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宗明/文 靴子落地苹果的中国区“AI合伙人”是阿里。2月13日,在2025年世界政府峰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确认了阿里与苹果的合作。受此影响,当天阿里港股一度上涨超9%,年内涨幅已超40%。
自去年推出AppleIntelligence(苹果智能)以来,苹果的“中国AI搭子”会花落谁家,就备受关注。2024年Q4财报电话会上,苹果CEO库克称2025年4月将为苹果AI适配中文等更多语言,预示着答案进入揭晓倒计时。没有不透风的墙,苹果阿里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不胫而走。马云视察“夸克”和“通义”所在的阿里智能信息事业部办公区,俨然为此做足了铺垫。
对苹果和阿里来说,AI结盟无疑是“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的双向奔赴。在AI博弈愈演愈烈、AI手机竞争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两者携手也在情理之中“硅谷学霸”和“杭州数据大佬”优势互补,正合乎双方所需。
苹果联手阿里,着眼的是本地化AI能力的补足和数据合规问题的“软着陆”,为挽回在华销量暴跌的颓势提供更多缓冲空间。
过去两年来,苹果在中国市场营收持续下滑:2023年下滑2.2%,2024年下滑7.7%,Q4更是跌了11%,库克将国行iPhone没法用苹果智能归为重要原因。
在AI手机成热门概念的当下,手机接入大模型已成为常见动作。其中,不少头部厂商都是自研端侧AI与借助“外部力量”部署云侧AI,用模型端侧化满足用户不联网也能用本地AI功能和隐私保护的需求,用云侧AI覆盖更丰富的AI使用场景。
随之而来的是,手机厂商与大模型企业合作成了趋势:小米和荣耀接入豆包,华为、oppo、vivo、魅族等纷纷接入DeepSeek模型。
苹果寻找中国AI搭档的紧迫性也很强:首先,苹果作为舶来者,要迈过合规门槛;其次,由苹果自研的端侧大模型AppleOn-Device和云侧大模型AppleServer组成的苹果智能,号称性能接近OpenAI的GPT3.5Turbo,但首批海外用户的测评反馈不佳。合规压力叠加多语言模型开发滞后带来的技术本地化难题,都使得它迫切需要中国AI盟友。
阿里携手苹果,也能巩固“云+AI”优势,助力“AI驱动”战略更好地实现,在电商业务被蚕食的背景下借力AI完成大翻身。
苹果AI搭档筛选的标准之高、挑剔之多,不逊于对“果链”企业的选择。中国科技巨头中有多家都同时具备AI大模型、强大云端AI算力体系和完整AI应用软件开发者平台;DeepSeek大模型的低价格、高性能也令人赞许。阿里最终摘得橄榄枝,是对其AI基础设施构建与产品服务能力的认可。
据分析,苹果挑选合作伙伴看重几点:大模型和云服务基础能力、架构适配情况、贴身服务B端客户的经验、数据安全保护的投入等。
阿里成为“苹果甄选”的底气,就是它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资源积累:中国两个最强开源大模型一个是DeepSeek,另一个便是阿里通义千问的Qwen。Qwen目前已成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李飞飞团队前不久用50美元“复现”DeepSeek-R1就是利用Qwen微调的;Qwen模型开源生态和混合专家架构(MoE)也容易跟苹果系统集成;阿里云是全球排在前列的云计算公司,有着丰富的应对高并发经验;在电商、支付、物流等领域积累的海量数据能反哺AI功能本土化……
近年来,阿里积极押注AI,用“阿里四小龙(1688、闲鱼、钉钉和夸克)”开发B、C两端应用,投资“AI六小虎”中的5家,足见其在AI上的决心。这次摘下“苹果”,绝非偶然。
毋庸讳言,苹果和阿里仍需磨合:二者能否平衡双方生态,避免在智能家居控制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暗战;Qwen模型融入iOS的效果如何,与华为操作系统深度整合AI功能后相比有无优势……都有待考验。有报道就说,苹果并未排除跟百度合作,百度正为苹果智能开发能处理图文的AI搜索功能套件。
但无论如何,这是个醒目标志:无论是苹果跟OpenAI、阿里携手,还是三星跟百度、字节跳动、智谱AI合作,抑或是微软+OpenAI、亚马逊+Antropic等,似乎都在表明,企业间的AI博弈进入“生态联盟”时代。接下来,凭着合纵连横而非单兵突进来谋求竞争优势的情形,或许会越来越多。AI角力进入生态联盟时代。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