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DeepSeek官网显示,DeepSeek-V3 API服务的45天优惠价格体验期已结束,即日起开始将调整为新的价格。专家分析认为,DeepSeek提价之后,公有云价格竞争压力将显著下降(文末有彩蛋)。
据了解,2025年伊始,科技圈被DeepSeek点燃的热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海外市场,亚马逊云科技(AWS)、微软云(Azure)等云巨头迅速响应,接入DeepSeek。国内市场,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华为云、京东云等数十家主流云厂商也紧跟其后,纷纷加入了DeepSeek的“朋友圈”。在DeepSeek掀起的科技浪潮之下,云厂商为何这么积极?
云厂商争抢流量红利
2月9日,阿里云宣布百炼平台全面上线DeepSeek-V3、DeepSeek-R1、DeepSeek-R1-Distill-Qwen-32B等6款全尺寸模型,1元最高可享受200万tokens,即日起,所有用户可直接使用。
2月8日消息,百度智能云旗下客悦、曦灵、一见、甄知四款大模型应用产品,正式上线接入DeepSeek模型的新版本,为企业智能外呼、数字人视频脚本生成、视觉智能分析、知识管理等高价值业务场景,提供更加丰富的AI大模型应用选择。
同日,腾讯云宣布上线DeepSeek-R1及V3原版模型API(应用程序接口)接口,同时旗下大模型知识应用开发平台知识引擎也接入了这两款模型,并率先支持联网搜索,结合知识库和RAG(检索增强生成)能力。
硅基流动与华为云联合打造的基于腾云服务的DeepSeek R1&V3推理服务于2月初正式上线。随后,华为还宣布,DeepSeek系列新模型上线腾社区,支持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和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且基于原生鸿蒙操作系统的小艺助手App也已接入DeepSeek。
截至目前,国内外主流云厂商几乎皆已接入DeepSeek,并在不断加深相关应用。探其背后的原因,“流量”是关键。“DeepSeek是当下流量明星,免费开源,接入它几乎没有成本,而且它已成为AI平民化和开源化的代表,谁不拥抱它就代表其AI理念策略已经落伍了。”一位长期深耕ICT领域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道。
比达分析师李锦清表示,站在市场竞争力与商业价值看,接入DeepSeek模型有助于云厂商提升自身在AI领域的竞争力,吸引更多开发者和企业客户。通过提供DeepSeek模型的部署和应用服务,云厂商可以拓展业务范围,增加收入来源。
根据天风证券最新研报,DeepSeek受到广泛关注或意味着AI应用的加速落地,这将导致市场整体对于云端推理算力的需求大幅增加。国内头部云计算公司陆续接入DeepSeek,或将推动云服务商算租赁及AI服务收入快速增长,同时DeepSeek开源模型低成本技术的创新,有望加速应用侧的繁荣,云计算算力需求将进一步上升。
凭借“开源”“免费”“低成本、高效率”等一系列亮眼的“标签”,DeepSeek的生态圈正在快速拓展。QuestMobile于2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DeepSeek在1月28日的日活跃用户数首次超越豆包,成为国内日活跃用户数最多的大模型,随后在2月1日突破3000万大关,成为史上最快达成这一里程碑的应用。在此之前,SimilarWeb数据显示,DeepSeek在1月31日(上线仅21天)的全球访问量便已达2920万次,是谷歌Gemini的三倍多,在全球市场展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
如今,一众云厂商的接入也为DeepSeek的快速成长打开了“绿色通道”。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认为,云平台会提供必要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带宽,以支持大模型的运行和数据处理。在合作过程中,双方还会共同优化模型性能,提升用户体验,此外,云平台还负责大模型的运维管理,确保其稳定运行并及时更新迭代。通过这种模式,云平台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大模型服务,也促进了自身业务发展。
对DeepSeek来说,与各大云厂商对接不仅仅是“上架销售”这么简单,更意味着其在获客、技术资源、品牌背书、售后体系等多方面都会得到极大助力。“国际巨头部署DeepSeek,表明其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开源大模型技术能力的认可。”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表示。云厂商庞大的生态和客户基础可帮助DeepSeek 快速扩大影响力,并降低运营成本和技术门槛。对于一家想要在市场上长期扎根并持续增长的AI大模型公司来说,与云厂商的深度合作往往是不可或缺的战略选择。
