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2024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大会平行论坛“AI向善”在京举行。腾讯首席科学家、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主任张正友出席论坛并回应了近年机器人发展中的“人形路线”之争。他认为,机器人设计不一定需要人形,应回归初心,考虑如何作为劳力更好服务人类。“从词源上看,‘robot’并没有人形的含义。”
为什么不一定需要发展人形机器人?张正友解释称,直立双足这一人形形态,是人类几百万年前为了在大自然草原、荒地等野外环境能够生存下来、帮助独立形成的。但现在机器人是适应、借鉴人类环境,并且目前人类更多处在楼梯、平地环境中。“所以我们应该思考到底要不要仿真。”
对于上述问题,他认为,机器人超越仿真可能出现额外收获。他以福特造汽车为例解释道,18世纪初的街道,可能99%的车辆都是马车,其他人在思考如何改善马车性能时可能只停留在如何让马车跑得更快,或如何让马儿更健壮等,但福特选择制造汽车,最终当今世界几乎99%的车都是汽车形态。
会上,他还分享了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最新的“五号”机器人技术成果。该款机器人采取轮足腿复合设计,以协助挪移为技术突破口,以养老场景为主线,目前可以实现将老人从床上挪到轮椅上、搬运物品等功能。现场资料显示,该机器人已于今年6月开启第一期养老院实地测试。
张正友提出,机器人技术发展路线存在7个阶段,前六个阶段分别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本体,精准控制,发育学习,情感理解、拟人化,灵巧控制,最终达到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所希望的“守护天使”阶段。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