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某天有人突然宣布:所有米其林餐厅的秘方都免费公开,任何街边小摊都能用这些配方做出顶级美食这大概就是DeepSeek在人工智能领域正在做的事。2025年初,这家中国初创公司开源了一款名为DeepSeek-R1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其性能堪比行业巨头 OpenAI 的最新产品,但成本仅为后者的 1/50。更关键的是,它像一本 “开源菜谱”,允许所有人都能自由使用和改进。
这种开放精神让全球科技界震动。英国《卫报》称之为 “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就像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刺激了美国的太空竞赛,DeepSeek的开源策略正在重塑AI领域的竞争规则。而普通用户可能更关心的是:这意味着我们能用更低成本享受AI服务,比如每月节省更多的 AI 聊天机器人订阅费;而创业者或企业家可能更会考虑如何利用开源人工智能来创新及提升竞争力。
开源如何打破 “算力霸权”
开源,在计算机和编程领域,指的是“开放源代码”,即把计算机程序的源代码向外界开放,所有人都可以获得程序的源代码,借以打造自己的程序,甚至在遵守一定规则的前提下,可以对源代码进行更改和创新。DeepSeek就把其开发的AI大模型的所有源代码托管在了开源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下载DeepSeek的大模型,并在自己的电脑上部署(当然这台电脑需要符合一定的硬件要求)。相比之下,“闭源”AI大模型用户只能通过API来输入数据并获得输出结果,无法接触到模型的源代码。
过去,AI开发像是富人的游戏:训练一个顶尖模型需要烧掉数亿美元,还要依赖英伟达的高端芯片。这种 “算力霸权” 让中小企业和发展中国家望而却步。但DeepSeek的故事证明,技术的创造力可以跨越硬件和成本的限制。
美国目前禁止向中国出售英伟达的顶级AI芯片H100,但DeepSeek团队用性能较弱的H800芯片,通过独创的 “混合专家架构”(MoE),让模型每次只调用部分 “脑细胞” 处理问题,既省电又高效。这好比用一辆家用轿车改装后,在赛道上跑赢了法拉利。他们还开发了更多编程技术,绕开英伟达的专利壁垒,使得训练成本大幅降低至数百万美元,而同类产品动辄需花费数十亿美元。
用性能更低的硬件、更低成本实现类似的性能,只是DeepSeek大模型引起震动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DeepSeek是开源的,任何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人,都可以用它来打造自己的AI工具。
DeepSeek发布后,美国三大科技巨头英伟达、微软、亚马逊,以及中国国内各大云平台都先后宣布将其接入到旗下的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
除了互联网巨头的云服务,DeepSeek也可以部署在更低端的电脑上。在非洲肯尼亚,一群大学生用DeepSeek模型开发了疟疾诊断工具。他们租用普通游戏显卡就能运行系统,成本仅为欧美同类项目的1/20。这种 “平民化创新” 正在全球发生:印度农民用AI预测作物价格,东南亚小工厂用智能质检替代昂贵进口设备。
从 “技术黑箱” 到 “透明厨房”
传统AI公司像神秘的大厨,只给顾客端上成品,却隐藏烹饪过程。开源则掀开后厨的帘子,让所有人看到食材、火候与料理手法。
DeepSeek的 “思维链可视化” 功能,能展示模型推理的每一步,就像学生写数学题时展示草稿。当它错误地将 “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 算成500公里时,研究者能立刻从推理过程中发现是数据错误标注问题,而非盲目接受结果。这种透明性降低了技术风险毕竟没人希望医疗AI的误诊像魔术师的手帕一样雾里看花。
“开源 ”也是“开放式共享与协作”,在社区里由众人共享智慧与能力,齐心协力地完成某个使命、项目或是活动。
开源让其他AI开放者能对DeepSeek的大模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开源社区像一场跨国接力赛:德国工程师优化了DeepSeek的能耗算法,巴西程序员为添加葡萄牙语支持,哈佛医学院则开发了癌症影像分析插件。这种协作效率远超任何封闭团队。正如法国LightOn公司CEO感叹:“我们不需要5000亿美元(暗指美国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计划),也能参与AI创新。”
当 “技术鸿沟” 变成 “共享阶梯”
在深圳某设计院,工程师小王用DeepSeek模型完成了一个地铁站设计:AI自动检查图纸合规性,将原本3天的工作压缩到2小时。更惊人的是,这套系统部署在普通服务器上,每年电费比过去节省 70%。这种变革正在重塑行业:在教育领域,乡村教师可以用DeepSeek生成定制化课件,质量不输城市重点学校;在环境保护方面,印尼环保组织用AI分析卫星图像,实时监控雨林非法砍伐;在文化传承领域,敦煌研究院用多语言模型自动翻译壁画解说,让千年艺术跨越语言障碍。
正如联合国《全球数字契约》所倡导的,技术红利正从 “特权” 变为 “公共品”。非洲开发者联盟的标语道出心声:“我们不需要施舍,只需要平等的工具。”
当然,这场革命并非完美无缺。也有企业担忧开源会削弱商业竞争力。但更多迹象显示,开源与开放正在催生新生态:
企业转型:IBM借鉴DeepSeek模式,推出成本降低98%的AI服务,证明开源与盈利可以共存。
技术进化:开发者社区涌现出 “模型蒸馏” 等新技术,让小手机也能运行大模型。
根据全球知名社会学家和和心理学家 Geert Hofstede 的 “文化维度理论”,中国人的 “长期主义” 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短期导向”有着极为显著的差异。从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春节破票房纪录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导演饺子、《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以及《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等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的成功创新者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共同的人格特质,那就是他们都相信并坚持“长期主义”。
正如 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所说:“封闭的护城河终将干涸,开放的江河才能奔流不息。” 当技术回归共享本质,每个人都能成为AI时代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旁观者。这场始于代码仓库的革命,终将改写人类创新的叙事方式。
(作者系开源社联合创始人,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刘天栋
责编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