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科学突破之一,凭借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在光电、信息传输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日前,在由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苏州实验室共同承办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面向未来信息产业的新材料创新发展论坛”上,论坛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周济预估,超材料可能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前夜。
“超材料”一词最初由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Rodger M. Walser教授提出,用来形容自然界不存在的、人工制造的、三维的、具有周期性结构的复合材料。
周济称,中国在超材料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果。超材料不再局限于传统材料的物理规律,并且引入了可设计、可调控的全新研究范式。未来,超材料有望解决光信息技术领域中的瓶颈问题,为未来的光电转换技术开辟新的路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崔铁军认为,超材料因为能实现自然材料无法达到的电磁特性,如负折射率和负磁导率,在过去几十年中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传统超材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功能固定、缺乏实时操控能力。为了克服这些限制,崔铁军及其团队在2014年提出了数字编码超材料的概念,通过使用数字0和1去表征超材料。
崔铁军指出,数字编码超材料的核心在于可编程性。通过不同的0和1序列,超材料可以像DNA序列一样操控电磁波,这种能力是巨大的。例如,一个具有n个单元的1比特超材料,其操控编码序列的数量可达2的n次方,这一数字远超宇宙中原子的总数。这种强大的操控能力为电磁波的调控和信息处理提供了无限可能。
崔铁军认为,超材料的灵活性使得超材料在无线通信领域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构建低成本相控阵和改善信号覆盖方面。
对于当前引起关注的“具身智能”领域,崔铁军认为,信息超材料也可以与AI结合,实现具身智能的未来,另外还可以用于智能家居的设备。
“我们构建了信息超材料电磁+大模型,大模型由语言大模型和不同的编码库大模型合二为一构成,这样的大模型可以理解我说话的意思,然后指挥我的信息超材料执行我的命令。”崔铁军在演讲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