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Sora出来了,特效公司会是第一个被替代的吗?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4-03-11 09:04:57   浏览:6477次  

导读:米春林对话20社,从技术和行业两个层面,拆解Sora以及AI技术对于影视、特效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全文共 4236 字,阅读大约需要 11 分钟 作者 | 王晓玲 罗立璇 我们正处在AI带来的巨大变革的前夜。 一个月前,OpenAI发布了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立即...

Sora出来了,特效公司会是第一个被替代的吗?

米春林对话20社,从技术和行业两个层面,拆解Sora以及AI技术对于影视、特效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全文共 4236 字,阅读大约需要 11 分钟

作者 | 王晓玲 罗立璇

我们正处在AI带来的巨大变革的前夜。

一个月前,OpenAI发布了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立即引起全球广泛关注。Sora将改变什么,成为全球思考的重要议题。

尽管OpenAI没有将Sora单纯视为视频模型,而是作为“世界模拟器”。但输入一段文字就能轻松生成视频带来的冲击力,让人们普遍认为,影视行业将会首当其冲被彻底改变、颠覆。

国内特效行业资深专家米春林认为,这确实是一个“细思极恐”的技术,但颠覆影视特别是电影行业却没有那么容易。

作为电影家协会会员,国家广电总局技术专家库专家,美国视觉设计委员会(VES)会员,米春林在虚拟拍摄、视觉特效制作、特效前期拍摄指导以及后期制作流程管理、团队管理等拥有丰富的经验。

他还参与了春节前上映的《非诚勿扰3》的拍摄,这部电影的LED虚拟拍摄就是由他的公司数字米仓提供。

Sora出来了,特效公司会是第一个被替代的吗?

米春林公司做的演示视频截图,他背后是虚拟的香港街头

几天前,米春林对话20社,从技术和行业两个层面,拆解Sora以及AI技术对于影视、特效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对话内容。

20社:Sora的几个演示视频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作为国内特效行业的资深专家,你看到后的第一个想法是什么?

米:Sora的演示视频出来以后,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东西更大的价值不是特效,而是机器对于世界的理解上了一个新高度。Sora呈现的画面,不是单纯的图像,而是对于真实世界的重建。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技术。

这个就是OpenAI所说的世界模拟器,它能理解整个世界的运作逻辑,有内在物理规律,在视频里出现的人物、物体,都是按照这个规律组合到一起的。

因此,我觉得Sora真正的王炸还没有出来。因为大家现在只是看到了视频这个层面,觉得好像也没啥。但是他的真正价值将远超我们的想象。

20社:这可能就是Sora厉害的地方,虽然我们知道具体的影响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才会释放出来,但是它的影响之大,不得不让我们现在就开始思考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以及我们要如何应对。在你看来,特效乃至整个影视都要被颠覆了吗?

米:其实AI对影视行业的影响最近几年一直在持续发生。

不过,AI和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完全由AI生成的内容),要分开来看。

AI工具现在已经在影视的很多环节被大量使用,比如说像有些我们常用的制作软件也已经集成了很多的AI工具来辅助制作。在传统的制作中许多环节都能够用算法来代替人工,也可以说AI一直帮助我们降本增效。

AIGC现在进化到Sora,通过文字描述直接就出视频,我觉得在应用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可控性。

所以我觉得AIGC的应用,包括未来更适合的场景是为早期创作阶段提供辅助设计功能,能够给出更多的创意展现。这个是目前我认为最能体现价值的应用。

但是影片正片对可控性要求非常高。你说AIGC完全去颠覆整个传统影视业的话,我觉得还没那么容易。

分开来看,在整个视频领域,观众对内容要求越高,越不容易被颠覆。我觉得最早被颠覆的可能是短视频,第一大家对短视频内容要求没有那么高,成本投入也没有那么高,试错成本也不高。

最难影响的可能是电影。电影从剧本、拍摄直到最后在电影院上映,是一个人力密集同时资本密集的产品,这就决定了大家对于这种产品的内容,包括画面、音乐、故事等等,要求都非常高。

如果说未来有一天,电影也被AI完全颠覆了,那首先是颠覆了整个产业链,那时电影可能类似于现在的戏剧,成为一个被保护起来的艺术门类。

到那时,可能就和短视频一样,人人都是视频内容的创作者。

Sora出来了,特效公司会是第一个被替代的吗?

