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对话珞博智能孙兆治:机器人的情感革命会到来吗?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5-01-07 20:31:50   浏览:111次  

导读:在科幻电影和小说中,机器人常被塑造为人类的得力助手或情感伴侣。从《星球大战》中的 R2-D2 到《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这些角色不仅展现出卓越的技术能力,更通过情感互动与人类建立了深厚的联系。这也引发了一个思考:机器人究竟是单纯的生产力工具,还是可以承担更复杂的人类情感需求的伙伴?从历史视角看,机器人的角色随着技术发展不断演变。从 20 世纪 30 年代西屋电气 ......

对话珞博智能孙兆治:机器人的情感革命会到来吗?

在科幻电影和小说中,机器人常被塑造为人类的得力助手或情感伴侣。从《星球大战》中的 R2-D2 到《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这些角色不仅展现出卓越的技术能力,更通过情感互动与人类建立了深厚的联系。这也引发了一个思考:机器人究竟是单纯的生产力工具,还是可以承担更复杂的人类情感需求的伙伴?

从历史视角看,机器人的角色随着技术发展不断演变。从 20 世纪 30 年代西屋电气推出的 Elektro,到近年来日本推出的情感陪伴机器人 LOVOT,这一过程中充满了探索与突破。LOVOT 尽管不具备实用功能,却以其萌态和细腻的情感交互吸引了不少家庭用户。然而,自 2019 年上市以来,其高达 6 万元的售价和平平的销量表明,情感陪伴机器人的大众化之路仍充满挑战。

近年来,消费级 AI 硬件和陪伴机器人呈现出明显的「桌面化」和「小型化」趋势,以更亲民的价格区间争夺市场。例如,松下推出的猫型伴侣机器人 Nicobo,售价约 360 美元,专注于提供温暖、简单的情感互动;而萌友智能的 Ropet 则定家庭娱乐,主打多功能性。这些产品不仅反映了机器人日益「平民化」,也表明价格区间正向 200-500 美元靠拢,以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这一趋势在 2025 年 CES 展会上也得到了延续。无论是语音交互、视觉感知,还是个性化定制,AI 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消费级机器人产品。以桌面陪伴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产品,正在以更强的互动性和更小的占用空间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根据贝哲斯咨询,2023 年全球陪伴机器人市场规模为 750 亿元,预计 2029 年达到 3,043 亿元。与此同时,火山引擎等平台正在整合 AI+ 硬件供应链,为初创公司提供高效支持。

珞博智能创始人孙兆治在原小鹏机器人(鹏行智能)任职期间,深刻认识到通用机器人普及的困难,于是将目光聚焦到情感陪伴机器人这一细分领域。结合自身的设计兴趣,他与两位女性合伙人共同创立了珞博智能,专注于为 18-30 岁的年轻女性打造个性化的陪伴机器人。

对话珞博智能孙兆治:机器人的情感革命会到来吗?

珞博智能产品原型机

这一群体对情感交互和美学设计有独特需求,而珞博智能正是基于这些洞察开发产品。值得一提的是,珞博智能的首款产品将在 1 月份的 CES 展会上亮相。

从桌面产品的普及到情感陪伴的优化,这场关于「陪伴」的科技革命才刚刚开始。但市场竞争的本质并不仅仅在于技术领先,而是要让机器人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在技术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驱动下,未来机器人或将重新定义人与机器的关系。

对话珞博智能孙兆治:机器人的情感革命会到来吗?

珞博智能创始人孙兆治

以下是 42 号电波和珞博智能创始人孙兆治的对话 :

创造科幻电影中的跟班角色42 号电波:今年出现了很多消费级AI硬件产品,但此前像 AI Pin 这样的硬件产品市场反馈并不好,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

孙兆治:就 AI Pin 来说,它的问题是「理想过于丰满」,产品预期与现实不符。AI Pin 发布的时候大模型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再者,AI Pin 的价格是个很大的阻碍,比手机还贵,订阅费用也高,关键是它并不能取代手机。此外,AI Pin 的交互模式有很大问题,比如在手上投影操作非常不便。

42 号电波:你有很好的汽车设计背景,也在具身智能领域积累了很多经验。为什么没有选择继续在这两个领域深耕,而是转向了AI陪伴机器人创业呢?

