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加速落地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5-02-24 10:00:47   浏览:228次  

导读:本报记者 吴清 北京报道2月23日,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继续,大会上,众多机器人惊艳亮相。其中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牵着四足机器狗Go2亮相会场,引发围观。《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宇树科技,还有包括智元、星海图、开普勒、钛虎等众多机器人公司也携旗下最新产品亮相大会。自宇视科技人形机器人H1登陆央视春晚以来,人形机器人持续刷屏,也点燃了资本市场对 ......

本报记者 吴清 北京报道

2月23日,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继续,大会上,众多机器人惊艳亮相。其中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牵着四足机器狗Go2亮相会场,引发围观。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宇树科技,还有包括智元、星海图、开普勒、钛虎等众多机器人公司也携旗下最新产品亮相大会。

自宇视科技人形机器人H1登陆央视春晚以来,人形机器人持续刷屏,也点燃了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热情,人形机器人相关概念股持续获资本追捧。

从小众到大众,从科幻走向现实,人形机器人的前景预期不断提升。近期,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公布最新进展,英伟达、小米等巨头也纷纷宣布进军该领域。

从2013年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首款人形机器人Atlas亮相至今,人形机器人产业已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目前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新赛道。据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花旗全球洞察分析师Wenyan Fei则大胆预测,到2050年,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万亿美元之巨。

持续引爆

Unitree G1是宇树科技的最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通过复用四足机器狗的电机、减速器技术及深度学习算法,G1实现了复杂动作控制,例如投篮、胯下运球等。

而近期,G1还发布了最新算法升级,能够学会任意舞蹈。由于舞蹈动作太过“丝滑”,还被一些网友质疑为AI合成。

实际上,自宇树科技H1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扭秧歌后,人形机器人热度一直高企,相关概念股也持续爆发,行业中还传出了宇树“老股”转让遭到疯抢的消息。

记者注意到,宇树科技的H1和G1人形机器人曾在京东线上销售。其中,H1售价65万元,预计60天交货,G1售价9.9万元,预计45天交货。首批产品很快售罄,但两款产品很快就从京东平台下架。公司客服表示,产品于2月11日上线平台,目前已不面向个人销售,相关问题可拨打宇树科技官方电话咨询销售人员。

据宇树科技销售人员介绍,这次宇树科技带来的是售价9.9万元的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最大的特点是轻量化与高负载能力。“在应用上,Unitree H1不针对C端消费领域,而主要服务于有开发能力的科研机构和高校。”

而此次被“遛”的机器狗Go2标配宇树自研的4D超广角激光雷达,最小探测距离0.05m,可实现全地形感知,还能够拖拽20公斤重物,售价9997元起。“Go2最大可负重10公斤,续航达50公里或46小时,具备避障和爬楼梯能力,可作为宠物的替代品。”上述宇树科技销售人员称。

而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2024年中国四足机器人行业发展报告》,宇树科技占据了2023年全球四足机器人69.75%的销量份额以及40.65%的营收份额,在机器狗领域独占鳌头。

在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现场,明星公司智元机器人带来了智元远征系列的A2-D人形机器人,可用于数据采集,具备商用交互能力,也可用于家居场景;近日被蚂蚁集团领投,完成新一轮3亿元A轮融资的星海图则带来了R1系列折叠人形机器,适用于工业、服务等多个行业和场景;而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带来的机器人则主要聚焦于电网巡检、电气作业、核主泵安防巡检等特殊场景。

量产元年

2025年,这个曾被科幻电影预言为“机器人元年”的年份,或正梦想照进现实。当前,人形机器人正迎来从概念验证到应用落地的拐点,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加速渗透,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此次出席这场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及产品来看,服务B端依然是目前人形机器人应用的重点场景,而每家人形机器人企业的优势及发力重点也不一样。

在海外,包括英伟达、波士顿动力、Apptronik、Figure AI、Unitree、Agility Robotics和特斯拉在内的公司也正在重塑下一轮智能自动化的可能性。

从市场空间看,人形机器人有望形成千亿美元级别的蓝海市场。据GGII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50亿美元。高盛预测更加乐观,认为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

特斯拉CEO马斯克此前曾表示,预计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将在2025年年底前进行少量生产,到2026年可能会增加产量,面向外部客户销售。

国信证券研报称,特斯拉机器人产品迭代迅速,有望给全球机器人市场带来“鲇鱼效应”,激发人形机器人玩家的活力。在车端与机器人端零部件共通性较高的前提下,叠加大厂入局+技术迭代+政策催化的加持,人形机器人发展有望持续推进,20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

记者注意到,近期国内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陆续官宣了各自的量产消息,不过数量多在几百台、上千台。众擎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姚淇元表示,百台、千台级别的量产属于小批量生产,这样的量级对于整个供应链的打磨,还没法达到一个跨越式的迭代跟升级的程度。

我国在人形机器人市场占据先发优势,不仅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配套最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同时也是人形机器人最大的潜在市场之一。近日,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显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有56%涉及相关业务的公司及45%的集成商来自于中国。而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的百强公司中,中国占35家,美国和加拿大占35家,亚太其他地区占18家,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占12家。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

对于人形机器人后续投资机会,浙商证券机械国防团队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已成,预计从产业形成期过渡到产业扩张期,商业化落地可期。中信建投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程似骐则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从1到N的量产阶段,AI大模型更新迭代、海内外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进程仍然是核心影响因素。

花旗全球洞察分析师Rob Garlick则强调,人形机器人的投资回报周期可能非常短,且回报丰厚。他估计,部分机器人的投资回收期甚至可能短至36周。不过他也坦承,目前尚不清楚人形机器人将如何替代人类员工以及具体的替代率。同时,对于相关公司来说,提高人形机器人的产量仍面临巨大的财务挑战。

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表示,2025年年底之前,整个AI的人形机器人会达到一个新的量级。AI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毕竟“目前这一波机器人的浪潮,主要就是AI浪潮带来的”。

(编辑:吴清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