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日前,作为北京文化论坛“文化潮流”平行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潮流:人工智能赋能全民阅读新潮流”专业沙龙在北京印刷学院举办。
在沙龙的对话环节,嘉宾围绕“精准定位:满足分众阅读新需求”以及“读懂古今:展现数字阅读新精彩”等主题进行交流,探讨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全民阅读新潮流。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韬奋基金会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主任马国仓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如同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发展一样,对出版业、全民阅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与传媒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认为,人工智能为编辑在选题策划、寻找作者、流程优化和出版发行等领域赋能,为打造读者个性化的阅读空间赋能,为民众阅读兴趣提升和阅读习惯养成赋能,但是也要辩证地认识人工智能会带来“信息茧房”的负面效应。
视频来源:北京印刷学院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认为,当人工智能的分析能力越来越强,对人阅读偏好的归纳也会越来越精准,能够帮助实现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精确匹配,助力文学创作和阅读推广。但对作家写作的创新性、创造力、辨识度和独特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克服“智能”带来的趋同性。
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指出了AI技术距离人类深度需求上的差距,提出了人工智能在“情商”方面的不足。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王斌表示,人工智能催生生产端和体验端产生变革,带动底层硬件发生变化,迫切需要积极推进构建出版产业的行业大模型。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