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软体机器人,能否成为具身智能的另一条路线?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4-12-20 20:37:43   浏览:339次  

导读:空中柔韧机器人具身智能,无疑是2024年最火热的创业赛道之一。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的统计数据,今年前10个月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至少已有55起融资。加上11月的融资,年内行业的融资事件已超60起。该机构还预测,未来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到2035年,To B场景销量将达75.5万台,市场规模约755亿元;To C场景销量将达125.6万台,市场规模约628亿元。12月17日,万勋科技宣布近期 ......

软体机器人,能否成为具身智能的另一条路线?

空中柔韧机器人

具身智能,无疑是2024年最火热的创业赛道之一。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的统计数据,今年前10个月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至少已有55起融资。加上11月的融资,年内行业的融资事件已超60起。该机构还预测,未来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到2035年,To B场景销量将达75.5万台,市场规模约755亿元;To C场景销量将达125.6万台,市场规模约628亿元。

12月17日,万勋科技宣布近期完成近2亿元A轮、A+轮和A2轮系列融资。A轮投资由昊辰资本领投,蓝驰创投及顺为资本全额追投;A+轮由北京机器人基金领投,蓝驰创投全额追投;A2轮由元钛基金领投、德虎资本跟投。

公开资料显示,万勋科技成立于2019年,公司首创通用软体机器人技术Pliabot柔韧技术。

相比于现阶段普遍使用的基于电机关节、金属材料、复杂传感器和精密加工工艺的“刚性”机器人技术,万勋科技通过使用软性材料与气/液驱动,以软材料仿生肌肉和神经元智能复刻人类肌肉柔韧特性,具备轻巧灵活、安全互动、易于变形等优点。

简单来讲,万勋科技的软体机器人可以通过材料形态和气压的变化,形成对外界的感知。当物体接触到材料表面时,软性材料就会产生形变,材料内部的气压也会因此而改变,内置的传感器会根据形变的位置和气压变化强弱,来改变机器人的行动轨迹。

基于此,软体机器人无需借助复杂且数量庞大的传感器,就能实现自主感知和动作控制。此外,传感器、电机、关节等零部件的减少,也让软体机器人的成本得到了大幅下降。

软体机器人,能否成为具身智能的另一条路线?

“柔韧本体、智能流控、感知交互、环境适应调节和柔韧智能算法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柔韧机器人技术的完整体系和各项优势。”

万勋科技市场总监成晖对作者表示,具身智能的传统刚性结构本身不具备感知能力,不同的感知依赖不同的传感器或视觉系统,而且随着需要的感知维度和数量增加,传感器的种类、数量、质量也要增加。

而Pliabot柔韧技术,是基于遍布柔韧肌肉中的底层神经元智能,贯通并支持小脑-大脑AI和云端智能,构成完整智能系统,无需复杂力传感器和视觉系统的本体自感知。

“作为一种机器人技术,我们采用了更接近人类肌体和神经系统的运行模式,让我们的机器人具备了与人类相似的高适应性。”

成晖进一步解释称,具备与人相似的适应性,就使得柔韧机器人相比于传统刚性机器人,更能适应人类社会复杂多变的环境,从而能更多地应用于人类生活中并提供各类服务。

与此同时,除了相比传统机器人技术的适应性和成本优势,柔韧机器人在很多方面又超越了人类,如环境抗性柔韧肌肉可以进行500万次重复运动,可以在-40度到90度极端气温运行,还可以耐1000kv超高压。因此柔韧机器人可以在极寒极热、水中、危化物、核辐射等各类环境作业。

目前,万勋科技基于Pliabot柔韧技术推出的多款柔韧机器人产品,已出售到欧美、中东、亚太等区域100余个国家、地区和城市,广泛应用于高空清洁、智驾充电、能源运维、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等十余个不同行业的丰富作业场景。

软体机器人,能否成为具身智能的另一条路线?

例如,万勋科技猎户座AP3-P3柔韧系留清洗机器人,依托业内独创的“柔韧机器人+无人机”模式,适用于多种高空清洁场景,提升作业效率。AP30-N1空中柔韧作业平台,则可实现空中大负载抓取转移、跨水陆空精准投放、气液固体精准采样等功能。万勋原创的“麒麟座”柔韧自动充电机器人,目前正与国内的汽车厂商进行合作沟通。

“作为一种技术路线和技术形态,软体机器人理论上以应用于不同的载具或具身智能形态。”成晖表示,作为一个通用软体机器人技术,柔韧机器人技术具备搭载/应用到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不同形态/设备上的技术条件,但具体应用哪种具身形态,取决于市场需求与合作伙伴的意愿。

据悉,在2025 CES上,万勋科技将重点展示Pliabot柔韧技术的独特性能,以及基于该技术打造的空中柔韧作业平台、柔韧系留清洗系统、自动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产品在高空作业、新能源运维、智驾充电等场景的最新应用。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