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家栋 编辑/高莘)
“随着ChatGPT的出现,全球人工智能(AI)人才争夺战正急速升温。”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在此前的一篇报道中提到,随着生成式AI的问世和迅猛发展,AI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麦肯锡公司曾发布报告称,预计2030年中国对熟练AI专业人员的需求将增至2022年的6倍,达到600万,而人才缺口可能多达400万。
而在美国,据Indeed招聘数据显示,每40个正在招聘的软件开发人员职位中,就有1个职位需要与生成式AI相关的技能,该比例自2023年初以来已增长100多倍。
去年,亚马逊公司的研究数据则显示,有73%的雇主优先考虑雇佣人工智能技术人才,还有93%的企业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显然,对于AI行业的发展需求,正在令全球各国对于相关人才的争夺日益加剧。
在港媒《南华早报》7月23日的报道中,中国头部科技公司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启了对顶尖人才的搜索,其中,AI领域便是企业关注的重中之重。
据《南华早报》报道,百度、腾讯、字节跳动等中国大型科技公司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顶尖人才,以加强其对人工智能、半导体和自动驾驶等尖端技术的研究。
该报道指出,这些公司承诺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全面的培训”,以吸引世界上最优秀的科技人才,而西方科技巨头和学术界也在争夺这些人才。
《纽约时报》则刊文称,AI研究人员正成为“地缘政治意义上全球最重要的群体之一”
AI人才从哪来
在企业大规模提升需求前,全球AI人才的分布曾一度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
加拿大的AI初创企业“Element AI”曾根据2018年内在21个国际学会上发表的论文调查了作者人数和经历,统计了顶尖AI人才的分布。
日经中文网
调查显示,当年全球共有2.24万AI方面的顶尖人才。其中约半数在美国(1万295人),其次是中国(2525人)仅占到一成。
顶尖人才的汇聚,也造就了美国在AI行业的寡头地位。
日经中文网在今年的一份报道中提到,大语言模型等成为生成式AI基础的技术和服务的层面,开发ChatGPT的美国OpenAI及与该公司合作的微软的联盟具有绝对优势,如果包括亚马逊和谷歌在内,美国科技巨头将占据八成以上的市常向更深层看,ChatGPT则不过是美国在AI领域推向市场的冰山一角。
不过,随着各国对于AI技术发展的重视,以及全球大型企业对于AI技术在应用领域的推动,由美国独占AI顶尖人才的状况,正快速发生转变。
《南华早报》称,长期以来,博士毕业生在求职时更倾向于大学和研究机构,但鉴于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当前全球发展的突出地位,这一平衡正在向企业倾斜。据2023年麻省理工学院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显示,2020年有近70%的AI领域博士加入企业,而2004年这一比例仅为21%。
英国的数据公司zeki今年发布的《2024年AI人才现状报告》中表示:“从企业招揽人才层面来看,美国正在失去AI人才竞争中的主导地位。”
zeki
该报告指出,虽然美国吸引顶尖AI人才数量是其向市场供应数量的两倍,但全球大型企业占据了AI人才市场的60%,远远超过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的11.4%,包括谷歌DeepMind、西门子、诺基亚、飞利浦、爱立信、三星、塔塔等公司都已成为美国以外地区招募AI人才的主要流动方向,这也表现出全球AI人才格局的变化。
除此之外,顶级AI人才的流动趋势还展现在应届毕业生中。
专注于人才追踪技术的网站MACRO POLO则在《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追踪 2.0》中,详细展示了顶尖AI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及变化趋势。
2022年不同国家顶尖AI人才,从求学到现在工作地方的流动状况 MACRO POLO
《经济学人》曾在报道中表示,“对于美国而言,从其他国家招聘人才是缓解人才短缺的重要方式。”而根据MACRO POLO的报告,美国仍然是顶尖AI人才的首选工作目的地,且全球前2%的顶尖AI研究人员的工作所在国排首位的是美国。
但首选美国的顶尖AI人才比例却正在下降,该数字从2019年的65%下降至2022年的57%。
MACRO POLO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吸引力在大幅提升。2022年,国内的顶尖AI(前2%)人才在全球占比已经大幅提升至12%。如果盘点前20%的顶尖AI研究人员,上述数据的占比则为中国占比28%,美国占比42%。
MACRO POLO指出,中国在过去几年大幅拓展了国内人工智能人才库,用以满足国内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行业的需求。近年对于世界顶尖AI研究人员的培养尤为注重,令中国对于世界AI研究人员的输出比例从2019年的29%上升到2022年的47%。
人才缺口仍旧巨大
正如前文提及,AI行业的人才争夺已经成为地缘政治中的关键群体。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刊文称,在美国反华政策的推动,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地位不断提升的拉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顶尖AI人才选择了留在中国。文章还指出,从2020年到2023年,AI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最受欢迎的专业,而美国的商科专业则更受欢迎,所以AI人才向中国的流入不足为奇。
但客观来看,即便目前中国顶尖AI人才的占比在提升,但在业内专家与企业看来,相关的人才数量缺口仍然巨大。
数据存储和管理初创公司Databricks负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管Naveen Rao或许道出了原因,寻找软件工程师方面并不困难,但对于从头开始训练大语言模型或能够解决AI技术中棘手问题的候选人并不多。
目前企业间的争夺也恰恰在于该领域。
《华尔街日报》在今年早些时候的报道中直接指出,科技公司提供每年数百万美元的薪酬待遇、加速股票兑现计划,并愿意挖走整个工程团队,以吸引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
在该报的另一篇报道中,美国AI工程师年薪中位数近30万美元(约218.3万元人民币),非AI领域的工程师年薪中位数则不到20万美元(约145.6万元人民币)。
作为对比,德国《经济周刊》在相关报道中称,德国AI专家的年薪为5.2万12万欧元(约41万94.6万元人民币)。德国AI初创公司Aleph Alpha创始人安德鲁利斯表示,“美国公司正在用天文数字的薪水追逐优秀人才。”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表AI人才争夺评论 X平台截图
今年4月,特斯拉CEO马斯克更是在微博上感慨:“AI的人才争夺战是我见过最疯狂的!”
