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倔强的前浪——IaaS服务在中国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3-03-11 22:57:36   浏览:8548次  

导读:无论在全球范围,还是中国市场,云计算都会被定义为一个新生行业。这种行业特性从每一年该领域所涌现出的众多创业公司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同时,云计算行业也正在迅速沉淀,并不断趋向成熟。 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在2011年下半年公布了云计算定义...

无论在全球范围,还是中国市场,云计算都会被定义为一个“新生”行业。这种行业特性从每一年该领域所涌现出的众多创业公司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同时,云计算行业也正在迅速沉淀,并不断趋向成熟。

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在2011年下半年公布了云计算定义的最终稿,给出了云计算模式所具备的5个基本特征(按需自助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资源共享、快速的可伸缩性和可度量的服务)、3种服务模式(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IaaS),以及4种部署方式(私有云、社区云、公有云和混合云)。其中,基于公有云部署方式的IaaS是本次报道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事实上,在云计算实践领域,基于公有云的IaaS服务充分体现出了云计算资源共享、自服务、广泛交付等技术精髓。同时,它还是云服务市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之一。2012年9月Gartner发布的《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IaaS服务预计同比增长45.4%,市场规模从2011年43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62亿美元。Gartner还预测,到2016年,IaaS市场规模将与SaaS市场规模相当。

IaaS市场前景虽然广阔,但要让更多创业者,尤其是中国的创业者投身其中,还需要一些理性之外的因素作为催化剂。实际上,亚马逊(Amazon)公司过去6年间在IaaS领域所演绎出的传奇故事,正激励着全球创业者的创新意志,并让他们的技术信仰愈加坚定。2006年3月,亚马逊正式推出亚马逊Web服务(Amazon Web Service,以下简称为亚马逊AWS)。这是一种针对亚马逊开发客户提供的基于其自有后端技术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交付的IaaS服务。目前,全球有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万开发者基于亚马逊AWS开发应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伴随亚马逊EC2(弹性计算云)和亚马逊S3(简单存储服务)等明星级服务在开发者群体中影响力的不断加深,亚马逊正在成为IaaS事实上的标准制定者,同时它也是全球IaaS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更为重要的是,亚马逊实现了用技术实力兑现商业价值的梦想。据麦格理资本(Macquarie Capital)的研究报告预测,2013年亚马逊AWS服务的收入将会达到38亿美元。如果将其作为一个独立公司,估值可达190亿至300亿美元。在2012年,亚马逊AWS的实际营收约为20亿美元。

亚马逊AWS的风生水起,让全球的创业者竞相仿效其服务模式,尝试在不同地域复制这样的成功,这其中当然也有中国创业者忙碌的身影。事实上,早在2008年,中国的企业就开启了自己的IaaS服务探索之旅。在首个商用IaaS服务(世纪互联云快线)折戟沉沙的悲情过后,中国市场终于形成了具备一定服务规模的公有云IaaS产业布局,陆续涌现出阿里云、盛大云、LinkCloud、Ucloud、华云等IaaS服务供应商。

拼投入、拼规模的生存方式,让公有云IaaS服务成为最勇敢者才会加入的游戏。对于中国的IaaS服务商而言,“做中国的亚马逊”的口号固然嘹亮,但要真正把梦想落到实处,他们需要做到比勇敢更勇敢。他们所面对的是中国互联网服务严苛的政策管控机制,特有的网络运营环境,以及对IaaS认知度有限的客户群体,要在重重困境中谋求生机。

虽然已耕耘数载,但中国的IaaS服务商至今仍然面临着诸多的质疑和不看好。不过,出于对云计算技术变革趋势的认同,IaaS行业的创业者们仍然坚信绽放时刻终会到来。站在2013年的时间关口,当国外云服务巨头擂响入华的隆隆战鼓,当更多的本土玩家鱼贯涌入,那些在过去两年间全情投入并正式运营公有云IaaS服务的供应商们理应获得更多的尊重。他们率先出发,途经最湍急的流域。他们是“倔强的前浪”,在急流中执着前行,在生死考验中点燃梦想。

无论在全球范围,还是中国市场,云计算都会被定义为一个“新生”行业。这种行业特性从每一年该领域所涌现出的众多创业公司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同时,云计算行业也正在迅速沉淀,并不断趋向成熟。

