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从DS看AI趋势:西方开花,东方结果,全球共享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5-02-14 09:19:50   浏览:156次  

导读:|得道者多助2月11日落幕的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印度、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60个国家不顾美英反对,与中国一道签署《巴黎人工智能宣言》。虽然仅仅是一个约束力比较低的倡议,但西方阵营出现罕见分化令人吃惊。面对追求垄断地位的美国AI,大多数国家更希望看到开源与共享的AI,例如Deepseek,即便这是一项中国技术。该宣言主张AI技术应该持开放、包容的立场 ......

从DS看AI趋势:西方开花,东方结果,全球共享

|得道者多助

2月11日落幕的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印度、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60个国家不顾美英反对,与中国一道签署《巴黎人工智能宣言》。虽然仅仅是一个约束力比较低的倡议,但西方阵营出现罕见分化令人吃惊。面对追求垄断地位的美国AI,大多数国家更希望看到开源与共享的AI,例如Deepseek,即便这是一项中国技术。

该宣言主张AI技术应该持开放、包容的立场,呼吁加强协调,避免市场过度集中,以提升人工智能的可及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副总统万斯一边反对开源的中国AI,一边傲慢地宣布:特朗普政府将确保最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在美国建立,并采用美国设计和制造的芯片。万斯丝毫不在意其它国家的诉求,或许有外交稚嫩的因素,但这也体现了美国发展AI舍我其谁,继续以意识形态之争掩护其垄断新技术的基本立场。美国之外的发达国家以及其它西方阵营的经济体,在前两次技术浪潮中少有作为,分享到的新技术红利寥寥无几。在颠覆一切的AI来临之后,面对根本利益,它们与美国独享AI的立场割席也就在情理之中。

这戏剧性的一幕,很难说与横空出世的Deepseek无关。Deepseek改写了美国统领全球AI的格局,让全球为之兴奋,为其它国家带来更多的选择,甚至激发他们以Deepseek为师,发展自家AI的勇气。倘若没有Deepseek这个美国之外的强大AI,其它国家情寄何处?如此Deepseek也让中美AI之争,隐约进入牧羊少年击倒巨人的剧情线。

本文尝试透过Deepseek来发现中国AI创新的特点和规律,以展望未来的中美AI竞赛之结局。span>

Deepseek的贡献

关于Deepseek的毁誉之辩颇多,下面先逐一盘点Deepseek的主要贡献。

一,在美国高墙小院的制裁下,以及美国AI先发优势之下,Deepseek凭一己之力让中国AI接近世界最先进水平,大幅为中国高科技产业提速。原本美国AI技术圈评估,美国AI至少领先中国2到3年。Deepseek出现之后,这个差距缩小到3到6个月为中国AI和整个高科技产业追回至少2年时光。

无论哪个国家率先实现超级智能,它将在所有科技领域拥有不对称的超级垄断优势。所以这2年时光不仅仅是中国AI的2年,而是整个中国高科技产业的2年。

芯片制造决定着算力对决,英特尔前CEO基辛格认为中国芯片产业落后美国5-10年。中国芯片产业完成追赶是肯定的,但最为揪心的是中国芯片产业链攻坚时间过长,让美国AI领先幅度太大。现在中国AI竟然在制裁之下,凭空消除了美国AI2年的领先优势。从这个角度可以说Deepseek为芯片设备、芯片制造等攻坚项目额外争取了2年的宝贵时光。

在应用领域,先进的AI模型可以使技术系统变得更加智能,成为创新的倍增器。在中美汽车自动驾驶、新药研发等无数AI潜在应用领域激烈对决时,在美国对华封锁的情况下,Deepseek提前2年让中国企业用上了世界领先的AI工具。

所以,Deepseek追来的这2年时光,为中国高科技产业提供的帮助是无价的。

二,Deepseek超低成本的开源模式,将优质人工智能模型快速推进到市场应用端,让无数中国企业跑步进入人工智能市场,释放出中国技术在应用领域的超级优势。

目前中国中小科技企业一夜之间拥抱人工智能,无数应用进入市场。在应用端发力是中国企业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致胜的法宝。中国产业门类众多,应用场景丰富,市场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且快,中国企业可以率先推出各种人工智能应用。

