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铃 “我希望AI帮助我们解决精神卫生问题,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7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上说。
他表示,解决精神疾病最重要的是加强机制研究,把疾病搞清楚,像新冠病毒有疫苗那样,让精神疾病也能有办法解决。在这方面,他寄希望于人工智能(AI)的努力。
陆林举了个例子:过去,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依靠家人陪伴,很多父母不得不辞去工作。现在,AI机器人可帮助自闭症孩子训练,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的生活。
精神心理疾病不仅给健康带来问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负担之一。陆林介绍,按照健康寿命年来算,精神疾病带来的负担处在第二位。中国成年人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在2013年达到了16.6%,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基数,这类患者是非常庞大的群体。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心理问题更为严重,其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是17.5%,比成年人更高,且他们的自伤、自杀行为也在增加。
陆林说,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早期症状也不明显。一半的精神疾病从18岁以前就开始发生了,但人们并不知道,也没有很好地治疗,这些患者的问题就会在成年后进一步发展。“如果能让青少年不发生精神疾病,或减少精神疾病对他们的影响,对家庭、社会都是很重要的,但我们还没能完全做到这一点。”
过去几年,中国正在利用AI技术解决精神卫生问题。2021年,科技部发布了《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外界称之为“中国脑计划”,作为脑科学领域的专家,陆林参与推动了该计划的实施。
陆林透露,“中国脑计划”中建有关注抑郁症、儿童自闭症、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大数据平台。此外,该计划中还建有包含几万人的疾病队列。
陆林还透露,通过“中国脑计划”,中国科学家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有许多合作计划,研究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也研究干预策略,包括新的防治指南、新技术和新药物。同时,包括腾讯、百度在内的许多企业也在用技术支持精神健康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