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在2011年下半年公布了云计算定义的最终稿,给出了云计算模式所具备的5个基本特征(按需自助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资源共享、快速的可伸缩性和可度量的服务)、3种服务模式(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IaaS),以及4种部署方式(私有云、社区云、公有云和混合云)。其中,基于公有云部署方式的IaaS是本次报道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事实上,在云计算实践领域,基于公有云的IaaS服务充分体现出了云计算资源共享、自服务、广泛交付等技术精髓。同时,它还是云服务市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之一。2012年9月Gartner发布的《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IaaS服务预计同比增长45.4%,市场规模从2011年43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62亿美元。Gartner还预测,到2016年,IaaS市场规模将与SaaS市场规模相当。

IaaS市场前景虽然广阔,但要让更多创业者,尤其是中国的创业者投身其中,还需要一些理性之外的因素作为催化剂。实际上,亚马逊(Amazon)公司过去6年间在IaaS领域所演绎出的传奇故事,正激励着全球创业者的创新意志,并让他们的技术信仰愈加坚定。2006年3月,亚马逊正式推出亚马逊Web服务(Amazon Web Service,以下简称为亚马逊AWS)。这是一种针对亚马逊开发客户提供的基于其自有后端技术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交付的IaaS服务。目前,全球有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万开发者基于亚马逊AWS开发应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伴随亚马逊EC2(弹性计算云)和亚马逊S3(简单存储服务)等明星级服务在开发者群体中影响力的不断加深,亚马逊正在成为IaaS事实上的标准制定者,同时它也是全球IaaS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更为重要的是,亚马逊实现了用技术实力兑现商业价值的梦想。据麦格理资本(Macquarie Capital)的研究报告预测,2013年亚马逊AWS服务的收入将会达到38亿美元。如果将其作为一个独立公司,估值可达190亿至300亿美元。在2012年,亚马逊AWS的实际营收约为20亿美元。

亚马逊AWS的风生水起,让全球的创业者竞相仿效其服务模式,尝试在不同地域复制这样的成功,这其中当然也有中国创业者忙碌的身影。事实上,早在2008年,中国的企业就开启了自己的IaaS服务探索之旅。在首个商用IaaS服务(世纪互联云快线)折戟沉沙的悲情过后,中国市场终于形成了具备一定服务规模的公有云IaaS产业布局,陆续涌现出阿里云、盛大云、LinkCloud、Ucloud、华云等IaaS服务供应商。

拼投入、拼规模的生存方式,让公有云IaaS服务成为最勇敢者才会加入的游戏。对于中国的IaaS服务商而言,“做中国的亚马逊”的口号固然嘹亮,但要真正把梦想落到实处,他们需要做到比勇敢更勇敢。他们所面对的是中国互联网服务严苛的政策管控机制,特有的网络运营环境,以及对IaaS认知度有限的客户群体,要在重重困境中谋求生机。

虽然已耕耘数载,但中国的IaaS服务商至今仍然面临着诸多的质疑和不看好。不过,出于对云计算技术变革趋势的认同,IaaS行业的创业者们仍然坚信绽放时刻终会到来。站在2013年的时间关口,当国外云服务巨头擂响入华的隆隆战鼓,当更多的本土玩家鱼贯涌入,那些在过去两年间全情投入并正式运营公有云IaaS服务的供应商们理应获得更多的尊重。他们率先出发,途经最湍急的流域。他们是“倔强的前浪”,在急流中执着前行,在生死考验中点燃梦想。

无论在全球范围,还是中国市场,云计算都会被定义为一个“新生”行业。这种行业特性从每一年该领域所涌现出的众多创业公司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同时,云计算行业也正在迅速沉淀,并不断趋向成熟。

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在2011年下半年公布了云计算定义的最终稿,给出了云计算模式所具备的5个基本特征(按需自助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资源共享、快速的可伸缩性和可度量的服务)、3种服务模式(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IaaS),以及4种部署方式(私有云、社区云、公有云和混合云)。其中,基于公有云部署方式的IaaS是本次报道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事实上,在云计算实践领域,基于公有云的IaaS服务充分体现出了云计算资源共享、自服务、广泛交付等技术精髓。同时,它还是云服务市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之一。2012年9月Gartner发布的《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IaaS服务预计同比增长45.4%,市场规模从2011年43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62亿美元。Gartner还预测,到2016年,IaaS市场规模将与SaaS市场规模相当。