应用端的爆发,让人们再次看到新技术在西方开花,东方结果的可能性。有别于前两次科技浪潮,中国应用只在国内结果,这一次中国AI出海意愿强烈,很可能中国AI应用将会在全球四处落地,从数量和质量上真正开启中国科技企业的大航海时代。

三,Deepseek在局部绕过英伟达最强产业壁垒CUDA生态,让AI硬件通用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可能。

目前尽管AI训练时还需要英伟达的芯片,但是在推理部署时可以使用其它芯片。这让英伟达之外的AI芯片包括广大中国AI芯片,可以快速对接Deepseek。Deepseek在一定程度上实现AI技术平权,让AI产业生态更为健康,增加了中国AI算力的自主供应。目前Deepseek的系列模型,已经适配并部署到腾等平台上了。

四,Deepseek让全球资本重新审视中国市场。华尔街认为Deepseek这类视野之外的重大创新,是对美国以科技优势构建的金融市场最大的威胁。

显然制裁无法化解这个风险,最好的办法是拥抱中国的技术创新,才能不被突然出现的“刺客”重拳击倒。尽管美国资本不可能这么快就返回中国,但美国之外的资本更加积极,例如沙特资本已经对Deepseek表达了浓厚的兴趣。

五,Deepseek是中国罕见的在全球顶级赛道取得领先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快速兑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红利,这是对中国前沿创新的重大启蒙。

以往很少有中国企业有底气在最前沿的创新领域挑战硅谷,往往只做一些二次创新。这一次中国企业挑战美国最强大的企业,并取得巨大成果。食髓知味,从此之后中国企业一定会有更多的前沿创新。

综而言之,无论Deepseek是技术创新,还是工程创新,它都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成就。或许Deepseek与OPENAI双峰并峙的局面是暂时的,因为美国会加大封锁中国AI算力,再次拉开中美AI差距。但是Deepseek已经从封印下释放了中国以及全球AI潜能,无数中外AI公司接入Deepseek。不管最终Deepseek是一颗流星还是一颗明星,中国公司已经开始从应用端消解美国的硬件优势,让未来中美人工智能之争充满变数。在芯片算力不对称的情况下,中美AI竞争可能会形成美国领先少数强点,中国占领大片边厢的格局。以上判断是否成立,我们从中美AI对决的四个方面来分析。

工程师红利对决算力优势

2025年年初,Deepseek以及TikTok、机器人等中国创新深度扯动全球神经。中国高科技产业在重重制裁之下,展现出了强大生命力。究其原因,是充沛的、优质的中国工程师击败了美国强大的硬件控制能力。在未来的中美竞赛中,中国工程师红利将会被更加重视。

美国保尔森基金会下属智库MacroPolo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追踪》报告显示,在美国研究AI的顶级研究人员中,毕业于中国大学的人数最多。2019年为27%,2022年为38%,超过了从美国大学毕业的37%。同时,硅谷30%左右的人才是华裔。但这几年由于美国去中化,大量中国留学生、工程师和高校老师不得不返回大陆。也难怪美国AI专家认为,全球AI竞争只有中美是竞争对手,因为其它国家没有足够的人才。

根据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的数据,2023年中国的AI研究人员已接近50万,美国的AI研究人员为30到40万。为中国优秀AI人才形成佐证的是,Deepseek团队大多在国内接受教育。所以,中国高质量人才供给优于美国,而且优势随着新毕业生增多在持续扩大。

以Deepseek为例,其工程师创造性地将算法与硬件技术结合实现了突破。从硬件上挑战英伟达,这是很大胆的想法。这个奇思妙想很可能只有中国工程师才能想到,因为西方企业只要有钱,AI芯片的供应是无限的,无需在硬件上去做挑战英伟达这种几乎没有希望的尝试。

但是中国企业在算力饥渴的驱使下,不得不为之。关键是中国工程师能力使然,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中国工程师从开发矿机到现在,一直就在AI芯片设计的最前沿,对AI芯片有深刻的理解。曾经中国矿机最辉煌时,一家矿机企业就能成为台积电前三大客户。有了这样积累,Deepseek有底气从芯片本身着手去解决算力问题。绕过CUDA英伟达最重要的产业壁垒,调用其更底层的PTX,手动调整,缓解内存瓶颈,节省执行时间,减少处理停顿,最大化释放了GPU效率。

