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可大幅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及质量,也能为药企节省很多成本。视觉中国|图
一款创新药物从立项到上市,要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医药界常说的一个答案是,要花10年以上,至少10亿美元,而成功率只能用“九死一生”来形容。
成立十年的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是全球最受关注的生物科技公司之一,左手AI,右手制药,力求最高效地寻找值得研发投入的药物。
2016年,英矽智能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新型分子的概念。此后,英矽智能开发了多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s)、深度强化学习(DRL)、Transformer预训练模型等现代机器学习技术的药物设计人工智能平台。整合后的平台覆盖生物学、生成化学和临床研究等多个领域,包括可商业化的靶点发现引擎PandaOmics、分子生成和设计引擎Chemistry42和临床试验结果预测引擎inClinico。
2024年7月5日,英矽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扎沃隆科夫(Alex Zhavoronkov)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表示,中国大力引导医药行业发展,AI制药市场潜力巨大。
也就是同一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
“五年内,我希望有一款用AI发现的创新药物获批,真正用到人类患者身上。”亚历克斯扎沃隆科夫说。
英矽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扎沃隆科夫(Alex Zhavoronkov)。罗汉堂|图
TNIK靶点会是下一个“GLP-1”?
南方周末:你提到要用AI寻找类似“药王”GLP-1这样的靶点,你们研究发现TNIK靶点或有这样的潜力,为什么是TNIK?如何发现的?
亚历克斯扎沃隆科夫:首先我们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疾病的发病率都会上升,比如阿尔茨海默并癌症,如果我们想要瞄准一个靶点来治疗多种疾病,找到下一个GLP-1式的“明星靶点”,从衰老过程本身入手是一个可行的策略。
我们最初有无数选择,有很多的药物寻找方法和哲学。我们希望让人工智能最大程度提高药物的成功概率,所以将这些研究都整合到PandaOmics上去,训练人工智能学习人类的衰老机制,使用组织纤维化相关的组学和临床数据集。最终,我们发现TNIK靶点在AI平台提供的排序表上很多维度都表现优秀,经过团队的多轮实验验证,决定以TNIK为起点推进研究。
GLP-1无疑是这些年来最重磅的靶点,可以应对多种棘手的疾病,创造出很大的医疗价值。我们相信,TNIK靶点足够强大,将来也可以对应多种适应症。
南方周末:靶向TNIK的小分子抑制剂现在是英矽智能的主要项目,其中一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候选药物已经进入II期临床试验阶段。
亚历克斯扎沃隆科夫:是的,纤维化会导致许多疾病,不光是肺,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肾、肝等都可能纤维化,导致器官功能逐步下降,最终甚至可能因此而死。在人工智能筛选靶点时,好几个靶点都在纤维化疾病上得分很高,但TNIK靶点是得分最高的,所以我们优先推进这个管线。
南方周末:其他大药企也在TNIK靶点上投入吗?
亚历克斯扎沃隆科夫:我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内部早期药物研发通常不对外公示,从有公开发表的期刊研究和人体临床实验备案来看,我们的TNIK小分子抑制剂暂时还没有竞争者。所以,我认为在这个靶点上,我们公司至少领先其他竞争对手3年时间。
AI制药会使药物更便宜吗?
南方周末:使用人工智能大大节约了早期寻找药物的时间,也为药企节省了很多成本,那你认为AI制药会让药价更便宜吗?
亚历克斯扎沃隆科夫:首先,我们看到目前生物医药界最热门的是大分子药物。很多西方公司花了大价钱买抗体偶联药物、抗体药物等,这些都是研发成本非常昂贵的生物制剂。考虑到专利期等原因,注定上市后的价格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英矽智能目前聚焦开发小分子抑制剂,且在研发早期阶段就筛选发现具有潜力的药物,节约了早期研发阶段的时间投入和成本支出,然后将其对外授权给合作伙伴,他们在临床试验和商业化方面往往更具成本优势。同时,小分子药物比生物制剂更容易生产和服用,普及之后,这类药物的成本会比生物制剂低很多。
南方周末:还有什么因素能有助于降药价?
亚历克斯扎沃隆科夫:药物研发就是伴随着很大的失败风险,所以医药公司需要投资者的支持,相对地,研发成功后药物以高昂的价格投入市场,投资者获得可观回报。
我接触的医药投资者都勇于投资一些风险高的项目,但我发现中国的投资者挺害怕高风险的项目,许多不愿意押注于高风险的原始创新,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成立基金,参与到药物的早期发现中,分担投资者和研发企业的风险,引导后期药物的市场发展。
我一直看好中国市场,英矽智能在上海浦东的药物研发中心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我相信中国会在未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想想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规模是如此庞大,如果拿出里面的5%投资创新药物研发,肯定会在几年内产出丰硕的成果。
南方周末:为什么把医药和房地产做比较?
亚历克斯扎沃隆科夫:2001年,我第一次到访中国的深圳,跟现在相比,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干净整洁,高楼林立,中国其他城市也同样获益于房地产。当人们已经有了漂亮的房子和城市,房地产的边际效应就不大了,而追求健康长寿的需求就会愈发强烈。
中国在过去20年间大力投资生物技术基础设施,投资人工智能这样的前沿技术,而且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们)工作更努力,质量比其他地区更高,使得药物发现过程更快。我的竞争对手们,尤其是没有涉足中国市场的AI制药公司,很多都过得不好甚至已经被淘汰。
医药也有类似于房地产的周期,市场环境在变化,但我有信心,中国的政策也会适应市场变化,药物审评审批等相关机制会更加完善,更加利于创新。
复杂形势下,AI制药如何发展
南方周末:2024年以来,美国酝酿《生物安全法》草案,欧盟对中国医疗器材采购也启动调查,你如何看待这些对中国医药公司的限制措施?
亚历克斯扎沃隆科夫:合作总比竞争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不能通过技术来限制全球合作,因为我们都在变老,我们都会生玻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越了美国,英矽智能总部香港拥有全球最长的人均预期寿命。如果大家都认为生存的权利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追求,那就应该保持全球化的合作,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合作已经证明了其能促进经济增长。
我不想选边站,也不想看到两极分化的社会氛围,那会造成太多的混乱,(我)更不希望看到限制技术的合作与发展,因为这违背了保护人类生命的基本原则。你可以看到,英矽智能开发和共享了药物研发的软件和平台,涵盖了研发的整个周期,全球的科学家都能用、都在用,这非常有价值,我们还在开发更多模型,我们的使命就是帮助整个行业。
南方周末:个别AI制药公司已上市,你觉得AI制药当前在资本市场表现如何?
亚历克斯扎沃隆科夫:以美国市场为例,现在人工智能赛道非常火,像英伟达已经市值破3万亿美元,但生物科技公司的表现普遍疲软,没有获得足够的认可。再来看香港市场,流动性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方向。
我认为对于AI制药公司来说,把握时机非常重要,需要审慎选择,在此之前公司需要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让员工和投资者能长期获益。
南方周末:你未来五年的目标是什么?
亚历克斯扎沃隆科夫:五年内,我希望有一款用AI发现的创新药物获批,真正用到人类患者身上。而英矽智能就是这款药物的发现者,或者是合作发现的公司之一,我很期待看到英矽智能未来能在AI制药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这种突破也许还可以促进生命科学其他领域的创新,为农业、碳捕捉等提供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责编 曹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