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从工博会透视中国制造转型:心态更务实,技术落地更迫切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4-09-26 20:22:40   浏览:2227次  

导读:今年企业的展示都更加注重实效了,展出的技术产品都是和实际应用直接相关的,而不是仅追求观感效果。连续多年亲历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的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感受到了现场越来越重视技术在产业应用的变化,也窥探到了整...

从工博会透视中国制造转型:心态更务实,技术落地更迫切

“今年企业的展示都更加注重实效了,展出的技术产品都是和实际应用直接相关的,而不是仅追求观感效果。”连续多年亲历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的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感受到了现场越来越重视技术在产业应用的变化,也窥探到了整个制造业生态圈中更加务实、强调技术能够即刻落地的心态。

9月24日,第二十四届工博会拉开帷幕。这场被视为工业发展风向标的年度盛会,是观察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转型的窗口。尹正告诉第一财经,制造业或者说工业自动化越来越外延了,更深地进入了材料、通信等更广的领域。同时,中国的供应链呈现出把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技术真正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的迫切性和主动性。整个生态圈也出现了越来越多跨界和联合开发的探索尝试。

节卡机器人副总裁常莉也提出,展示机器人“秀肌肉”不是目的,落地更多智造场景、创造更多产业应用价值才是方向。在今年工博会的机器人展区,这一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向全球首发了大负载工业协作机器人,也将原本以柔性、小巧、能效取胜的协作机器人向更大的工业领域延伸。

不管是跨国巨头还是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科技企业,在今年的工博会上,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家参展商纷纷瞄准中国新型工业化,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已经落地的示范样板。

中国制造“旧”是“新”的基础

根据公开数据,中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是我国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的基本盘。

在尹正看来,传统制造是新兴制造的重要基础,而新质生产力是“喜新不厌旧”的。所谓的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传统制造业升级的主要动力。传统制造业使用了高科技,实现高能效、高质量,就是新质生产力。同时新质生产力成功的基础,正是因为我国有强大的传统制造业和应用领域,能够更好地将核心技术与核心的应用场景结合。

他提出,中国的研发速度之快不仅因为中国人勤奋,还因为研发人员但凡有了想法,能够立刻找到客户进行共创,同时还能迅速找到供应商完成打样,推动创新落地,“这些都是基于传统制造业的基础和能力”。

这也为工博会乃至中国制造的演变路径提供了佐证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中国工业在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是在场景的应用中不断做技术微调和提升,然后再向外扩展延伸,继而寻求新的突破,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31日,我国制造业企业总量突破600万家(603万家),与2023年底相比增长5.53%,其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企业51.53万家,占制造业企业总量的8.55%,与2023年底相比增长6.35%。

尹正认为,中国制造转型在利用“旧”的基础之上,还要从观念上进行改变,这涉及管理层的战略定位、企业文化,以及与供应链融合的能力,也要求企业管理更加扁平化,强化与“新技术”的嫁接能力,同时注重技术型、应用型工人的培养。另外,还要认识到,转型是一个长期工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小步快跑,不断累积,从涓涓细流变成大河的过程”。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丁晓红提出,人工智能当下很热门,但在更务实地基于场景应用来进行开发的同时,工业的降本增效还要综合考虑流程和工艺的优化,从计划调度到运营维护乃至全价值链优化的整体视角去统筹规划到底该怎么转型。

中外企业联手融入全球生态圈

面对海外市场出现的绿色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重重挑战,越来越多的中企试图通过构建本地化供应链来掌握海外业务的主动权。中国制造也呈现出从产业链局部环节出海,至“端到端”全链条出海的趋势。而在出海的热潮中,已经进行全球化布局数十年的在华外资企业不仅是学习对象,也是赋能者与共赢者。

“以前我们更多是与客户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常现在越来越多中国的企业往欧洲等不同的市场去落地发展,我们就会帮助他们在海外建立供应链。”尹正说,以前的模式主要是中国制造运往全球去安装,而在建立供应链上,多数的中国企业并不熟悉也缺乏经验,因此在推进本地化生产、满足当地节能环保以及各种标准的要求上,跨国企业可以提供大量借鉴经验和资源。施耐德电气当前在做的,一方面是通过咨询和服务,帮助中国制造业应对挑战,实现国际化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帮助中国企业融入自身的全球产业链,带动它们走向国际。

常莉告诉第一财经,他们“走出去”的市场战略,正是通过进入如施耐德电气、丰田、伟创力等各行业头部客户的供应链体系中,开展多模式协同、创新共进的合作,以此形成示范效应来撬动全球市场的增长。这也让公司的境外销售规模近年来大幅扩大。其中,2022年和2023年的海外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30%和45%,海外市场主要包括日本、东南亚、欧洲、北美这些全球生产制造中心。

节卡机器人是全球首批、中国首家通过西门子标准机器人命令接口的协作机器人厂家。根据在工博会上发布的《2024年全球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节卡机器人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在国内工业应用市场排名第一。海外领域,节卡机器人市场装机量仅次于UR(Universal Robots),后者是行业首家协作机器人厂商,在全球化市场占有先发优势,并早于中国机器人品牌在欧美展开布局。

尹正表示,企业要想开拓全球市场,短期靠技术优势,长期还是要靠技术创新和管理文化。为此,中企不仅要持续创新保持技术优势,还要推进本土化,培养本地人才;同时将可持续发展视为核心,与生态圈共成长、与当地社会共赢。

在为中企全球化提供经验的同时,在华跨国企业也在持续加码本土化研发,并将中国创新输出全球。施耐德电气中压变频器的全球研发中心就设在中国。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赞助本站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