综合多家外媒报道,今年以来,硅谷在AI人才的争夺上愈演愈烈。甚至包括OpenAI、谷歌、Meta的老板与创始人们,都亲自出面招揽顶级AI工程师。
据Levels数据显示,OpenAI向一些高级工程师支付的薪酬能达到140万美元(约1018.9万元人民币)。
而随着汽车智能化对于AI技术的应用与集成,汽车企业也早早加入了对于AI人才的争夺。
早在2015年,汽车行业就展开对AI人才的争夺,彼时,丰田、苹果、Uber等企业均曾在面向自动驾驶与机器人技术研究领域时,寻求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流院校AI科研人员的帮助。
随后的多年中,汽车AI团队之间的“挖角”更是数不胜数,诸如去年小鹏智驾团队一号人物吴新宙出走英伟达;特斯拉前AI总监Andrej Karpathy回归Open AI,围绕传统车企、新势力、智驾供应商,以及AI厂商之间对于人才争夺的恩怨情仇不胜枚举。
挖人大战直观地展示了车企对于AI人才的渴求。去年年底,据数字公关公司Tank调研,该公司发现汽车行业逾3.5万个职位空缺中,有1.02%需要AI支持,仅次于时尚、电子、仓储、配送,以及食品和饮料行业位居第五。
中国企业如何抢人
面对顶尖AI人才的稀缺,与竞争对手面对面“抢人”也成了大型企业必须面对的话题。
今年4月,马斯克就承认OpenAI已经成功以诱人的薪酬待遇吸引了一些特斯拉的工程师,但通过提高AI工程团队的待遇,马斯克也成功挽回了自家的AI科学家伊森奈特(Ethan Knight)。
不可否认,高薪仍是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必备项。
据拉勾招聘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国内AI领域招聘岗位主要集中在工程师,平均招聘月薪均超过2万元,其中AIGC算法工程师平均招聘月薪最高,达41796元。但这一数字相较去年美国AI岗位平均年薪14.6万美元(约106.2万元人民币)仍存在不小差距。
招聘平台Zip Recruiter的相关岗位和薪酬,AI相关岗位工资普遍偏高 Zip Recruiter
除了各国薪酬待遇不同外,中美两国的AI产业发展也有较大差异。在美国,发表论文仍是AI人才凸显行业地位的重要方式,而在中国,企业则更关注将AI放在应用层面,并进行商业化。
当然,二者间并无孰对孰错之分,ChatGPT在全球点燃AI热潮后,AI技术在应用端的可行性也造就了中国企业以应用为主的思路吸引了更多AI人才加入。
除此之外,由于目前顶尖AI人才的稀缺,加之AI领域的转行门槛高,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将成为企业未来人才储备的关键力量。
正是因此,本文开头提到的百度、字节跳动等中国企业,也迅速将相关领域的人才搜索的目光扩大至全球范围,并更确切地指向AI领域的应届博士毕业生。
由于在高校及科研机构外,目前社会性培训对于AI人才的培养还相对不算完善,所以头部科技企业借助产业背景,以团队力量帮助毕业生快速在技术应用层面成长,也能够有效获得全球AI人才的青睐。
对此,《南华早报》认为,百度等公司的招聘活动旨在寻找AI领域的顶尖校园人才,培养AI技术领袖。
在此背景下,中国头部企业对于顶级AI人才的争夺也正迅速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