20社:我们应该怎么理解你说的这种改变?

米:Sora以及所有AIGC技术在传统影视拍摄制作行业中可能会带来重大的变革,但是否会彻底颠覆这一行业仍然取决于多个因素:

首先就是技术进步。AIGC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速度将决定其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程度。以目前的呈现效果和应用体验来说,对短视频制作可能会带来重大变革,但是对专业影视制作来说还不能满足质量和创作要求。

还有就是要考虑观众需求和接受度。影视作品的受众对于内容的需求和接受度也会影响 AIGC 技术在该行业中的应用程度。如果观众更喜欢传统的拍摄制作方式或对于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持怀疑态度,那么 AIGC 可能无法完全颠覆这一行业。

当然还有法律和伦理问题。AIGC 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使用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法律和伦理问题,如知识产权、虚假信息、隐私等。这些问题可能会限制 AIGC 技术的应用范围,从而影响其对行业的颠覆程度。

AIGC在现实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广告和电影里要拍摄明星,那如果你生成了一个明星的复刻,ta的收益就会受影响,这后面的连带收益怎么计算,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解决。

另外就是,尽管人工智能可以生成内容,但在影视行业中,创意和人类创造力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人类创作者的想象力、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些是目前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的。

对于电影,导演对整体画面都有很高的要求,AI做出来的可能大差不差,但一定和导演要的具体结果有区别。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电影制作还需要大量人力的参与,因为这是精细化的创作。

在制作的流程里面,如导演对于演员的节奏的把控,摄影机镜头运镜节奏的把控,机位的选择,以及一些细微的调整。在传统的制作流程,这些流程都能够提供很好的可控性。

因此,尽管 AIGC 技术可能会对影视拍摄制作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但要彻底颠覆这一行业可能需要克服许多挑战,并且取决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最近上映的《蜘蛛夫人》口碑翻车,票房也惨不忍睹,电影主演暗示电影的剧本是由AI创作,所以说创作不能只依靠算法。

当然,在传统的影视制作里,确实有大量的人力在做低技术需求的工作,那么AI取代的就是这个部分。但是像导演、摄影指导、美术指导、武术指导这些岗位,还是要人来做决策。

最终的结果可能以前上百个人才能做的项目,未来几十个人就能完成了。

20社:具体来说,你在Sora上看到的最重要的潜力,或者说辅助能力是什么?

米:Sora对特效和影视行业,可能不是颠覆,也不会颠覆,但会服务制作。

目前来看,Sora最快的应用是生成不同的镜头素材来辅助生产。

比如,以前的制作流程比较臃肿,有来回调整的环节。未来可能就是AI配合虚拟拍摄,直接生成三维场景,放在屏幕上,然后再把真实演员拍摄合成进去,所见即所得。

我听说现在好莱坞现在已经开始使用这种办法,更方便导演把握演员的表演,其余一律可以用AI生成。

现在AI更多在为前期创作服务,比如说出概念图、出分镜脚本,国内外都很多人在做了,确实是很省力的。但是涉及到表演的部分,即使从技术层面出发,可能当前还没有办法能做到,毕竟人就是最复杂的参数。

当然光是这种层面的应用,对行业也是一个巨大的影响,影视制作其实是人力密集型的工 作,各种环节都是一个总监带着一群具体干活的人,就是一个大脑下面要有很多很多手,去实现大脑的想法。

未来一个大脑加AI就可以完成了。那么,裁下来的人怎么生存?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然,整个影视行业的拍摄制作流程都会发生改变,不是在以往的流程里去替代,而是构建一个全新的流程。

Sora出来了,特效公司会是第一个被替代的吗?

20社:国内可能很难直接使用Sora,你们之前也有一些来自好莱坞的订单,未来业务会不会受到影响?