孙兆治:我过去做汽车主要是从事内饰设计和体验设计,关注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审美,另一个是复杂系统下的用户体验。这些经验也延续到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上。

至于没有选择具身智能领域,我认为这个领域虽然潜力巨大,但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落地还有很长的路。目前的市场情绪对具身智能的商业化落地过分乐观了。像是 Elon Musk 在工厂里测试机器人的新闻常让人误以为具身智能已经可以商业化了,但实际上那只是产品原型测试。我们深入研究过实际生产线应用具身机器人替代传统方案(工业机器人或人工)的可能性,发现目前几乎没有应用场景。

从技术角度看,我相信通用机器人大规模部署的时间点会在无人驾驶车大规模应用之后,因为通用机器人需要感知 3D 非结构化世界、执行更复杂的任务,它需要「世界模型」技术的成熟。这类技术难度相比需要感知 2.5D 结构化世界、执行相对固定任务的自动驾驶要更高

42 号电波: 有些产品使用手机作为机器人的大脑来跟人进行交互,为什么你们没有选择这种方式?

孙兆治: 我们有更大、更远期的目标。我们希望创造的是一个可以独立的,自己主动感知世界、主动与世界交互的智能体。我们称之为 Personal Robot。

AI 硬件会从「增强人」到「解放人」发展。AI 手机也好,AI 眼镜也好,都是增强人的工具,而 Personal Robot 是独立于人,有自主能动性的产品。

42 号电波: 所以,虽然它看上去是桌面的机器人,但你认为它并不只是桌面机器人,而是一个 Personal Robot。

孙兆治:我们不局限于桌面机器人。我们希望先以 AI 潮玩为形式切入市场,它有桌面、可穿戴、地面自主移动等多种形态。我们看到了 2025 年 AI 硬件就会爆发,而 AI 硬件和潮玩结合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在年轻人里会很有市场。

42 号电波:大模型在提升用户体验上的作用是什么?

孙兆治:大模型提供的是通用推理能力,这只是产品体验的一部分,想要体验闭环,还需要好的产品设计、角色设计、玩法设计等等。一个好的基座大模型可以理解为是好的「食材」,对一桌顶级宴席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好厨师的菜谱创新、口味烹调也很重要。

42 号电波:怎么理解 Personal Robot 和具身智能之间的边界?

孙兆治:我们目前做的就是具身智能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具身智能除了需要会移动、操作外,还需要能和人类自然的交互,甚至能够主动规划自己的「生活」。很多人形机器人公司在研究如何用具身智能能力代替人工的生产力,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我们认为,情绪价值同样是一个极大的市场。当物质财富足够丰富时,人们一定会更多地追求情感上的满足。这是我们关注的方向。

42 号电波: 所以你们尽量让它没有生产力功能?

孙兆治: 我们的产品是有角色定位的,如果一味地增加功能,就会破坏这种角色定位,用户就会感觉「出戏」。所以我们会非常谨慎地添加工具类功能。

42 号电波:你怎么看未来的情感陪伴机器人市场?

孙兆治:未来这是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市场。如果未来大模型的能力能像电影《Her》那样强大,那么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情感陪伴机器人。不过,这种情况可能需要很多年后才能实现。

42 号电波:未来如果涉足 Personal Robot 的赛道,你会选择大体积的设计,还是仍然保持小巧的风格?

孙兆治:尺寸大小和使用场景强相关。未来我们会有更大或更小的产品形态。比如在地面移动的 Personal Robot,就不能像桌面机器人那么小。

42 号电波:你们的产品定位是面向年轻女性用户,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你自己并不是这群体中的一员。

孙兆治:其实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虽然 AI 硬件产品现在很少,但 AI 情感陪伴软件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了。我们分析了偏向情感陪伴类的软件的重度用户画像,发现这一群体主要集中在 Z 世代的年轻女性,这类用户与 AI 的互动往往带有类恋爱、养宠物以及养娃类体验。因此我们的产品选择定位于这群体。

42 号电波: 那你们团队里有多少女性成员?

孙兆治: 我们三个重要合伙人中,有两个是 90 后的女孩子,她们负责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工作。我偏向产品设计,另一位合伙人是 CTO,有着很强的技术背景,专注于大模型在情感陪伴方面的应用。第三位合伙人是 CMO,负责智能硬件的销售,拥有丰富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经验。团队里还有来自 AI 体验设计、潮玩品牌行业的女性成员。

42 号电波: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你个人理想中的 Personal Robot 是什么样的?

孙兆治:我自己想要的可能是像《超能陆战队》中大白(Baymax)那样的机器人,不仅能干很多事,也很强大,但最重要的是它在情感上的陪伴。

在人和智能体之间建立情感链接42 号电波:你们的产品定位主要卖给女性用户,为什么不是儿童?你们未来是否会改变用户定位?