同时,Deepseek在算法和人工智能学习等方面,也向着节省算力的方向努力。Deepseek跳过其它AI模型惯用的干预学习来提高推理能力,直接通过试验和反馈自主提升推理能力,也节省了大量算力。

还有意外之喜,PTX尽管是英伟达开发的指令集,但具有跨平台的兼容性。Deepseek绕过CUDA,在有意无意间,在部分环节实现了AI芯片的兼容。

一家企业在一个领域做出这么多的技术创新,说明Deepseek的工程师不但精通算法和数据处理等技能,而且对GPU硬件架构、底层编程技巧、跨平台适配与优化等高端硬件技术有深刻理解。

在这场工程师与算力封锁的对决中,费尽心思建成的高墙小院差一点成为马奇诺防线。长远看工程师红利一定打败芯片优势,因为美国的硬件优势会在时光的蹉跎中慢慢流逝,而中国的优秀人才只会更多更强。

野百合对抗算力堆砌

在Deepseek出现之前,中美双方都有强大的AI“正规军”,尤其美国人工智能越来越由美国政府主导。孙正义应特朗普之邀在美国发起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除甲骨文外,美国政府计划直接出资,还将由国家科学基金会引导其它资金投入。再配合OPENAI的先发优势,似乎美国政府通过天量投资囤积算力,就可以牢牢主导和把控AI技术,实现独享人工智能创新红利的目的。

但是在美国政府主导堆积金元算力之时,低成本的AI模型横空出世了,这只能说明政府规划不出真正的重大创新。因为前沿创新充满变数,其技术路线和商业形态很难预测,只能通过无数次试错才能找到正确路径。在找到正确答案之前,不宜用政府资金来试错。毕竟政府资金有别于风险投资,无法容忍巨大损失。

政府更适合扶持已有明确技术路线和商业形态的科技产业,例如中国半导体产业重点支持芯片制造和设备、材料等领域的攻坚。这些领域虽然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但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明晰,只要国家集中资源攻关,就能取得成功。

更进一步,前沿技术只有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在百花齐放中才能取得成功。Deepseek的发起方是量化交易基金,是非传统的人工智能实体。由于股民的口诛笔伐,量化基金貌似还有一点旁门左道的意味。前些年由于大量GPU被用到了量化交易,也成为批评中国人工智能不务正业的理由。但任谁都想不到,恰恰就是不务正业的量化基金主导了这次突破。

在前沿创新中,谁也不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只有足够包容,足够耐心,才能等到奇迹发生。同时,产业形态越丰富,生态越多元,市场越活跃,创新成功的概率就越大。所以要鼓励多元化探索,包容不同产业形态。既然创新无法通过规划来实现,政府能做的就是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自由探索和试错。

目前美国AI芯片制造商、AI开发商与华尔街已经形成利益互相递进的共同体,美国政府还会继续支持算力堆积,这将强化美国AI创新唯算力论的趋势。不过,Deepseek这种低成本创新出现在中国而非美国,一定程度说明美国政府与大资本支持的算力富集腐蚀了美国的创新土壤。不确定未来中国野百合以何种方式如何战胜美国算力巨头,但至少目前中国的AI创新生态更加百花齐放。

开源对决闭源

超级AI人人向往,又人人恐惧。如果哪个国家抢先实现了超级智能,它将对其它国家形成不对称的垄断优势,而且将长期保持这个优势。所以,未来谁更普惠地开发和推广AI,谁就能占据AI道义高地,谁就能获得更多生态支持。这也是美国AI站到全球利益对立面的原因。

开源的Deepseek一举扭转了西方世界围剿中国人工智能的势头,以至于美国政府和美国公司都找不到批评它的理由。Deepseek发布以来,美国政府经过数天观望,特朗普最终发表声明,Deepseek是一项积极的技术,有益于美国。微软、谷歌、亚马逊和英伟达等美国企业则是第一时间接入,全球其它国家大抵也是积极拥抱。在孤立主义盛行的当下,被严加防范的中国人工智能,获得如此礼遇实属难得,也证明了占据AI道义高地的威力。

Deepseek开源可以推动全球AI市场向多极化竞争格局发展。如果Deepseek能够吸引全球开发者积极参与,让Deepseek模型成为全球AI重要的开源技术,就可以帮助中国战胜美国闭源模型加芯片制裁的封锁。

开源往往是弱势一方追赶强势一方的利器,即便强势一方看到了开源的威力,也很难开源已经到手的技术优势。目前OPENAI的估值为2600亿美元,如此高价值正是基于闭源模式。请问谁能说服其股东为了全人类的前途,放弃到手的巨大利益,开源最领先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AI只有中国AI一个对手,对美国而言开源之于芯片霸权是不是太过暴殄天物?