IaaS市场前景虽然广阔,但要让更多创业者,尤其是中国的创业者投身其中,还需要一些理性之外的因素作为催化剂。实际上,亚马逊(Amazon)公司过去6年间在IaaS领域所演绎出的传奇故事,正激励着全球创业者的创新意志,并让他们的技术信仰愈加坚定。2006年3月,亚马逊正式推出亚马逊Web服务(Amazon Web Service,以下简称为亚马逊AWS)。这是一种针对亚马逊开发客户提供的基于其自有后端技术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交付的IaaS服务。目前,全球有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万开发者基于亚马逊AWS开发应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伴随亚马逊EC2(弹性计算云)和亚马逊S3(简单存储服务)等明星级服务在开发者群体中影响力的不断加深,亚马逊正在成为IaaS事实上的标准制定者,同时它也是全球IaaS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更为重要的是,亚马逊实现了用技术实力兑现商业价值的梦想。据麦格理资本(Macquarie Capital)的研究报告预测,2013年亚马逊AWS服务的收入将会达到38亿美元。如果将其作为一个独立公司,估值可达190亿至300亿美元。在2012年,亚马逊AWS的实际营收约为20亿美元。

亚马逊AWS的风生水起,让全球的创业者竞相仿效其服务模式,尝试在不同地域复制这样的成功,这其中当然也有中国创业者忙碌的身影。事实上,早在2008年,中国的企业就开启了自己的IaaS服务探索之旅。在首个商用IaaS服务(世纪互联云快线)折戟沉沙的悲情过后,中国市场终于形成了具备一定服务规模的公有云IaaS产业布局,陆续涌现出阿里云、盛大云、LinkCloud、Ucloud、华云等IaaS服务供应商。

拼投入、拼规模的生存方式,让公有云IaaS服务成为最勇敢者才会加入的游戏。对于中国的IaaS服务商而言,“做中国的亚马逊”的口号固然嘹亮,但要真正把梦想落到实处,他们需要做到比勇敢更勇敢。他们所面对的是中国互联网服务严苛的政策管控机制,特有的网络运营环境,以及对IaaS认知度有限的客户群体,要在重重困境中谋求生机。

虽然已耕耘数载,但中国的IaaS服务商至今仍然面临着诸多的质疑和不看好。不过,出于对云计算技术变革趋势的认同,IaaS行业的创业者们仍然坚信绽放时刻终会到来。站在2013年的时间关口,当国外云服务巨头擂响入华的隆隆战鼓,当更多的本土玩家鱼贯涌入,那些在过去两年间全情投入并正式运营公有云IaaS服务的供应商们理应获得更多的尊重。他们率先出发,途经最湍急的流域。他们是“倔强的前浪”,在急流中执着前行,在生死考验中点燃梦想。

高富帅的坚守

作为中国IaaS服务产业的领军者,阿里云和盛大云站在互联网巨子的肩膀上期待腾飞。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基于公有云模式的IaaS服务都意味着高昂的资金投入,以及规模化的服务平台建设。这决定了这一领域的首批创业者首先会从具备雄厚资金实力或相关资源背景的企业中产生。已经倒下的云快线(由中国规模最大的电信中立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世纪互联在2009年投资成立,2011年9月宣布解散),以及目前占据国内IaaS服务市场主要份额的阿里云和盛大云均属此列。2011年正式起跑的阿里云和盛大云目前在中国的IaaS服务行业位居领先地位。刚刚过去的2012年,两家公司稳步发展,在资源整合、平台优化等方面继续走在行业前列。

阿里云:合并万网 延展服务

依托阿里巴巴集团的电子商务背景和雄厚资金实力,于2009年9月成立的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阿里云)在2011年7月正式推出云服务器服务。这一时间虽然比世纪互联云快线云主机2.0的发布时间晚了7个月,但却平稳度过了中国IaaS行业的“动荡年月”,并且快速实现了业务规模的扩充。在与万网合并后,阿里云基本上能够占据中国IaaS服务市场接近6成的市场份额(阿里巴巴集团自2009年9月起分两期、以总计5.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获得了万网在中国营运的股权)。

目前,阿里云所提供的产品种类包括弹性计算、数据存储、云引擎、云监控、云盾、云地图等,解决方案覆盖游戏、消费电子、教育、政企、IDC、软件等多个行业,在电商等重点领域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客户基础,以及丰富的服务经验。目前,其计算节点分布在杭州、青岛和北京三地。

