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自然》:中国碳排放被高估,13年排放总量比预估少15%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5-08-20   浏览:653次  

导读:美国《自然》杂志在其网站上发表一项报告称,2000年至2013年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被高估了15%。 《自然》刊登的这份报告是中美两国科研机构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在2010年至2012年间,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耗和水泥生产的碳排放量的近四分之三 ......

美国《自然》杂志在其网站上发表一项报告称,2000年至2013年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被高估了15%。

《自然》刊登的这份报告是中美两国科研机构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在2010年至2012年间,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耗和水泥生产的碳排放量的近四分之三的增长发生在中国。然而,研究人员表示,在中国碳排放量的估计上仍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报告显示。在2000年至2013年间,中国的实际碳排放量和预估值之间存在着3千兆吨(gigatonne)的差异,即比估计的少了15%。

中国在减排上面临挑战

报告指出,存在不确定性,主要源于能源消耗和排放因素之间的矛盾。由于对于中国实际使用的混合燃料很少有实际测量的数据,因此排放因素存在不确定。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推算是根据一道国际平均值方程式来计算。但是,在检测了中国实际燃烧的煤炭品种后,发现其碳排放量比此前估算的要低40%。研究结果显示,对中国排放量的推算误差达到了2013年全球排放总量的10%。

据BBC报道,在过去的15年里,中国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燃煤发电随之迅速扩张。诚然,被广泛引用的中国平均每周建设一座新的燃煤发电厂这一数据早已在2006年时就已过时,中国平均每周建设新的电站的数量已达1.5座。

2014年,南京一处烟囱。 赵昀 头条资料

虽然扩张的速率目前已经放缓,但中国对煤炭的依赖,导致中国自2007年以来,一直位居世界碳排放量之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停止增加碳排放。CNN指出,中国的这一承诺广受外界称赞,称中国在气候问题上是负责任的表率。但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快于预期,意味着实现这一目标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中国使用棕煤数量高导致数据被扭曲

在这项研究中,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对中国的碳排放量的确切规模提出了质疑。BBC表示,虽然中国会经常公布能源统计数据,但并不会定期公布碳排放量数据。

那些试图想要准确推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国际组织,利用能源消耗数据建立了“排放系数”,以此计算每定量能源消耗所会产生的碳排放量。这些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系数通常是基于某国估计是采用了哪种燃煤的基础上,继而计算出平均值。这让国与国之间的比较得以进行。

这项最新调查则研究了中国超过4000座煤矿以及602个煤炭样本检测的实际碳元素含量,得出新的排放系数,发现其数值平均比IPCC等所使用的基准值低40%。

“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言,燃煤都先被彻底洗净,但中国则没洗得那么彻底。”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哈佛大学的刘竹博士对BBC表示,“基本来讲,那些煤炭的含灰量较高。含灰量高意味着碳含量较少。要是我们用等量的碳来换算,就得出较低的碳排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得出了比之前要低的估算值。”

研究人员认为,中国所使用的劣质棕煤数量比之前所估计的要高。因其碳含量比较优质的烟煤为低,导致碳排放数据被扭曲。这是一项重大的差异。

刘竹表示,“中国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因此这些发现在全球范围来讲有很显著的影响。要是我们把中国的排放量减少15%,那全球总量就会减少5%。……IPCC的排放系数得予以修正,而且是全球范围的修正。”

有学者认为新研究对全球排放总量没影响

不过,BBC表示,也有其他学者持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这项研究虽然提高了中国数据的准确性,但不会对整体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带来任何改变。但论文的研究团队认为,无论全球大局如何,对于那些燃煤成分并不明确的国家而言,他们的研究成果还是有相当意义。

爱丁堡大学的雷伊教授(Prof David Reay)表示,“中国的排放量也许要比我们以为的要低,但是我们知道大气中有多少二氧化碳,而这个量是有全球监测的。”

“因此这项研究对大气里的(二氧化碳)总量毫无影响。这只是说明中国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得到了改善。”雷伊表示。

论文的另一位作者、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教授关大博说,“中国是世界燃煤大国之一,而像印度、印尼和南非这些国家也缺乏一套稳健的体系来搜集数据并加以核实。印度和印尼的不确定性尤其巨大,而这对于南半球来说将是个出发点。”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