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
科技新闻《一线》
作者 | 祝玉婷
编辑 | 刘鹏
“生成式人工智能实际上开启了人类文化创新的新模式。”
9月21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在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上表示,在目前这个阶段,文化产品是最适合人工智能发展运用的领域。相对工业部门运用来说,它“还是有相当的距离”。
孙茂松现场展示了OpenAI描述实现通用型人工智能的路线图,并提出人工智能水平已经到达了第二阶段,即Reasoners(推理者)阶段。在这个阶段,人工智能可以为包括文创在内的众多领域提供巨大的机遇。
“AI为文化创意提供了极具想象力的可能性。”孙茂松分析,因为文、声音(包括音乐在内)、图、视频等多种交互手段的组合与融通已经达到较好的发展水平,人工智能目前也能实现不错的理解、生成能力,把这些在某个场景充分融合起来就有可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他不断强调,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是一个值得抓住的机遇。
此外,孙茂松还提到,人类对于创造性工作的方式已经有了深入的理解,而对人工智能创造的了解还相对较少。这表明在人工智能创造领域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例如,它可以用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新发展。
最后,他认为人工智能驱动的文化(AI for Culture)仍处于起跑阶段,需要付出艰苦的智力劳动才能取得成功。孙茂松强调,在文化产业中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做到精细入微。
“我们认为大模型技术,即自主可控的 GLM 系列大模型将是未来文旅创新一个非常重要的大模型。”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CEO张鹏在论坛演讲时也同样阐述了大模型在文旅创新应用上的重要性。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CEO张鹏
他指出,当前因多模态所引发的新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还在不断持续,它将全面重塑目前许多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在文旅行业也不例外。“传统的旅游模式或者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以及需求方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过去几年里大模型赋能文旅行业已经带来诸多场景以及变化。他认为,一个好的AI应用不仅要做到让行程规划更高效,还要做到更懂旅行者,更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需求量身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