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30分钟一台机器人下线,“未来还可更快”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5-02-13 08:36:37   浏览:198次  

导读:在顺德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令人惊叹的“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场景每天都在上演。2月11日,第一财经记者在该科技园的总装自动化生产线上看到,一排橙色的库卡机器人分工协作,有的拧螺丝,有的安装核心部件……仅需30分钟,一台新的机器人便能下线。这些新成员在正式上岗前,还需要人工的精心调校。这背后是机器人行业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国产零部件配套逐步完善的生动写照。 ......

30分钟一台机器人下线,“未来还可更快”

30分钟一台机器人下线,“未来还可更快”

在顺德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令人惊叹的“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2月11日,第一财经记者在该科技园的总装自动化生产线上看到,一排橙色的库卡机器人分工协作,有的拧螺丝,有的安装核心部件……仅需30分钟,一台新的机器人便能下线。

这些新成员在正式上岗前,还需要人工的精心调校。这背后是机器人行业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国产零部件配套逐步完善的生动写照。目前,该科技园已实现了85%的零部件本土化配套。

库卡中国营运与人力资源总监陈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未来机器人应用将结合人工智能(AI)技术,提升调校效率。原本需要一两个小时或一两天的调校,导入特定的数据模型后,同类型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将可以实现一键式的机器人调试与布局。

“30分钟生产一台机器人,并不是很快的速度。如果市场需要,库卡中国可以做到20分钟生产一台机器人,未来几分钟或一分钟生产一台机器人也有可能”。陈峰说。

30分钟一台机器人下线,“未来还可更快”

机器人在各行业广泛应用

德国库卡集团是全球四大机器人企业之一,1973年推出第一代六轴机器人。美的集团2017年正式收购库卡集团,2019年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投入使用,2023年库卡中国华东生产基地(主要是物流自动化业务)在昆山投产。

在展厅,第一财经记者看到,库卡机器人在10多个复制的场景中,已被应用于不同客户的生产、物流等环节。据工作人员介绍,某知名车企使用了200多套库卡机器人注塑无人化的工作站,预计2025年可以达到300多套。

30分钟一台机器人下线,“未来还可更快”

现场可以看到,机器人自动把座椅安装到汽车的车厢里,机器人搬运精密的硅片半导体材料,机器人一次能拿起800公斤的重物,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焊接。

30分钟一台机器人下线,“未来还可更快”

除了工业机器人,库卡还有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工作人员说,该立体仓库系统最高可以做到48米,除了常温存储,-25°C、-30°C的深度冷冻也可以使用,目前已被多家零售和物流企业使用。

库卡旗下的协作机器人iiwa,去年已在顺德实现本土化生产。它主要用在关节置换手术、外科骨科手术等医疗领域,单台产值很高。

“库卡机器人应用所覆盖的行业比较多。”陈峰告诉记者,首先是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蓬勃发展,许多车企的生产线上均可看到库卡机器人的身影;其次是锂电、新能源、光伏、航空航天、3C电子、消费品、奶制品、零售渠道等行业。

今年库卡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多元化。陈峰透露,库卡中国既做机器人,还要做全方位解决方案,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同时,拓展立体仓库、医疗物流解决方案等业务。

30分钟一台机器人下线,“未来还可更快”

国产零部件配套渐成规模

在机器人多元化应用的背后,国产零部件配套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顺德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每年的机器人产量约3万台,是国内较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并具备全产业链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可以研发制造减速器、电机、控制器等机器人核心部件,还可以研发制造轻载、重载、协作等多品类的机器人整机;其实验室重点研发核心部件、机器人本体、重载机器人应用领域等。

陈峰透露,库卡中国在机器人本体技术上已实现自主可控,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电机去年开始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减速器在一些小型号上已自主可控,其它如铸件、平衡缸、线缆等方面的部件也已自主可控。“除了一些大型减速器还没完成批量国产化外,其它部件基本上已实现本土化。”

30分钟一台机器人下线,“未来还可更快”

