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中国厂商与苹果竞速,AI手机进入“自动驾驶”时代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4-09-12 19:41:09   浏览:3628次  

导读:智能手机的超级换机潮还没到来,但科技巨头彼此碰撞出的火药味逐渐浓厚。 这两天,在人们热议iPhone 16相比上代产品有什么不同时,关于华为三折屏手机的话题又起。两者不仅发布会时间撞车,产品的发售时间也被定在了同一天。 创新赛道不需要谦让者,当苹果在...

中国厂商与苹果竞速,AI手机进入“自动驾驶”时代

智能手机的超级换机潮还没到来,但科技巨头彼此碰撞出的火药味逐渐浓厚。

这两天,在人们热议iPhone 16相比上代产品有什么不同时,关于华为“三折屏手机”的话题又起。两者不仅发布会时间“撞车”,产品的发售时间也被定在了同一天。

创新赛道不需要谦让者,当苹果在折叠屏与AI领域姗姗来迟的时候,一场围绕在全球智能手机上的新一轮技术创新力竞争已经展开。

据记者了解,过去一年,不仅仅是在折叠屏赛道,来自中国的手机厂商也在牵手更多的大模型公司在国内外推动AI战略的落地,甚至不惜投入重金将AI部署至操作系统层,重构手机底层软硬件系统。其中,合作方不乏国内外的AI巨头,包括了字节跳动、阿里巴巴,以及谷歌、Meta和微软。

在分析机构看来,基于生成式AI构建的AI原生应用会是未来刺激AI手机成长的关键。如果AI原生应用能重新塑造移动互联网内容消费的现有习惯,将有机会缩短手机的换机周期。

中国手机厂商“包抄”苹果

何时能在苹果手机上用上AI是中国苹果用户关注的焦点之一。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苹果先后更新了Apple Watch、AirPods和iPhone三类主要硬件产品,多项AI功能被融入其各个产品系列中,也包括平价版iPhone 16系列。

不过AI功能在不同地区的推出时间却不同。苹果称,Apple Intelligence的测试版将于10月在美国版本中推出。年底覆盖至其他本地化的英语版本,而明年将推出中文、法语、日语和西班牙语等语言版本。对此,有业内人士调侃:“iPhone 16来了,但AI却还在路上。”

苹果此前已经宣布了与OpenAI的合作,但苹果尚未宣布中国的人工智能合作伙伴。

中国厂商与苹果竞速,AI手机进入“自动驾驶”时代

在苹果发布会召开的同时,一些来自中国手机厂商的管理团队也在同步观看直播。一位来自荣耀管理团队的相关人士发布会后对记者表示,苹果所提及的AI,更多地是从系统层级对手机应用进行重构,以“智能体”的方式,让AI在手机端实现“自动驾驶”。“但事实上,中国手机厂商在AI上的部署并不比苹果慢,甚至是更快。”该人士说。

在苹果发布会的前三天,荣耀在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上宣布了AI Agent战略,官方称这是面向全球发布的行业首个跨应用开放生态智能体,将在下一代荣耀旗舰手机上落地商用。荣耀上述人士称,“其实用户不需要等苹果学习中文了,中国的厂商早已展开类似的布局。”

在他们看来,AI Agent手机至少需要四项能力,包括“自然语义理解和计算机视觉”,“用户行为习惯学习及场景环境感知”,“意图识别及决策”,以及“应用内及跨应用操作”能力。换言之,只有基于对用户习惯的了解以及当前使用场景的环境感知,才能够理解用户需求并迅速做出响应,执行、调取手机各类资源并满足用户需求。

除了荣耀外,OPPO和vivo也将在下半年更新自己的AI进展。此前,两家企业已相继发布了自己的AI大模型。

vivo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的手机厂商已经在探讨AI在手机上的落地场景,覆盖语言大模型、语音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端侧大模型等。华为的“纯血鸿蒙”则计划在四季度上线,盘古AI在手机上的运用也是这套操作系统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至此,国产手机均将在苹果的AI智能体到来前有不同程度地更新,分析机构认为这也将推动AI手机的整体销量。

根据Counterpoint提供的数据显示,生成式AI手机在2027年将会达到43%左右的渗透率。与此同时,生成式AI手机存量规模将会从2023年的只有百万级别增长至2027年的12.3亿部。IDC认为,今年中国市场的AI手机出货量就可达到3700万台。全球AI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约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15%。

AI手机来到关键节点

在各大机构的分析数据中,今年发布的AI手机主要集中在高端机型,随后中端智能手机也将逐渐采用。预计到2028年,AI手机占比将激增至54%。这种增长主要是由消费者对AI助手和端侧处理等增强功能的需求所推动。