孙兆治:我们的愿景是在人和智能体之间建立情感链接。18 到 30 岁的年轻女性是我们首款产品的目标用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永远只做年轻女性的市场。

儿童这个群体我们也调研过,我们发现现在的小朋友们无论是玩具还是学习用品,都有过多的选择,反而年轻女性人群在情感陪伴方面缺少好的产品。

42 号电波:在设计上,你们如何处理机器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在亲密度和交流方面?

孙兆治: 我们设计了一种类养成游戏的玩法。比如其中一项是「亲密度养成」,你每次与机器人的交互行为,比如对话或带它出去玩,都会由后端的大模型判断这行为会增加或减少多少亲密度。亲密度的提升会解锁一些剧情和功能。

我们的机器人会通过用户 ID 来辨识主人,并根据与用户的亲密度调整交互模式。如果你们的亲密度下降到一定值,它可能会「躲」着你,不愿分享内心世界。反之,亲密度增加时,它会更粘你。

42 号电波:所以你们的核心价值是围绕大模型的能力加上整体玩法的设计?

孙兆治:可以这样理解。大模型提供通用的推理能力,我们需要将其转化为完整的产品体验。像 ChatGPT-4o 这样的模型完全可以支持一个陪伴类产品,但完善体验需要很多工程化和模型侧的开发工作。很多人低估了模型效果调优和模型应用层的复杂性。

42 号电波:既然你认为市场天花板很高,那它的竞争门槛是什么呢?

孙兆治:竞争门槛来自于大模型的体验调优和应用开发,以及优秀的体验带来的品牌效应。单纯从硬件开发上看,门槛似乎并不高。但硬件设计的背后是对于 AI 硬件玩法的精准创新。

42 号电波:你们的产品跟早期的交互机器人有什么区别?

孙兆治:我们的产品设计目标是与用户构建长期的情感关系,而不是通过一些表演节目,比如唱歌、跳舞、打太极拳,来提供一时的新鲜感。过去的交互机器人多是表演性质,技术上没有办法真正理解用户,只能提供短期尝鲜的价值,没有长期粘性。我们的产品有自己的性格和世界观,可以感知和理解用户的语言、情绪、穿着、社交关系,并能够不断学习、成长。这样,我们的产品就像是一个活的实体,而不是仅仅一个表演设备。

42 号电波:这件事有技术门槛吗?

孙兆治:当然有了。比如我们与一家全球领先的 RTC 技术公司深入合作,来解决实时多模态大模型交互中的延迟问题。目前市面上做得最好的产品,仅语音模型交互也会有大约 2 秒的延迟。我们正在尽可能将多模态交互的延迟压缩到一秒多。另外,我们也在跟国内头部的几家大模型公司合作,一起做硬件多模态交互的体验调优。我们在这块投入的都是非常前沿、顶尖的模型算法工程师。

42 号电波:这些公司是你的竞争对手吗?

孙兆治:目前不是,但未来可能会是,因为我们知道像 OpenAI 这样的公司即将进军硬件领域,还有像迪士尼、索尼这样具有强大娱乐背景的公司,都是我们要注意的。迪士尼不仅拥有 IP,他们非常了解如何在人们心中建立这种情感联系。索尼也是,早在 1999 年就开发过机器狗,一直尝试推出陪伴类机器人。

42 号电波:你们目前接入的大模型有哪些?

孙兆治:最开始我们接的是 OpenAI 的 GPT-4o,推理能力确实很强。国内能用的模型我们基本都试过,包括通义、智谱、豆包以及 MiniMax 等。

42 号电波:有尝试端侧模型吗?

孙兆治:我们尝试了几家端侧模型,但目前来判断,端侧模型在我们的第一代产品上有点难,主要是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芯片选型。但我们确实很关注端侧模型以及芯片公司未来产品规划的进展,我们认为这类产品未来的合理架构就是以端侧智能为主的端云结合的方案。

42 号电波:你希望大家如何认识和使用你的产品?

孙兆治:我们不希望用户每天大量时间花在我们的产品上,而是希望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它能够陪在用户身边。这更像是你和你家中宠物的关系。当代年轻人已经很累了,我们不想再增加大家的身心负担。我们的产品体验可能更像是轻度养成游戏,像「旅行青蛙」、「猫咪后院」这类。

2025 年推出爆款产品42 号电波:从公司注册到现在,产品开发进行得非常迅速,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做第一个产品的?

