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王坚:“AI+”关键不在于“加”什么,而是如何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加”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4-09-05 19:36:30   浏览:2863次  

导读:划重点 01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在外滩大会上表示,AI+的关键在于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加,而非简单地将人工智能与某个行业相加。 02他认为,AI的未来不仅取决于技术突破,还依赖于AI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创新机制的变革。 03以OpenAI的ChatGPT为例,其诞生反映了比尔盖...

划重点

01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在外滩大会上表示,AI+的关键在于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加”,而非简单地将人工智能与某个行业相加。

02他认为,AI的未来不仅取决于技术突破,还依赖于AI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创新机制的变革。

03以OpenAI的ChatGPT为例,其诞生反映了比尔盖茨的愿景让计算机能够听和说,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应用场景。

04此外,王坚强调,AI基础设施是技术渗透的最终形式,包括数据、模型和算力规模,这些元素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基础设施才能迎来更令人激动的创新。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加上一个行业。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是在庸俗化人工智能。

技术在革新,机制在革新,基础设施也在革新。三大革新同时发生是非常令人激动的,这些革新正在创造未来。

在9月5日举行的外滩大会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发表题为《AI,AI+ and AI infrustructure》(《AI,AI+和AI基础设施》)主旨演讲。王坚表示,人工智能可以追溯至悠久的历史基础,但真正的技术革新历史却非常短暂。ChatGPT的诞生反映了比尔盖茨的愿景让计算机能够听和说。“AI+”关键不在于“加”什么,而是如何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加”。AI的未来不仅取决于技术突破,还依赖于AI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创新机制的变革。

王坚:“AI+”关键不在于“加”什么,而是如何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加”

王坚现场演讲截图

以下是王坚在外滩大会上的实录演讲(稍有删减):

谷歌很行,谷歌也很不行

非常感谢有这次机会,把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想法、经验和教训分享给大家。今天我自己找了三个关键词:AI、AI+跟AI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有很长的过去,但只有非常短的历史。1950年,图灵写了篇文章叫《计算机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这篇文章第一次探讨了关于机器跟智能之间的关系。当时,计算机这个词还没有完全出来,大家还习惯把它叫做computer machinery。这篇文章的深远意义,很多概念都是从这里延伸而来的。

上世纪80年代初,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以美国心理学会的名义到了中国来,那时我在大学读三年级,他到我们系讲了关于人工智能。大家设想一下,一个大三的学生,有人对他说,人工智能在未来10年会有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时的我有多么的激动?但事实上等了10年,什么都没有发生,直到2017年谷歌提出了Transformer,以及OpenAI的成立,为此,人工智能今天重回大家的视野也只有7年的历史。

OpenAI的出现以及ChatGPT的推出让我们重新思考创新的机制是什么。这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我总觉得一件很怪的事情,即“谷歌很行,谷歌也很不行“。“谷歌很行“是什么?大家都会讲0到1的创新,谷歌是100%的完成了0到1的创新,甚至还要多一点;但为什么谷歌不行呢?因为它没有像OpenAI那样创造出对社会那么有价值的东西。

创新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从0到1创新,不是你有一个好的想法。我觉得这中间的机制是远远超出今天学界甚至产业界可以来理解的。这也是我认为的最大挑战。

微软很不行,但它也很行

“人工智能+”倍频繁提及,但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加上一个行业。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是在庸俗化人工智能。

如果我们在“人工智能+”的逻辑下讨论ChatGPT,会发现它是GPT+Chat,Chat是一个应用,但并非是简单的应用场景。马斯克与OpenAI合作时讨论了很多应用场景,最终只有ChatGPT是革命性的,并变成了产品。ChatGPT的诞生反映了比尔盖茨的愿景让计算机能够听和说。今天,随着GPT的发展,这一愿景已经实现。我想可能没有人比OpenAI公司的人对Chat本身有更深的了解。

要想做出更好的产品至少要突破两个约束:一是技术的成熟度,二是对问题的深度理解。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有了GPT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真正的挑战是找到应用领域内的核心问题。

关键不在于“加”什么,而是如何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加”。OpenAI本身显示了一种机制创新,它既包含非盈利的AI机构,也有商业的部分。这样一个复杂的机构,传统的投资方法无法支持这样的创新。没有OpenAI,就不会有今天的ChatGPT。

基础设施是技术渗透的最终形式。任何对人类产生长期影响的技术,最终都会成为基础设施。今天,随着数据、模型和算力规模的急剧扩大,必须引入新的基础设施来应对这些变化。帕斯卡的发明人曾说过,当某一事物的规模增加1000倍时,它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AI的数据、模型和算力规模都已经超过了1000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必须关注AI基础设施。

在AI时代,基础设施就是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差异揭示了产业差距。美国6个AI独角兽气也背后站着的是全球排名前六的云计算服务商。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句话:微软很不行,但它也很行。微软没有在模型或算法上取得巨大突破,但它依靠云计算和基础设施,与OpenAI一起创造了今天的成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微软似乎不行,但它也非常强大。

我相信今天大家都在谈论数据、计算和算法,数据是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数据不仅是模型的附属品,也不仅是计算的附属品。只有当所有这些元素形成一个完整的基础设施时,我们才能迎来一次更令人激动的创新。

最后总结一下,当你看AI+和AI基础设施时,你会发现,不仅技术在革新,机制在革新,基础设施也在革新。这三大革新同时发生,是非常令人激动的。这些革新正在创造未来。

赞助本站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