在顺德园区里,除了库卡中国,还有7-8家配套供应商,已形成了一个机器人的产业生态。以往国内机器人的产业链大部分布局在华东地区,自2019年库卡中国在顺德落户后,大量引入供应商在周边配套,目前其80%-90%的零部件在华南地区采购。下一步,它还将会进一步携手同行提升本土化配套水平。

随着零部件本土化配套水平提升,加上贴近客户、节省物流费用,库卡机器人在顺德的生产成本比之前节省了约三分之一,而且交货周期也在缩短,从以前的两三个月缩短为两三周。“客户下单后,我们要在一个月内把机器人交到客户手里。”陈峰说。

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的发展方向。陈峰说,人形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一样,也要用到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核心部件。目前,库卡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方面也在做技术储备。人形机器人将在什么时候推向市场,还有一些技术难题在进行研发和讨论。

30分钟一台机器人下线,“未来还可更快”

AI+机器人指日可待

2025年库卡中国的战略,是推进本土化、国际化和智能化。陈峰透露,库卡以前在国外研发、制造的机器人,今后在中国也要研发、制造。随着中国生产效率的提升,可以助力库卡在海外扩大市场份额。库卡还将把AI技术应用到机器人控制中去,让机器人更易用、操作更便利,让大家买得起机器人、会用机器人、用得好机器人。

他举例说,比如让机器人对不同的箱子进行码垛,用传统的算法,要提前输入箱子的体积、重量、长、宽、高,让它算出最佳的排位方案。如果应用AI技术,机器人进行视觉扫描以后,AI自动会算出它怎么搬运码垛的效率更高。也就是说,之前所有的编程变成一秒钟或几秒钟的算法后,机器人就可以自动完成指令了。

30分钟一台机器人下线,“未来还可更快”

“我们现在想在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把AI技术运用进去,这是我们的目标。“陈峰说,目前会首先植入涉及视觉控制的算法,其次把力控方面的算法植入进去,最后可能是在没有视觉和力控传感的情况下,让机器人做到自主操作。

顺着陈峰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两台库卡机器人的手臂协作、焊接轨迹没有丝毫偏差。“目前我们用智能编程技术,未来如果用AI技术,比如把中间焊接的标牌从 ‘Midea’换成‘KUKA’,几秒钟之内就能实现,目前我们还要做一些细节控制和编程,未来就不用事先编程,可以省出不少劳力和成本。”

此外,今后如果把机器人联网、在线监测,用AI可以预判哪个零部件可能在未来哪个时间会发生故障,工厂可以提前把零部件寄给客户,大大提升机器人的运维效率,节省调试、安装的人力和成本。去年,库卡中国已开始做这方面投入,希望未来三年内实现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也在与Deepseek等多家AI公司进行合作。

“AI是工具,未来还是要把市场和客户积累的数据模型集合到库卡的AI平台上,反过来用AI算法和模型来控制机器人,让机器人的调试、安装更加简便。”陈峰说。

30分钟一台机器人下线,“未来还可更快”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所长卢瀚宸向第一财经记者预测说,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比2024年乐观,增速在5%-10%左右,汽车、3C、锂电池等行业的需求将比2024年稍好。今年国产机器人的销量份额将持续提升,有望突破60%。“某种程度看,工业机器人外资品牌加速中国本土化战略布局迫在眉睫”。

陈峰透露,今年1月库卡中国的订单情况不错,一方面新能源车企的海外布局增加,另一方面3C电子等行业智能生产的需求也在增加。“我们将从产品、客户服务、市场渠道三方面,来把握今年的机会”。库卡去年收入突破300亿元,中国收入占四分之一,未来这一比例还将提升。国产机器人将在精度、负载上突破,发力中高端市场。

“今年机器人行业的竞争将延续白热化态势。外资机器人厂商纷纷在中国建厂,国产机器人厂商则纷纷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GGII预测,从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格局看,TOP 10厂商份额有望提升,同时跻身TOP 10的国产厂商数量也有望增加,行业将更加分化。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赞助本站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