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清华孙茂松:人工智能离工业运用仍有距离,目前与文化产品适配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4-09-22 07:29:18   浏览:2112次  

导读: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英姿 王贵彬)9月21日,在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上,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作了题为《致广大而尽精微人工智能与文化的双向联动》的演讲并表示,在目前阶段,文化产品实际上最适合人工智能(运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英姿 王贵彬)9月21日,在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上,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作了题为《致广大而尽精微人工智能与文化的双向联动》的演讲并表示,在目前阶段,文化产品实际上最适合人工智能(运用)。相对工业部门运用来说,它“还是有相当的距离”。

清华孙茂松:人工智能离工业运用仍有距离,目前与文化产品适配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作了题为《致广大而尽精微人工智能与文化的双向联动》的演讲。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孙茂松认为,从OpenAI描述实现通用人工智能路线图来看,人工智能水平已经到达了第二阶段,即Reasoners(推理者)。在这个阶段,人工智能可以为包括文创在内的很多应用提供非常大的机会。

“生成式人工智能实际上开启了人类文化创新的新模式。”孙茂松说。他认为,AI(人工智能)为文化创意提供了极具想象力的可能性。“因为文、声音(包括音乐在内)、图、视频等多种交互手段的组合与融通已经达到较好的发展水平,人工智能目前也能实现不错的理解、生成能力,把这些在某个场景充分融合起来就有可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他不断强调,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是一个值得抓住的机遇手段。

孙茂松表示,人类对创造的运作方式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研究了很多年”,远远多于对人工智能创造的了解,“这意味着在人工智能创造这个方面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例如,可以用于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

同时他认为,AI for Culture(人工智能驱动的文化)仍在起跑阶段,还需要付出艰苦的智力劳动才有可能把这件事做好。他强调,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运用上“一定要尽精微”。

编辑 程子姣

校对 卢茜

赞助本站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