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全志科技VS地瓜机器人,机器人市场的造芯进化密码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5-03-27 08:05:03   浏览:188次  

导读:【摘要】在科技浪潮的席卷下,智能机器人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而在这一领域中,芯片作为核心部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全志科技与地瓜机器人作为智能机器人芯片领域的“卖铲人”,正展开激烈角逐。AI时代,算力成为“刚需”,而端侧AI的最佳载体在于SoC芯片,芯片技术路线、商业化方式的分野时刻上演。面对着“AI淘金时代卖铲王”与瑞芯微等国产机器人芯片公司深入 ......

全志科技VS地瓜机器人,机器人市场的造芯进化密码

【摘要】在科技浪潮的席卷下,智能机器人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而在这一领域中,芯片作为核心部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全志科技与地瓜机器人作为智能机器人芯片领域的“卖铲人”,正展开激烈角逐。

AI时代,算力成为“刚需”,而端侧AI的最佳载体在于SoC芯片,芯片技术路线、商业化方式的分野时刻上演。

面对着“AI淘金时代卖铲王”与瑞芯微等国产机器人芯片公司深入机器人芯片深水区,机器人市场的造芯游戏又将如何升级?

以下为正文:

01

“卖铲人”与大集团

随着AI掀起一波全新的机器人热潮,专用走向通用成为行业对于机器人的新要求。

然而,当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路线、数据标准、机械本体结构、算法路线都尚未收敛之时,机器人行业供应链,像是处于“鸡生蛋,蛋生鸡”的状态,种种难题还层层耦合。

抢占机器人上游成为机器人本体厂商避免“重复造轮子”,减少不确定性的必然选择。

出身于地平线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团队,地瓜科技成立于24年初,拥有独立的研发、销售、市场和社区体系。

地瓜机器人本身不生产机器人,而是目标做机器人领域的“Wintel”一个集成了软件与硬件的操作系统公司。

从自身禀赋来看,地瓜机器人还是做芯片、算法等自身擅长的领域,为行业提供软硬件通用底座,成为具身智能产品的“卖铲人”。

在此目标下,公司向推出了面向通用机器人市场的旭日5智能计算芯片、RDK智能机器人开发者套件。

背靠地平线,地瓜机器人成为智能机器人芯片行业中引人注目的新兵,旨在将地平线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成功经验在机器人领域实现复制。

2024年,包括九号、科沃斯、松灵、追觅等旗下割草机器人的海外销量明显增加,订单量均达到数万台。其中九号预计全年销量为10万台量级。

相较于从地平线半路出身的地瓜机器人,全志科技则更多是“白手起家”。

2007年,全志科技在珠海成立,2015年公司登陆A股创业板,专注于高端嵌入式系统和智能硬件领域。

公司产品下游应用覆盖AI0T智能硬件、汽车电子、智能工业和智能解码显示等多个赛道,为小米、百度、阿里、腾讯、科大讯飞、美的、石头科技等知名客户稳定供货。

其中,小米包括四足机器人、扫地机、音响电纸书在内的多品类智能产品均采用全志方案,尤其是石头、追觅和云鲸三款扫地机就占据了国内清洁电器公司的半壁江山,以上三家公司据悉均采用全志方案。

作为与小米深度绑定的供应商,公司可有效利用小米AIoT领域生态红利,并受益小米AIoT设备出货量增长及MiLM大模型升级带动的算力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全志通过投资平台间接持股宇树机器人,技术协同强化公司在机器人SoC领域的卡位。

随着机器人赛道的火热开场,电机、芯片、雷达等产业链上游企业纷纷入局具身智能赛道成为行业“卖铲人”,就不得不提到“AI淘金时代卖铲王”英伟达。

英伟达以其强大的 GPU 算力和在人工智能算法方面的优势,在高端机器人芯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

目前,国内较知名的机器人厂商,计算平台普遍使用英伟达Jetson的70T和100T型号平台。

“卖铲人”行列的竞争更显激烈。

02

技术路径分野

2019到2024年间,中国边缘AI芯片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5.6%。

AI时代,算力成为“刚需”,而端侧AI的最佳载体在于SoC芯片。

全志科技作为SoC芯片领域的“老大哥”,端侧芯片已布局从智能家居到工业控制、从汽车电子到机器人的方方面面。

目前,公司的R系列、V系列等产品,已搭载于石头科技扫地机器人、美的智能空调、创维高清摄影机等产品中,在物联网领域积累深厚。

在异构算力上,全志通过持续优化总线、调度算法和操作系统,实现了CPU、GPU、NPU、DSP和RISC-V协处理器复杂异构芯片的量产。

公司积极投入研发工业接口、异构系统、高可靠性和系统安全等关键技术,围绕应用场景进行了针对性优化,推出智能工业应用的T536和面向视觉AI扫地机机器人的MR536。

同时,公司基于八核AI机器人芯片MR527和行业头部客户深度开发具备视觉避障功能的扫地机产品。MR527通过端侧CPU和NPU算力共同赋能,为视觉感知算法提供更强的AI端侧算力,进一步实现了更多障碍物的识别。

