣打扮的细节,孩子教育的冲突,婆媳之间的敏感……我想,唯有子女的孝顺也与“老漂族”的小心翼翼一同放大,才能缓和老人心中的憋闷。

  除了心灵上的关心,“老漂族”生活的现实困难也需要解决。在短片《第二春》中,老人借口出去买菜,实际上一个人去了诊所看病,当医生建议她去大医院看看,她喃喃自语:回老家看吧,那儿有医保。

  现在,包括山东省在内的很多地方都实现了医保异地结算,但全国范围内政策并不统一,而且异地医保报销更多偏向住院的情况。这让很多老人不敢生病、不敢看病,说到底,还是不想给子女添麻烦。

  不论是子女还是社会,都应该给“老漂族”更多关心。子女可以对老人“客气”一些,别把他们的付出当“应该”;父母倒是可以适当“不客气”,身体的毛病、心理的需求,都该大胆告诉那个你付出了一辈子的儿子或闺女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是当儿女应该做的。

  希望每个“老漂族”,都在异乡收获安稳、幸福的晚年。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