孙兆治:我们在今年 8 月份才真正开始做第一个产品。 9 月推出第一版,10 月推出第二版,11 月推出第三版。每个月软硬件都会有大的研发进展。

42 号电波:第一版的产品设计是你负责的,那么当初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外观呢?

孙兆治:当时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打造一个可爱的、具备情感表现力的桌面陪伴机器人。我们接下来还会对这个产品的外观进行迭代调整。尽管很多人,包括投资人认为我们这个小机器人产品是他们看到过的最可爱之一,但我们自己认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2 号电波: 很多桌面机器人都配备轮子,为什么你们选择不使用?

孙兆治: 这主要是因为之前的机器人都是「表演机器人」,它们能力有限,只能通过装轮子来回动来吸引用户注意力。实际上桌面移动是个伪需求。作为原生 AI 产品,它的用户价值已经从「科技尝鲜」来到了「情感陪伴」,因此我们选择了把所有自由度用于情感表达,而不是去卷桌面移动能力。

当然,我们认为地面主动移动的能力是有意义的,因此可以关注我们后期的产品进展,我们还会有具备地面移动能力的新品。

42 号电波: 你们产品的上市时间有确定吗?

孙兆治: 明年会有两款产品发布,上半年会发一款产品,下半年发另一款。我们计划将其中一个产品打造成爆款,年销售量能达到几十万件。另一个产品我们定位为高价值,体验要做到极致,价格也会相对高一些。这是两个产品不同的市场定位。

42 号电波: 你们的产品是怎么收费的?会有按月订阅服务吗?

孙兆治: 国内外的收费方法略有不同。国内的计划是采用充值的形式,而不是月订阅,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充值。我们相信一部分用户会成为我们的长期付费用户,因为 AI 陪伴的价值已经在一些软件上被验证了。

42 号电波:机器人的初始性格是固定的吗?还是可以根据用户互动进行调整?

孙兆治:我们的设计理念是性格可以养成。机器人激活的时候会获得一个初始性格,但用户的持续互动将改变它的性格。

42 号电波:我注意到你们的产品中保留了手臂设计,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这样的设计会不会显得多余?

孙兆治:其实这并不是执着于手臂设计,而是因为它能带来一种类似于人的形态,有脖子、有胳膊。我们的产品具有六个自由度,脖子可以点头和摇头,胳膊可以前后左右摆动。这些加在一起赋予了它基本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这些设计,它可以进行许多像人一样的动作比如说话时手舞足蹈,打招呼,甚至做出害羞或兴奋的表现。

42 号电波:大模型的加入对动作的生成有什么影响呢?

孙兆治:我们自研的动作大模型,可以让大模型自主编程来生成机器人的动作,而不再局限于写死的固定动作。机器人可以基于语义理解,实时地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动作,非常好玩。虽然现在生成的动作还不如设计师预设的那样完美,但这种「独一无二的实时性」给机器人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活感」。随着我们动作模型的不断调优,这种实时生成动作的能力将会越来越好。

42 号电波:你们怎么处理机器人的记忆问题?

孙兆治:我们自研了一整套动态的长期记忆系统。它会不断提炼和记住观察到或接收到的信息,在恰当的时刻回忆,甚至会自我反思、总结记忆,来生成高维度的认知。我们也设计了一套仿生的遗忘机制,一些机器人认为不重要的记忆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遗忘,而一些它认为重要的记忆将会一直被留存。

42 号电波:你们的长期记忆功能会与收费模式有关吗?

孙兆治:长期记忆是用户最珍贵的资产。想象一下,如果能像传家宝一样把机器人养很久,那么这些记忆会是多么丰富的宝藏。长期记忆,连同机器人的人设和各类状态数值,可以存储在我们的云端,我们称之为「数字生命」。「数字生命」可以在不同硬件之间迁移。「数字生命」的存储服务确实需要用户付费,因为它涉及一定的成本。

42 号电波: 如果用户不需要机器人了,「数字生命」是可以解绑或者删除的吗?

孙兆治:你可以从一个机器人身上解绑它的「数字生命」,「数字生命」会暂时保留在云端,挂在你的账户下面,将来可以迁移到新的设备上。但删除「数字生命」是很残忍的,如果你选择从账户中删除它,那么它就永远消失了。在我们的世界观设定里,一个机器人失去硬件身体并不会「死亡」,「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作者:小波编辑:James

赞助本站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