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斯拉发布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最新进展,再度点燃了市场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热情。随着科技巨头如华为、英伟达、OpenAI、科大讯飞以及百度等纷纷加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已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
东方IC
12月2日,沪深两市机器人产业链掀起热潮,多只机器人概念股涨停,展现出投资者对这一领域的强烈关注。
企业方面,多家公司纷纷表示正在探索或已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申昊科技利用其在机器人领域的积累,尝试开发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开发;利亚德则在空间定位技术方面与人形机器人相关公司进行技术沟通与合作;埃夫特预计将在2025年上半年发布人形机器人样机。此外,豪森智能作为特斯拉的资深供应商,已在人形机器人应用与装配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并与多家头部厂商达成战略合作。
政策层面,也在持续引导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了方向。同时,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相继发布地方性支持政策,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政策在资金支持、产业园区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了全面支持,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美元。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融资活动异常火热。优必选、银河通用等龙头企业相继完成多轮融资,为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然而,市场的追捧也引发了业界对于泡沫的担忧。部分专家指出,尽管资本热潮促进了技术的突破和市场的拓展,但大部分公司尚处于技术研发阶段,距离量产和商业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从技术层面来看,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特斯拉Optimus虽然在实验室测试中表现出色,但仍需解决触觉感知和重量分布等问题。此外,要实现真正的量产,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适应能力、与人类的交互能力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多关节运行的稳定性、精准性和柔性也是大规模应用的难点所在。这些领域都具有比较高的技术算法壁垒,需要持续投入研发和创新。
对于未来的商业化应用,专家表示人形机器人的采购和运维成本需要大幅下降才有可能实现产业化应用。目前人形机器人在技术成熟度和成本控制上仍有很大进步空间。技术进步、市场需求以及资本的理性流动将是决定这一产业能否真正成为“新风口”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