实际上,不止是云厂商,英伟达、龙芯中科、华为腾、摩尔线程、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芯片厂商,吉利、岚图、极氪、长城、智己、宝骏等汽车厂商以及钉钉、联想、当虹科技等应用厂商也都先后加入了DeepSeek的“朋友圈”。业内普遍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接入,围绕DeepSeek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云平台提供计算资源和模型部署服务,芯片厂商提供算力支持,应用厂商拓展应用场景,实现相互协作、相互促进。
大模型是云厂商必争之地
有观点认为,云厂商在推广基于DeepSeek的大模型服务时,也面临着内部矛盾。目前来看,无论是AWS、Azure等海外云巨头,还是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国内云大厂都已将AI作为核心战略点,大模型应用是其必争之地。接入以DeepSeek为代表的第三方大模型虽然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服务,但同时也会削弱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晟云磐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郝峻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观点并不赞同。他认为,在云平台的生态环境中,竞争并不意味着绝对的排他,更多时候是一种竞合关系。云平台的定位是“开放生态”,一家大型云服务商希望吸引尽可能多的客户进入其云生态,如果云平台只能使用自家模型,客户的选择面就被大幅限制。只有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从而使云厂商从更多层面获得收益。
同时,他指出,云厂商在商业模式上除了自有AI服务的收益,也会从计算资源、存储、网络等底层资源和配套服务中获利。只要客户留在它的云平台上,无论客户用哪种大模型(自研或第三方),实际上云厂商都能在基础云服务费或合作分成中受益。如果为了避免“竞争”而拒绝第三方产品进入自己的云生态,一方面会流失不想用其自有大模型的客户;另一方面,这些客户可能就会去选择其他更开放的云平台。这对于云厂商来说,反而是更大的损失。
在云计算发展史上,微软的掌舵者萨提亚纳德拉曾提出过要从卖产品的思维转化为卖服务的思维,不能只提供微软的产品,必须把多元化的其他厂商的产品汇聚到微软的平台上,才能让微软的云平台更有吸引力、更有竞争力,而如今,同样的故事正在大模型市场上演。
“要用一种更大的格局来看待这件事情。如果说我们只提供自己的模型,而不提供其他公司的模型,这其实是一种产品时代的思维,而不是一种服务思维。产品时代,大家靠卖产品赚钱,无论是软件还是计算,卖的都是软件产品、服务器产品,所以大家都把持着自己的产品,只卖自己的。但云时代是服务化的时代,无论是软件还是计算都是以服务化的方式提供,所以云厂商的思维模式也变了。”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道:“服务思维强调要提供更多元的产品作为服务,而不是只提供自己的产品。门是关不住的,用户在哪里都可以选择。在这个开源、开放的时代,一味闭关只会让你的市场越来越小。只有开放,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路才能越走越宽。”
Omdia人工智能与物联网领域首席分析师苏廉节指出,DeepSeek所引发的“杰文斯悖论”(核心思想是当一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提升时,其成本通常会下降,这反而会刺激更多需求的产生,最终导致该资源的总使用量增加)将让大模型更加普及,导致需求增加。根据Omdia的预测,经过两年快速发展,2024年中国的生成式AI软件收入已达到18亿美元。鉴于该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预计未来五年的市场规模将增长5.5倍,到2029年达到98亿美元。
中信建投研报分析称,DeepSeek的突破进展是对“AI+产业”逻辑的重大利好,其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小的算力规模,实现了足以匹敌美国顶尖AI模型的效果,彻底颠覆了业内的固有认知,使得市场对中国科技竞争的信心进一步显著提升,或推动春节后国内AI+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走出独立行情,国内AI在数据、算力、算法、应用等各个环节均将有所表现。
关于DeepSeek-V3涨价后对云厂商的影响,AI大模型有话说:
作者丨宋婧编辑丨赵晨监制丨连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