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新生独角兽企业数量下降,原因何在?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4-11-20 08:09:00   浏览:46次  

导读:闫德利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对独角兽没有一致的界定标准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在科技和资本界,人们用它来指代“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即独角兽首先是一家未上市企业,其次获得过股权投资且市场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因此,从这个角度划分,企业有上市企业、未获股权投资的企业、市场估值不及10亿美元的企业(隐含的前提是获得过股权投资)和独角兽企业四类。如下图 ......

新生独角兽企业数量下降,原因何在?

闫德利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

对独角兽没有一致的界定标准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在科技和资本界,人们用它来指代“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即独角兽首先是一家未上市企业,其次获得过股权投资且市场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因此,从这个角度划分,企业有上市企业、未获股权投资的企业、市场估值不及10亿美元的企业(隐含的前提是获得过股权投资)和独角兽企业四类。如下图所示。

新生独角兽企业数量下降,原因何在?

图 独角兽企业的基本判断逻辑

以上是人们普遍接受但又十分粗糙的定义。在实际操作中,各机构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标准,它们要么语焉不详要么闪烁其词。综合国内外榜单来看,独角兽的界定至少还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创立时间。国内对独角兽的定义常包括“成立时间不超过十年”的要求,但国外并没有这一条。国外机构一般会设定企业成立的最早年限,即限定为某年之后创立的企业;或者没有时间要求。

二是所属行业。“独角兽”术语最先起源于科技领域,科技独角兽也是数量最多的。后来,人们也会把独角兽的概念扩展到其它行业。因此有两种不同的标准,即把独角兽限定为科技行业还是所有行业。例如元气森林算不算?

三是独立性。有心人会发现,蚂蚁集团、Waymo、京东工业品等公司会出现在某些独角兽榜单中,另一些榜单中则没有。也就是说,从大公司中分拆出的新公司能不能算作独角兽?它们含着金钥匙出生,与在车库里创业的小伙子有很大不同。

人们对独角兽的界定标准不一致,加之信息获取渠道和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更新速度的快慢,这决定了不同机构的榜单差异很大。每个榜单都显得美中不足,都是“非劣解”,尚没有一致认可或完美的榜单。如下图所示。

新生独角兽企业数量下降,原因何在?

图 不同榜单的现存独角兽数量

数据来源:腾讯研究院收集整理,2024年11月。

新生独角兽数量下降是全球现象2013年艾琳李提出“独角兽”概念时,美国仅有39家,非常稀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独角兽数量快速增加。根据PitchBook数据,中国(仅限大陆地区,下同)、美国和全球的新生独角兽数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是在2021年达到顶峰;2022年大幅下降,但仍是第二高水平;进入2023年进一步下降,大体回到2017-2018年水平。因此,近年新生独角兽数量下降是全球共同现象,并非某个国家所独有。

我国独角兽也曾傲视全球,新生数量在2016年和2017年比美国还要多,2018年大体相当,2019年被明显超越,两者差距在2021年和2022年大幅拉开。如下图所示。

新生独角兽企业数量下降,原因何在?

图 中国、美国和全球历年新生独角兽数量(数据来源:PitchBook,2024.11)

独角兽数量和风险投资额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有着相同的走势。根据Crunchbase数据(2024),全球风险投资额在2021年达到最高峰;2022年大幅下降,但仍是第二高水平;2023年同比下降38%,风险投资额是5年来的最低水平;2024年前三季度,风险投资额同比下降约7%。如下图所示。

新生独角兽企业数量下降,原因何在?

图 全球近年风险投资额(单位:美元)

数据来源:Crunchbase,2024.1

新生独角兽数量下降的原因新生独角兽数量的下降,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且各因素之间环环相扣,甚至互为因果,很少能独立发挥作用。

第一,受技术发展周期影响。独角兽的大繁荣主要是因为站立在了移动互联网的潮头之上。经10年时间的汹涌澎湃,移动互联网的潜力得到极大释放,从继续引领的角度来看,已是强弩之末。然而,下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尚未出现,我们处于发展驱动力的断档期。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个亮点,但它的专业性强,创业门槛高,还处于“投入巨大、回报太少”的早期阶段,尚远不可比肩移动互联网的产业价值。

第二,受复杂外部环境影响。从公司创立到成为独角兽平均大约需要8年时间(来源:Crunchbase,2021),稳定的预期对独角兽的长成非常重要。然而,近年全球宏观经济、国际关系和政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宏观经济是独角兽赖以生存的土壤,两者密切相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全球GDP在2000-2019 年平均增速3.8%,2022年和2023年分别放缓至3.5%和3.0%。经济增速放缓的背后是,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创业难度大大提高。二是国际关系和全球化发生了深刻变革,脱钩断链的风险增强。三是政策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2020-2022年。

第三,从价值锚定来看,上市公司市值大幅下跌。我国主要互联网公司市值最高点不约而同地出现在2021年2月,此后进入下跌通道。近期在疫情结束、国家支持等利好刺激下,股价出现了一定回升,但相较于最高点仍平均下跌超过50%。如下表所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上市公司市值大幅上涨。自2021年以来(截止2024年5月29日),英伟达上涨775%,谷歌和微软均上涨100%左右,Meta、苹果和亚马逊分别上涨76%、46%和12%。创业公司的估值是以业务相近的本国上市公司市值作为参照和锚定。大河无水小河干。上市公司市值下跌,使创业公司很难获得较高的估值水平,难以企及独角兽门槛。

新生独角兽企业数量下降,原因何在?

表我国七大互联网公司股价相较于最高点的跌幅

数据来源:根据雪球前复权价格数据整理

第四,从前端来看,创业项目和投资资金都在减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近年的创业企业大幅减少,优质企业更少。从供给上,独角兽赖以生存的创业生态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有资本的积极出击,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基金撤出所造成的资金缺口。然而,创投是概率性事件,充满着偶然性,要大胆去试一试、去闯一闯,要包容失败。原本是“大胆资本”的风险投资正变得谨小慎微,日益倾向做确定性的事情。

第五,从后端来看,投资资金的退出不畅。独角兽的前身是创业,出路是上市或被收购。创业是以终为始的,有稳定的预期和畅通的退出机制,人们才会去创业。然而,无论是IPO还是被收购,都面临着严重挑战。对IPO,美股的估值更高、市场更大,是多数科技企业的第一选择。但现在赴美上市已经变得路途坎坷,甚至难以抵达。港股是另一个选择,但其资金规模和市场影响力还存在较大差距,近年的市场表现也不够理想。对被收购,大型企业自身经营业绩欠佳,甚至负增长,能够用于对外投资的资金变少。加之其它因素影响,大型企业对外收购的意愿受到遏制。创业企业和投资资金失去了重要的退出渠道。

结语

海潮有起落,四季有轮回;人生有起伏,产业有周期。对独角兽数量的变化,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基于系统思路和方法,分清哪些是趋势性的变化,哪些是周期性的波动。更要保持敏感,见微知著,治未病、止初病。预期的转弱和发展的惯性,是需要时间来改变的,不能一蹴而就。我们相信,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定会迸发出更大的创新活力,独角兽和科技创投市场将迎来更加健康的明天。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