阿里云在2013年算得上是进入业务发展的一个特殊年份。在1月6日,阿里云与万网正式合并为新的阿里云公司。此次合并意味着阿里巴巴旗下两家中国优秀的IaaS服务商步入业务整合的收官阶段。随后的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CEO马云以公开信的方式,宣布对集团现有业务架构和组织进行调整,成立25个事业部。其中,阿里巴巴集团CTO、阿里云计算总裁王坚继续主管阿里云事业部。

1月23日,王坚在杭州向笔者透露了阿里云与万网合并,以及集团整体架构调整后阿里云业务发展的相关信息。王坚表示,阿里云和万网的IaaS业务一直处在融合进程之中。与万网合并后,阿里云建立了以域名服务为起点的完整云服务交付链条,这将成为阿里云立足中国IaaS市场的独特优势。

“建立在阿里云之上的万网技术后台已经运营了接近1年半的时间,这意味着两家公司IaaS业务的融合在短期内就可以完成。万网的域名服务品牌将会保留,合并后新阿里云的员工数量仍然会保持在1200人左右。另外,合并之后万网将转换为与阿里云一样的互联网服务模式,销售人员将变身为服务人员。”王坚说。

除了集团内部资源整合所带来的优势外,2012年阿里云在电商服务领域的厚积薄发也大大提振了外界对其业务发展的信心。2012年7月,阿里云、万网和天猫联合推出聚石塔平台(cloud.tmall.com),以云计算为基础平台,为天猫、淘宝的电商用户提供云工作平台。此举表明,阿里云已经与阿里系的电商应用建立起紧密的技术支撑关系。

王坚表示,在“双十一”电商促销活动中,聚石塔的表现可圈可点。“在‘双十一’活动中,聚石塔提供的云端技术真正支持实现了‘无漏单’的目标。其中,我们最大的客户一天拿到了近60万笔的订单。要处理如此庞大的订单数量,不借助云计算结果是很难想象的。目前,天猫有20%的订单都是在云平台完成的。”他说。

此外,阿里云在2013年还将在合作生态体系的建设方面有所突破。1月23日,阿里云与浙江华通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华通云数据中心及云平台正式启动。“这称得上是一次创造历史的突破,五年后将显现非凡意义。”王坚说。他表示,阿里云将输出核心技术,将飞天开放平台(Apsara)部署到华通多线城市、多个机房的数据中心上,负责其大规模的计算资源调度,并提供后续的运维服务,将传统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数据中心盘活为真正意义上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据透露,阿里云与区域IDC的此类合作在2013年将会陆续展开。

盛大云:视频突围 向上生长

盛大云隶属于曾诞生中国首富陈天桥的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后者拥有丰富的互动娱乐媒体资源,下辖盛大游戏、盛大文学、盛大在线等业务线。与阿里云相同,盛大云同样依托了母集团强大的互联网资源,以及资金方面的倾力支持。

盛大云的云计算技术团队(盛大创新院云计算主题院)在2011年的1月正式组建,同年7月,盛大云平台对外公测。9月,盛大云成立独立子公司。在2011年7月,盛大云发布了云主机、云硬盘、云存储、云分发、云数据库等服务,随后又在2012年陆续推出视频托管、视频建站、云引擎等相关解决方案。

虽然团队正式组建的时间较阿里云晚,但盛大云几乎与阿里云同步推出了公有云IaaS服务,两家公司之间围绕IaaS服务的角力不言自明。据盛大云计算技术委员会主席杜海介绍,盛大网络内部围绕云计算的战略准备早已展开。在2009年年内,集团内部完成了底层虚拟化与存储平台的整合,并于2010年年初将云计算确定为盛大网络未来十年的三大战略之首。

盛大云的产品和技术架构曾被认为是国内IaaS服务商中最为接近亚马逊AWS的业务模式。基于这一模式,盛大云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无锡、北京两个主计算节点,以及近百个边缘节点。杜海表示,目前盛大云的用户群体以创业型中小企业和个人站长为主,注册用户超过5万,其中活跃用户接近1万。

业务团队组建至今的两年时间里, 从集团层面,盛大云始终得到了盛大网络在资金和政策层面的支持。杜海向记者表示,盛大云始终在思索IaaS服务在中国特有市场环境中落地成长的现实路径。从2011年起,盛大云针对既有用户进行了多次客户行为分析,认识到IaaS服务平台的发展不能脱离应用和内容。

