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Figure 02发布,人形机器人的未来真是1万美元一台?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4-08-09 09:36:02   浏览:8065次  

导读:日前,得到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微软、英伟达、OpenAI投资的美国具身智能初创公司Figure AI发布了其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据介绍,Figure 02在设计和功能上都有明显改进。在Figure 02发布后,创始人布雷特阿德科克(Brett Adcock)也在社交媒体上叫板...

日前,得到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微软、英伟达、OpenAI投资的美国具身智能初创公司Figure AI发布了其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据介绍,Figure 02在设计和功能上都有明显改进。在Figure 02发布后,创始人布雷特阿德科克(Brett Adcock)也在社交媒体上“叫板”马斯克。

Figure 02发布,人形机器人的未来真是1万美元一台?

这一代机器人身高约1.68米,体重60公斤,目前的移动速度为1.2米/秒。据称,新一代的灵巧手拥有16个自由度,负载能力与人类水平相当,可以抓取25公斤的物体;在与OpenAI合作训练的定制模型的支持下,Figure02可通过内置的麦克风和扬声器实现与人交互,头部和前后躯体还嵌入了6台RGB摄像头,摄像头的数据会通过一个视觉语言模型来帮助它进行语义理解和快速的常识视觉推理;与上一代产品相比,Figure 02的板载计算和AI推理能力提高了3倍;Figure 02的电池组容量也得到提升,配备了一个2.25千瓦时的电池组,比Figure 01 提供了50%更多的电力,官方称其运行时间是5小时,最终希望使其能够每天工作达到20小时。

Figure 02发布,人形机器人的未来真是1万美元一台?

Figure 02人形机器人

遭到“挑衅”的马斯克颇为看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并称特斯拉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先者,也曾提到其机器人产品售价可能低至1万美元,远低于汽车的售价,如果每台售价为2万美元,特斯拉每年可获利1万亿美元。

对此有行业专家认为,马斯克是在“带节奏”,他向观察者网表示,马斯克是想让其他国家朝着低价人形机器人的路线走,“继续走科技跟随,而不是走高端制造,我们得警惕这种思路。”

尽管相比上一代机器人Figure 02在多个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目前来说整个行业仍处于较早期的阶段,距离机器人大规模参与生产和走进家庭,未来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目前相关初创企业距离真正的商业化阶段也还十分遥远。据机器人头条整理的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是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数量超过60家,其中初创企业占比5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拥有最多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初创企业;而真正实现商业化突破的为零。

海外方面,近年将兴趣投向人形机器人的马斯克,也在不断调整对自家机器人Optimus大规模商业化进展的预期。

今年4月,马斯克称,Optimus已经在执行工厂任务,并在2025年底之前对外销售这些机器人。6月特斯拉的股东大会上,马斯克称特斯拉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先者,但到了今年7月时,马斯克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表示,预计明年小规模生产,并且是特斯拉内部使用,“希望”在2026年为其他公司大批量生产机器人。

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常务副院长丁宁认为,以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性,机器人距离大规模进工厂、进家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行业未来的发展,丁宁表示,“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复现人的能力,而非人的形态”。据南方财经,丁宁认为,人类的优势在于大脑,即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机器人应该模仿这一点,而不是简单地模仿人的外形。“要结合应用场景,而不是一味追求‘人形’”,“比如,一只手不一定要有5根手指头,有些场景可能只需要3根,有些则需要8根。”

机器人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软硬件集成的“方法论”。从学术到产业化,AI和机器人都是高度关联的,“智能”水平才是机器人最终能否很好地完成作业的关键。“因此,我们在命名上选择‘具身智能’,希望把产业链构建得更完整,包括硬件和软件。”

“智能化”水平则取决于数据的质量和数量。专家认为,我国因工业体系完整性、制造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成为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丁宁介绍,我国在具身智能方面起步较晚,从芯片到算力,到人才,到生态体系都相对落后。但我国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成本更低的制造能力,以及效率更高的举国体制。

他解释称,比起发达国家将中低端制造业都转移出去,全工业体系让我国拥有更完整的数据维度,覆盖物理世界。其次,我国完备的制造业体系能使数据的获取成本更低。机器人是数据的接口和载体,除了机器人的“身体”,还需有生产装备和各种模具。如果制造成本能够控制,获取数据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用好这些优势,我们就能更完整、更低成本、更高效地获取数据,构建具身智能的基础大模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