在工艺制程技术上,全志通过不断升级优化,完成了22nm工艺的全面切换和12nm的流片,开始探索更先进制程的IP和设计技术,并拓展新的应用领域。

面向通用市场,地瓜机器人推出了旭日5智能计算芯片、RDK智能机器人开发者套件。

技术层面,旭日5智能计算芯片基于BPU贝叶斯架构而来,拥有高达10 TOPS算力,能够为Transformer、BEV、Occupancy等复杂模型和最新算法提供极致的计算效率,仅3W功耗即可完成全栈计算任务。

RDK S100基于新一代BPU纳什架构设计,拥有百TOPS级算力,专为大参数Transformer优化,采用了六个A78的大核加两个能跑实时系统的MCU的小核的设计,并且提供丰富的图像传感器接入方式和多种接口拓展板。

地瓜机器人表示,星动纪元、逐际动力、求之科技、清华大学 AIR 智能产业研究院、睿尔曼、国讯芯微等数家行业顶级合作伙伴将率先搭载 RDK S100。

目前,公司的芯片主要应用于割草机器人上,在一定的技术和产品壁垒下,割草机器人实际场景应用精细分散,对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决策和规划能力、续航能力要求都较高,因此对高性能的芯片比较刚需。

除了割草机器人,地瓜还在做泳池清洁机器人和扫地机器人等场景。

从性价比对比来看,全志科技凭借多年的芯片设计和量产经验在成本控制上具备一定优势;地瓜机器人则多外采IP,制程更先进,BOM成本相对较高。

从行业整体来看,国内智能机器人芯片即开发平台的参与者众多,瑞芯微等公司也参与在内,智能机器人赛道正进入深水区。

03

生态裂变中的生存法则

碎片化需求严重是机器人行业正面临的重要问题,单一的市场需求不足,消费类成为真正起量的板块。

当前,机器人尤其是具身机器人的发展并不乐观,大规模落地仍时日。

具身机器人的本体存在众多不确定性,算法也各有不同,有用仿真的,有用生成式的;即使在国外也有不同的技术路线,导致数据采集方式也大有不同。

相较自动驾驶而言,机器人的难点在于需要对真实世界的空间与物体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做到这一点后,机器人才能与物理世界进行交互,提升自身操作能力。

与此同时,低阶机器人与高阶具身智能面临的困难各有差异。

低阶的机器人,功能和技术路线相对明确,困难在于要去追寻一个综合成本更低的方案,不是指售价成本,而是整个研发成本都是最低。

数据的泛化就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高阶机器人面临的问题会更复杂,当前工具也比较短缺,技术路线、数据标准也尚未确立,难题都是耦合在一起的,当机械本体的结构不确定,本身就会导致数据很难标准化;当算法的路线不确定又使得数据采集方式难以统一。

然而,目前的算力远远无法满足通用人形机器人的需求,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需要至少提升十倍。

与此同时,机器人的数据收集既没有一套低成本获取数据的工具,也没有一套企业们共享的数据标准,这让许多企业在做重复的工作,花在数据收集上的成本也很高。

此时,重投入与轻营收为机器人芯片公司带来不小的资金挑战。

然而,全志科技似乎逆势而上了。

公司在2024年的业绩预告中表示,全面归母净利1.53亿元1.9亿元,同比增长566.29%727.42%。

公司积极把握下游市场需求回暖的机会,完善产品矩阵,大力拓展车载、工业、消费等产品线业务,以扫地机器人、智能投影等业务线为代表,出货量显著提升,致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35%,创历史新高。营业收入的增长带动了净利润的增长。

研发费用可能成为公司的资金压力所在。

2020-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从2.84亿攀升至4.88亿,增长非常快,研发费用率也一路从18.85%增加至29.14%,相较于业内平均15%左右的研发费用率,足以看出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

与此同时,公司仍须注意大客户依赖问题。

产业链整合与一体化发展成为企业的一致追求,在与小米的紧密绑定下,也需预防其未来芯片自研对于公司出货量造成的潜在威胁。

为赢得更高的收益,地瓜机器人一方面以To B客户的芯片业务作为利润基础,另一方面为创客与个人开发者打造生态,培育他们的使用习惯,进而在未来吸引更多的客户使用自家的芯片。

在芯片跑量上,公司选择依靠扫地机、割草机等产品将机器人的基本盘、影响力建立起来,以此支持具身智能等产品的长线发展。

整体来看,全志与地瓜的竞争本质上是两种产业逻辑的碰撞:前者代表“垂直整合”的技术纵深模式,后者体现“水平扩展”的生态规模路径。

04

尾声

当机器人芯片渗透率突破5%临界点时,竞争焦点将从硬件参数转向生态整合能力。

全志与地瓜的“双螺旋”进化,恰是中国科技产业从替代走向引领的缩影没有永恒的路线正确,唯有持续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才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完成升维跨越。

未来的AI算力市场,将会从“云端”向“终端”转移,谁能抓住“端侧AI”的机遇,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赞助本站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