“从2012年6月起,盛大云启动以IaaS为基础的业务向上拓展,并希望通过与酷6的合作在视频行业取得突破。目前,盛大云上的视频应用已经初具规模。我们希望不断夯实在视频云、内容云领域的应用拓展,提升应用和内容交付的价值,反哺底层IaaS平台。”杜海说。他表示,视频应用的相关特性非常适合IaaS平台,后者所提供的弹性计算、存储、网络等能力在视频的转码、存储、分发等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这一领域的视频推荐服务、广告推送等大数据分析需求也与IaaS平台密切相关。

杜海强调,作为一家以互动娱乐内容为主营业务的互联网企业的云计算子公司,盛大云在2013年的目标是强化自己的内容运营能力,打造完整的公有云服务平台。另外,在视频云规模扩充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文学云、游戏云等行业云应用。

平台优化 攻坚克难

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的IaaS服务陆续有故障事件爆出。在IaaS行业,服务故障并不稀奇,目前最为成熟的亚马逊AWS就曾多次出现宕机、断电等意外事故。2012年,两家“高富帅”IaaS服务商阿里云和盛大云也相继遭遇到一些服务故障事件。在本次采访中,笔者通过对相关技术主管的求证,获得了两家公司技术平台与服务改进的最新信息。

2012年,陆续有用户对阿里云磁盘I/O性能表达了自己的抱怨。就此笔者特别采访了常驻硅谷、主管飞天开放平台研发的阿里云资深总监唐洪。唐洪表示,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阿里云采用的是多备份的存储机制,用户I/O性能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但这一问题一直在改进和优化的进程之中。

唐洪向笔者透露,飞天开放平台即将于2013年3月完成第三次重要版本改进。而前两次的重要版本发布分别在2010年5月和2011年12月完成。其中,第二个版本实现了直读直写、随机写的技术创新。

在3月上线的第三版本中,飞天开放平台将在I/O性能方面得到全面优化,在性能提升2~3倍的基础上,系统延时降低50%以上。“虽然这一模式的I/O性能与本地读写仍有差距,但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包括中小型企业在内)的实际应用需求。”唐洪强调。另外,在多备份存储方面,唐洪表示,新版本的飞天开放平台还将支持可定制存储策略,用户可以选择将数据备份3~5份。

盛大云方面,2012年年内曾遭遇磁盘物理损坏,导致个别用户网站无法访问的问题。这一事件标志性地体现出中国用户对于云主机等典型IaaS服务认知度的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杜海表示,盛大云目前在完善公有云平台的基础上,致力于向用户交付更加灵活的服务,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相关的服务。

“盛大云向用户提供云主机和云硬盘两种服务种类。其中,云主机自带硬盘,I/O表现出色,采用本地存储机制,存储可靠性与物理磁盘相当;云硬盘则提供后台网络备份和多重数据保护,采用共享存储机制,可支持持久的数据保存。简单说来,对I/O性能要求较高的用户可以直接使用云主机本地磁盘,其价格也相对低廉。而对数据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用户可以选用云硬盘。同时,盛大云也对每个主机用户都免费赠送15GB的云硬盘。”杜海说。他同时表示,盛大云近期一直在开展数据持久化的相关工作,并且在不断完善技术架构,在保证I/O性能的同时,提升数据可靠性。

新锐的冲锋

资源导向的IaaS服务行业并非是巨头专属的游乐场,网银互联和新浪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在这一领地的业务布局。

在云计算模式在各个领域带来广泛震动的背景之下,IDC企业也在积极寻找向云服务商的转型。这的确是传统IDC企业走出低价竞争漩涡的自然选择。但云快线迅速解体的事实让广大IDC企业认识到,向IaaS业务的扩张并非一路坦途。在从传统IDC业务向IaaS业务延展的征程中,浙江省内最大的商业IDC——杭州网银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网银互联)迈出了自己的步伐。另外,互联网企业在没有足够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能不能做IaaS?IaaS能否逆向生长?从新浪的故事中,您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宝贵的启发。

网银互联:

小投入落子大产业

在已经正式上线运营相关产品的IaaS服务商阵营中,网银互联的名字多少显得有些陌生。目前,这家浙江本地IDC企业旗下的IaaS服务品牌LinkCloud也仅向用户提供云主机的服务。但据业内人士评估,在IaaS行业普遍亏损的大环境中,网银互联的LinkCloud业务却在向盈利线靠近。没有高昂的资金投入、依托浙江省内的商业IDC资源、仅提供单一的云主机服务,LinkCloud怎样打开自己的成长空间呢?