“历史上,苹果曾经历过两次关键的超级周期:第一次发生在2016年,由大屏iPhone 6引发,第二次发生在2021年,由iPhone 12/13系列的组合策略以及疫情后需求反弹共同催生。”Counterpoint认为,Apple Intelligence将驱动iPhone收入阶梯式增长,而非单一超级周期。该机构预计到2025年,苹果的服务收入将突破1000亿美元,占其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之所以达到这一预测体量,究其原因,AI手机已走过多轮发展阶段。

当2010年苹果花2亿美金买下创办Siri的公司后,关于AI手机的投入已经开始。不过,直到七八年后,AI手机的“标签”才被全球各家手机厂商广泛使用。

2018年,华为喊出了智能手机将从“APP时代走向AI时代”的口号,承载华为AI战略的荣耀已在型号为“Magic”的手机上开始试水,并由高管团队中的徐直军亲自督战。彼时,三星也在Galaxy S9搭载的Bixby平台上讲起了“视觉识别”的故事,其他国产手机厂商们的高管们在频繁拜访美国的科研机构的同时,也在谋划着各自的AI战略方案。

这个时候,AI在手机上的功能主要集中在APP阶段。例如,各种AI助手、翻译软件和图像处理应用等,都是通过独立APP提供AI功能。这些APP各有侧重,用户需要安装并打开不同的APP来使用AI服务。而随着AI技术的发展,AI手机进入了集成化阶段,AI功能开始集成到手机的其他应用中。例如,相机应用中的AI美颜,聊天工具中的自然语言处理功能等。

目前,AI手机发展已经进入系统原生阶段,AI技术融入了手机原生系统,也就是软硬件底层,用户通过语音、文字等形式获取服务。多模态AI技术提升手机理解处理用户需求能力,增强了交互自然性与精准性,相较于前两个阶段更加智能。

举个例子,此次苹果在发布会上展示了AI与苹果语音助手Siri的结合。苹果称,Siri现在可以从用户的短信中提取信息,而且还可以让Siri把指定的照片发给指定的用户。

目前,苹果的这一功能已经可以在安卓手机上实现。“苹果自带的Siri仅能调动苹果原生应用的功能,并不能与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应用进行联动,我们已经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激活智能体,实现一键关闭自动续费、一键点饮品、一键旅行规划与订票这些功能了。”荣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另一家国产手机厂商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随着AI在手机中的应用,手机可以开始主动观察并理解用户,根据被授权后的定位来预测出差行程的天气状况,并提供提醒功能。“手机原来只是个工具,但在未来会变成了一个外脑,不再只是一个硬件状态。”

“在功能上,首先在人机交互层面,有了LLM的加持,新的多模态交互将取代传统的、单一的触控屏交互,逐渐实现从图形用户界面GUI到语音用户界面VUI的跨越式转变。其次,多模态输入和输出能力相结合,可以极大强化智能手机的生产力工具属性,既可以基于多种形式的输入信息,生成用户需要的图表、文本、音乐、图片甚至是视频,也可以对输入的图片、视频进行编辑。”Counterpoint Research智能手机行业分析师Archie对记者表示,这些新的技术变革能够逐步激发消费市场新的需求。

但也可以看到,硬件层面的AI芯片推理能力以及软件层面的交互方式都对AI手机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和技术方案都来到了关键节点。

荣耀CEO赵明对记者表示,海量的AI应用时代即将到来,如同目前移动APP生态,AI应用也将呈现碎片化趋势,以什么样的路径在端侧调用这些能力,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大手机厂商面临的最大挑战。

“对于消费者而言,未来AI就是各种各样的服务,某种程度上来讲,它跟今天的APP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是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如果只是在这个层面上包装一下,说成是自己的,这并不是真正的AI手机。苹果发布的AI解决方案,我相信会让整个行业更清醒一点。第三方AI翻译是你的吗?事实上手机厂商只是集成了它,这不能说就是一个AI手机了。”赵明对记者表示,真正的AI手机,应具备“构建意图识别的人机交互”这样的底层交互逻辑,这才是端侧AI的核心。

而对于AI手机的成本问题,芯片厂商联发科技无线通信事业部副总经理陈一强对记者表示,硬件的成本会随着规模而下降,但短期由于应用的规模不够,其实没有办法在AI上形成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只有平台方使其规模起来,硬件价格才会下来。

“我们每年至少有30%-50%不同成本下的算力优化,但短期内成本并不会有太大的减少。”陈一强说。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合伙人兼研究副总裁Neil Shah对记者表示,将Intelligence集成到手机设备是一笔昂贵投资,需投入大量研发资源来开发和训练数十亿参数的模型。Neil Shah预测,AI的商业化将成为必然趋势,未来包括苹果在内的手机厂商可能会采取多种商业模式来应对这一挑战,如向开发者收取费用或让用户为使用高级AI功能付费。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