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领域将迎来一笔创纪录投资。
2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据了解,这一数字也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全球科技竞争加剧,AI和云等基础设施成为业内投资重点。在国内云服务厂商中,腾讯云、三大运营商已在日前公布了云基础设施建设部署和出海计划;同时,跨国科技巨头亚马逊云也围绕AI业务增加了对数据中心的投资,其投入力度甚至更大。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笔“创纪录”投资?其对相关领域有何影响?未来的投资趋势怎样?近日,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读到,大手笔投资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将有力推动技术突破,帮助提升产业的经营效率。预计未来,相关投资规模会持续扩大,进而相应的技术创新也会进一步突显出来。
大手笔投资彰显企业自信
将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中国AI产业正经历爆发式增长。《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36.2%;云计算市场同样保持高速增长。据信通院预计,2027年我国云计算市场将突破2.1万亿元。
在王鹏看来,企业加大对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投资能明显地助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正因为这些大手笔投资,加大了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和原生应用方面的投入,推动了技术突破,提升云计算的服务能力,进而给产业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高效的解决方案,也能帮助提升传统产业的经营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投资集中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落地,则是云和AI技术发展的必然需求,和应用落地的重要保证。
王鹏认为,在云和AI领域,基础设施是有支撑作用的。“比如,算力集群、液冷、服务器光模块等基础设施本身就是相关系统的基石,有这些硬件技术设施投入,有利于未来为云和AI提供坚实保障,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不过,由于云市场规模巨大,这条赛道并不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赛道。在这一领域,已经存在了BAT、三大运营商、华为等多个赢家。但头部企业需要追求超额利润,就必须加大投入,以便在下一个周期性节点到来时不被市场淘汰。
“因此,这超3800亿元的投资无疑彰显了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眼光和信心。”王鹏认为,未来三年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入,超过过去十年总和,不仅体现了头部企业的整体布局,构建了自身的长期竞争力,也表明了对云和AI技术的这种深刻认知。“更进一步而言,还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本关注云和AI,推动整个行业的这种生态的发展。”
技术发展助推投资持续增长
相关投资规模会还会扩大
过去这段时间,大模型DeepSeek在全球再度引爆AI热潮。震惊世界背后,是中国大量科技企业对公有云基础设施产业链的投入,推动推理算力供给提升。
王鹏认为,AI技术的发展会助推国内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的投资持续增长。“除了市场需求旺盛外,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尤其是对算力和先进技术硬件架构迭代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云厂商为了保持竞争力,也会加大投入,提升服务的质量。”
根据天风证券研报显示,AI应用的加速落地导致市场整体对于云端推理算力需求大幅增加。在西部证券研报中,也对DeepSeek加速行业重塑,推动云厂商算力服务重心调整,促使其加大AIDC基础设施投入持积极看法。
对此,王鹏预测,相关投资规模会持续扩大,进而相应的技术创新也会突显出来,比如说,液冷技术、高性能服务器、先进光模块肯定会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他还强调了,生态合作的重要性。“云厂商和其他上下游产业链也需要进行技术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王鹏说,当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后,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的普及也会倒逼智算基础设施的规模扩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