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傲鲨智能徐振华:让机器人从“实验室炫技”走向家庭和工厂|在春天许一个愿望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5-02-04 15:28:58   浏览:216次  

导读:界面新闻记者 | 陈振芳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2024年,全球科技界掀起“具身智能”风暴,大模型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一家中国公司悄然站上赛道前沿成立仅6年的傲鲨智能。创始人徐振华毕业于上海交大机械工程自动化专业,拥有近二十年的机器人研发经验。他的创业历程始于2009年,最初从康复机器人领域切入,经历和机器人、傅利叶智能两次创业后,于2018年创立傲鲨智能,专 ......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振芳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2024年,全球科技界掀起“具身智能”风暴,大模型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一家中国公司悄然站上赛道前沿成立仅6年的傲鲨智能。创始人徐振华毕业于上海交大机械工程自动化专业,拥有近二十年的机器人研发经验。他的创业历程始于2009年,最初从康复机器人领域切入,经历和机器人、傅利叶智能两次创业后,于2018年创立傲鲨智能,专注于工业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

傲鲨智能的成长路径清晰而务实:从工业场景切入,逐步扩展到医疗和民用市场。2024年7月,公司推出“启元TR1”机器人,其结合外骨骼技术与人工智能,实现人机协同作业的突破。傲鲨智能还推出多款轻量化的“千元级外骨骼”产品,包括PES-U储能上肢外骨骼、FIT-U智能电动上肢外骨骼机器人、FIT-HV智能电动腰部外骨骼机器人。

2024年7月,傲鲨完成新一轮融资,老股东持续加码。

目前,傲鲨智能的产品已经出海至美国、德国、新加坡等17个国家地区,这位连续创业者正以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书写中国机器人出海的另一种答案。徐振华的目标很明确:让机器人从“实验室炫技”走向工厂、家庭,真正成为“人体的延伸”。

傲鲨智能徐振华:让机器人从“实验室炫技”走向家庭和工厂|在春天许一个愿望

傲鲨智能创始人CEO徐振华,图源:受访者以下为徐振华自述,内容经界新闻编辑:

2004年毕业后,我进入日本发那科公司工作,是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公司。在那里,我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然而,日本公司对技术的限制让我感到有些束缚,很多核心技术我们无法触及,只能做应用层面的工作。但这段经历让我对工业机器人有更深的理解。

创业也是机缘巧合,当时我还在上汽通用工作,直到2009年,我开始创业之旅。最初,这只是周末的兴趣爱好。第一个项目是一个下肢康复机器人,这个项目源于师兄的一个博士课题。他毕业后去ABB工作,无法继续这个项目,于是找到我和顾捷,希望我们能接手。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在民宅里搭建一个简陋的工作室,开始项目研发。最终在2011年做出样机。虽然这个样机还很粗糙,但它已经能够实现基本的功能。

2012年,我们做出相对成熟的样机,并将其送到嘉兴二院开展临床测试与应用。

这个项目引起常州钱医疗的注意,他们决定投资我们,和机器人公司就此成立。在和,我们成功开发康复机器人,当时国外的康复设备很贵,大约要400多万,国内没有这样的大型康复设备。而和机器人的这一康复设备价格“砍”到200万元。

由于股权结构的问题,我和顾捷最终离开和,并在2015年成立傅利叶智能继续专注于康复机器人,后来由于经营理念的分歧,我也在2018年选择离开傅利叶。

我在2018年4月成立傲鲨机器人,因为竞业协议的限制,不能做医疗设备。我个人也想先暂时放下医疗产品,跳出过去的圈子,选择专注于外骨骼机器人这一领域。最初从工业应用开始,逐步扩展到民用市场。

2023年大年初一,傲鲨智能的外骨骼机器人首次在《流浪地球》的电影荧幕上亮相。这次合作源于202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与郭帆导演团队“接上头”。当时,郭帆正在为电影中的机器人场景寻找合适的设备。他们最初设计一个大型的机器人样机,时间紧迫,制作周期只有三个月,郭导的团队意识到他们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复杂的项目。

尽管我们的机器人最初是为工业应用设计的,但郭导团队认为,外骨骼机器人以其灵活性和运动能力在电影中的表现可能会超出预期。

《流浪地球》上映后,许多观众对机器人在电影中的表现印象深刻,甚至有一些观众专门找到我们,询问这些机器人是否真的存在,是否可以购买。

2024年,对于傲鲨智能来说,是充满突破与挑战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不仅在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还在市场和产品战略上做出重要调整。

我们决定将外骨骼技术与人性化设计相结合,打造一款既能辅助人类工作,又能独立完成任务的机器人。我认为,未来的机器人不仅仅是工业工具,还将进入家庭和日常生活。

2024年7月,傲鲨推出人形机器人“启元TR1”,这是一个结合外骨骼和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产品。

但它的研发过程充满挑战,保持外骨骼的灵活性和力量的同时,也要赋予它更多的人性化特征。这要求我们在机械设计、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算法上都做出创新。

2024年,傲鲨智能的另一个重要战略转变是从B端(企业)市场向C端(用户)市场的拓展。过去,我们的产品主要面向工业客户,价格较高,市场相对狭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需要外骨骼机器人来辅助日常生活。我们已经推出价格在1万元左右的C端产品,并在2024年7月份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发布。

我们一直坚持出海战略,傲鲨已经在东南亚、德国等地区建立销售网络,还成功进入美国市场。特别是在2024年CES展会上,我们的外骨骼机器人受到广泛关注,许多海外客户当场下单购买,也让我们看到C端市场的巨大潜力。

2024年,傲鲨智能在融资方面也经历一些重要的变化和挑战。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线的扩展,我们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研发和市场拓展。

在早期阶段,傲鲨智能主要依靠创始团队的自有资金和一些学校的项目合作来维持运营。直到2018年下半年,我们才开始接触到明势资本和险峰资本等早期投资人。2019年1月,我们完成首轮融资,随后2020年11月,九合创投和英诺天使基金进行第二轮投资,2023年8月,国仪资本完成A轮投资。

2024年的融资环境与以往有所不同。美元基金的比例减少,国有基金的参与明显增加。这给我们带来挑战。首先,国有基金通常会有一些反投要求或其他硬性指标,这要求我们在融资过程中更加谨慎,确保这些资金能够真正支持公司的发展,而不是带来额外的负担。

其次,尽管投资人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热情高涨,但对于外骨骼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结合的理念,仍有一些投资人持观望态度。他们担心这种结合是否能够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是否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我们在融资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解释技术路线和市场策略,争取投资人的信任和支持。

我们也面临不少挑战。首先是技术上的挑战。随着产品线的扩展,我们需要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在C端产品上,用户对产品的容错率要求极高,任何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用户的不满。

其次是市场的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我们需要在价格、性能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

回顾过去,我最大的成长是从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转变为公司的管理者,在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调整我的角色和重心。

展望2025年,傲鲨智能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加快出海步伐,特别是欧洲和北美市场。我们还将加大对C端产品的研发投入,推出更多适合家庭和个人使用的外骨骼机器人。创业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只有坚持初心,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赞助本站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