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正在实施人工智能“模塑申城”方案的上海,将于2月21日至23日举办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lobal Developer Conference,以下简称GDC)。2月17日,记者参加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市经济信息化委组织的大会探营采访,走访了上海的AI领域企业商汤科技和MiniMax。
近期,科创企业DeepSeek以低训练成本推出了高性能的开源模型,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DeepSeek的成功,对国内其他AI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商汤科技公司。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魏其/摄
商汤科技将主办本届GDC大模型生产力分论坛,该公司负责“小浣熊家族”产品的产品总监贾安亚表示,作为AI从业者她感到非常激动:“这一波AI浪潮的特点是训练成本更低、架构更优化、模型能力更强,以及图、文、视频等多模态模型融合。这些能力的增强,将会加快AI在产业的落地应用,带来更多机会,包括医疗、金融、教育、工业等行业,以及辅助编程、智能办公、智能客服和营销等场景。”
贾安亚介绍说,商汤科技的“小浣熊家族”系列产品主要有两种,一是用于软件研发的“代码小浣熊”;二是面向个人和企业、以数据分析为特色的办公助手“办公小浣熊”。目前,“小浣熊家族”系列产品已经服务于数百家企业用户,以及百万级的个人用户。在贾安亚看来,AI产业的蓬勃发展、各个大模型的开源,对AI领域企业来说是非常利好的消息。“我们自己发布过开源模型,也会去博采众长,保持产品的开放性,从而更好地服务B端和C端的用户。比如,未来我们会推出更加通用的办公一体机等终端,可以应用于需要离线的或者更高安全性的场景,以更好、更低成本的方案,服务更多客户。”
MiniMax公司。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魏其/摄
成立于2021年的AI领域科创公司MiniMax拥有文本、图像、语音和音乐、视频等多种模态大模型,服务于国内4万多家企业客户和个人开发者,旗下产品“海螺AI”出海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AI视频生成领域拥有全球领先地位的月活用户数。
在本届GDC上,MiniMax将举办技术交流论坛,与学界、业界专家以及全球开发者社区代表、AI创作者代表等共同探讨AI前沿技术、应用场景与未来趋势。
MiniMax副总裁刘华认为,AI大模型产业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大模型技术保持着每隔几个月就会取得重要突破的迭代频率,未来2到3年,模型能力还会有几倍量级提升的技术空间。在他看来,高水平模型的持续开源,能让大众免费体验优秀大模型的技术能力,这将推动提高AI的渗透率,还能吸收更多开发者力量。他表示,MiniMax未来也会继续开源,持续推出更好的多模态模型,在更多复杂场景落地应用。
作为一家拥有数百名员工的公司,MiniMax拥有一个年轻的研发团队。刘华告诉记者,核心算法团队占公司人员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且90后是绝对主力,不少员工在博士就读期间就在公司实习,博士一毕业就正式加入。
刘华表示,近年来大模型研发框架敏捷迭代,这要求研发人员对技术变革抱有极致热情,不能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寻找答案。大量聘用年轻研究员并充分授权,打造科学的研发组织体系,是组建高校大模型研发团队的唯一路径,“无论是‘大厂’还是创业公司,只要组建起成规模的高效研发团队,就一定能为行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