历史教训一再证明领先一方难以掉头是其宿命,以新能源车为例。欧美日等传统汽车强国即便看到新能源车的远大前景,也由于无法割舍传统动力的优势,而迟迟无法全力发展新能源车,最终酿成今日之局面。

如果美国的开源势力无法扭转局面,那么中美AI或将围绕开源与否,形成两大技术阵营。美国加高围墙闭源系统,中国开源技术推动扩散。美国的技术优势将被道义劣势所损伤,中国的技术劣势将被道义优势所加强。

应用场景对决顶尖算力

Deepseek出现之后附带产生了一个网红问题,为什么不是头部科技企业,而是Deepseek这样一个刚成立的企业撼动了OPENAI的优势?

Deepseek与包括OPENAI在内的其它人工智能强手有一个明显区别,Deepseek其主体幻方量化已经是一个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实体,它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切入人工智能,它的队伍在解决量化问题中受到锤炼和拣选。市场实战为其提供了更为清晰的努力方向和更为精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形成更强的研发团队和研发策略。Deepseek之所以向硬件要效率很可能就是量化需求提供了灵感,进而转战大模型,最终一鸣惊人。这或许就是那个网红问题的答案,也可以将其视为实验室AI与现实场景AI对决的一场预演。

相比于全球其它国家,中国人口众多,行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和需求之丰富无与伦比,更有充足的工程师资源去实现这些需求;美国有最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储备,有不受限的硬件支持,能在实验室里开发出最强大的AI。因此中美人工智能竞赛或许就是一场实验室AI和应用场景+AI之间的竞争,最终到底是算力更为领先的实验室AI获胜,还是融入现实应用的AI取胜?至少从目前看,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的人工智能率先发现了低成本模式,带给市场更多惊喜。

更重要的是,开源的Deepseek模型已经实现了AI的小型化,有利于AI在各行各业落地,产生无数AI与现实的结合体,出现无数商业模式和商业实体。在超大算力中心支持下,美国AI可能会先人一步。但是人类的经验、知识远没有形成数字数据,AGI不可能一落地就成为主宰,它需要一个与现实结合的过程。倘若彼时的中国AI虽未及全功,但已经性价比感人,性能足够好用,而且早已形成丰富的产业生态和遍及全球的商业实体,那就足以与涉世未深的美国AGI一战。

结语

历史上有无数次严密的技术封锁,但没有一次成功。中国的蚕种通过丝绸之路被罗马人获得,中国的瓷器技术被法国传教士偷师到法国,西班牙人的红薯秧苗被夹带到中国,英格兰的纺织机图纸被美国工业之父复刻。。。一项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能够造福所有人的新技术,从来就无法被封锁和独享,一定会被某一种方式将其转移到最需要它的地方。

历史上新技术也总是从创新国向应用目的国转移,随之将应用国变为创新国。英国发起工业革命,但英国技术最终被打包转移到市场更大的美国。尽管英美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技术攻防战,但丝毫没有影响技术转移的趋势。改开以来,尽管有各种封锁,但西方技术持续向东方转移,东方的创造力随之日渐增长。尤其最近两次科技浪潮,更是西方开花,东方结果。只是由于贸易战和地缘政治的影响,这个效应没有彻底显现。

目前AI浪潮实质还是前两次技术创新的延续,数字人才、商业实体,以及市场优势等要素保持了很强的延续性。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AI时代的技术竞赛,依然是同样的技术转移趋势。所不同的是,在这一次AI浪潮中,绝大多数国家持有不同于美国的立场,追求开源、共享、公平的AI技术,中国的开源AI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国际环境。秉持全球共享理念的中国AI,如果能最大化全球价值,不但能克服封锁,还将获得远超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成就。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