“2011年开始,我们感觉到IaaS服务将是传统IDC未来业务发展的方向。同年,网银互联就进入到了IaaS平台的建设阶段。我们当时的目标是将此作为战略性的投资,短期内不指望实现盈利。而从服务用户的角度,我们希望通过向用户提供云主机服务,覆盖虚拟主机和主机托管之间的市常”网银互联总经理何洪忠说。

网银互联IaaS平台的搭建分两个阶段进行。据网银互联副总经理余宏智介绍,在初始阶段,网银互联招纳了云快线和阿里云的技术人员,基于VMware产品先部署了一个小规模的公有云,并围绕此平台进行了尝试性的销售,当时采用的是共享存储的模式。在早期实践的硬件成本基本收回的基础上,技术团队在KVM虚拟化平台的基础上着手IaaS运营平台的自主研发,并选择转换到本地存储的模式。LinkCloud品牌的云主机服务在2012年年初正式推出。目前,LinkCloud共拥有145台服务器,支持1700余台云主机在线运营。

值得提及的是,何洪忠和余宏智是一对默契的创业伙伴。这两位出生于1970年代末的创业者,用8年的时间,从一个用6万元租来的机柜开始,打造出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的浙江省第一大民营IDC。作为这家占据浙江省内6成企业客户市场的商业IDC当家人,何洪忠非常清楚进入IaaS服务领域将要面对怎样激烈的竞争,但他仍然表示会在这一领域继续投入和尝试。

“坦白说,LinkCloud现阶段的业务发展与我们当初的预想的确有所偏差,这主要体现在客户对云主机服务认知程度有限,企业客户选用有限等方面。对此我们也在积极思考,希望找到更加适合中国IDC企业的IaaS服务转型之路。我们有信心会做得更好,与大型互联网企业相比,IDC企业在资源整合与调配、互联网服务运营等方面拥有自己的优势。”何洪忠说。

新浪:迂回的进军

与本文前面所报道的多家IaaS服务商不同的是,新浪至今还没有推出正式的IaaS服务,即便在其SinaAppEngine(新浪云平台,简称为SAE)官方首页底部的产品列表中已经可以找到新浪云主机(简称为SWS)的申请链接。据新浪SAE技术经理程辉透露,新浪的SWS服务目前仅针对SAE的企业级客户提供。在2013年年中,这一服务有望公开上线交付。

作为一家从未将云计算列入企业战略层级的大型互联网企业,新浪在云计算领域的发展一直保持低调。但我们仍然有必要在探讨IaaS服务中国实践的话题时,重点关注这位“内敛”的参与者。新浪云计算在IaaS领域迂回的行进路径,或许能够为后来者打开新的思路。

“新浪在2009年推出了自己的PaaS平台SAE,目前已经成为业内一款流行的PaaS平台,用户规模在20~30万之间。在开发SAE的时期,新浪也曾考虑过搭建IaaS平台,但当时资金和系统资源方面的条件都存在问题。”程辉说。他表示,新浪最早搭建PaaS平台也是出于自身内部应用的需要,在内部应用相对成熟后再逐步扩展,进而对外部开放。“在IaaS领域,我们一直在等待低成本介入的契机。”他说。

机会终于在2011年到来。作为亚马逊AWS服务模式的开源实现,OpenStack项目在2011年全面崛起,从开源模式中洞悉机会的新浪率先跃入其中。程辉表示,新浪基于OpenStack的IaaS公有云平台从2011年开始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与SAE平台的对接。在现阶段,该IaaS平台的用户主要是新浪微博的游戏提供商和新浪合作伙伴等。在OpenStack实际落地的过程中,新浪还成为中国对OpenStack开源社区贡献最大的机构。

“基于OpenStack的新浪IaaS平台已经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运营超过1年的时间,在正式对外部开放后,该平台的主要目标客户仍然是新浪SAE的用户。如果当前20多万的SAE客户有百分之十能够转化为云主机的客户,带来的利润就相当可观了。”程辉说。

另外,与其他IaaS服务商不同的是,新浪一直在不断地演进其覆盖SaaS、PaaS和IaaS的混合交付业务模式。“SAE、SWS和新浪云商店构成了完整的新浪云计算服务交付体系。通过SAE吸引用户,借助SWS提供用户入口,在云商店中提供多门类软件应用。新浪一直在摸索并验证云的综合服务模式。”程辉说。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IaaS 云计算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