米:其实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在好莱坞以及全球电影的特效业务中占比一直不高 。我们这边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与印度甚至是新加坡相比,都没有任何优势。

我们以前面对好莱坞公司的优势是成本,现在低价的外包项目大多发往印度,因为他们的人工更便宜。

我前几年去过一次印度做考察,他们那边一些在好莱坞做过、有合成经验的工程师,才要价人民币三到八千月薪。而国内好一点的,基本上要三、四万,甚至七、八万的都有。

其实特效公司生存艰难,全球都一样。国外一些人力成本比较高的国家地区,特效行业能拿到政府补贴,比如加拿大特效公司,能提供项目人工成本40%的补贴,我们不太可能。

我觉得中国的后期制作,已经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阶段。很多影视项目的预算都很少,这样的预算根本支撑不了整个行业的生存,更别提发展了。

就算拿到一两个赚钱的项目,但是利润也不够养人。在项目空档的时候,公司就在空转,但还得给员工发工资。所以现在特效公司很难养人,但公司是需要配备大量高素质人才的。问题是现在可能一个项目赚的钱都不够公司空转两个月的。

20社:如果未来不能使用Sora,会不会让行业雪上加霜?你有没有想过一些对策?

米:现在全球电影都处于复苏期,整个行业都很难。不单是中国,全世界都一样。前两天我听说迪士尼裁员7000人,也有AI的影响因素在。老外也在面临一样的问题,他们的后期制作团队也很难赚到钱。

现在的问题是,AI技术普及后,国内想正常使用,还比较费劲。而且我更担心的是随着AI及AIGC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制作水平和国外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目前还没有好的应对方法,只有先奋力继续跟跑。

20社:国内百度、字节等公司的大模型,也都有类似的文生图应用。

米:在特效这一块,特别需要优质数据,有了数据才能做训练,我们其实是很缺乏的。Sora和数据的关系,就相当于既要有发动机,也要有油。

Sora出来了,特效公司会是第一个被替代的吗?

Sora出来了,特效公司会是第一个被替代的吗?

虚拟拍摄在《非诚勿扰3》中的应用,屋外的场景实际上是LED屏

20社:你们最近虚拟拍摄做得不错,在电影和广告业都有新的作品,去年年底上映的《非诚勿扰3》用了你们的虚拟拍摄。

米:虚拟拍摄就是通过相机跟踪定位和实时渲染技术,将与真实摄影机透视相匹配的虚拟数字场景显示在一块巨大的LED屏幕上作为拍摄背景,在拍摄过程中将虚拟场景与真实演员或实物环境进行同步拍摄,达到所拍即所得的效果。

这项技术在好莱坞的项目拍摄中被广泛使用,比如,迪士尼的网剧《曼达洛人》就通过这项技术拍摄了大量镜头。但是目前这项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在打光和空间调度的设计等。

Sora出来了,特效公司会是第一个被替代的吗?

20社:我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魔戒》里甘道夫的演员对着球演戏,因为太孤独,演着演着就哭了。

米:这也是为什么虚拟拍摄出来以后,好莱坞就开始大量使用,因为演员的临场感会更强,能直接看到画面。

20社:和好莱坞相比,虚拟拍摄在国内电影中的应用并没有那么快。

米:虚拟拍摄在国内也是刚起步。《非诚勿扰3》是因为三亚的鸟巢别墅实景拍摄的话,不可控的因素特别多,比如当地天气不可控,一会儿晴一会雨,云也特别多,不好连戏。再加上冯导想把那个色彩做一个变化,但是你不可能去动别人的房子。

我们在棚里拍了20天,外面什么刮风下雨台风的都不影响,每天大家都跟上班一样,所有的进度可控,风险可控,最后拍摄可控。

做好虚拟拍摄也有一定的门槛。电影行业工业化,一个趋势是后期前置。比如我们做的虚拟拍摄,就是后期前置的很好体现,我们经常讲技术是手段,拍摄才是目的,这就要求从项目策划开始,创作团队要对最终的画面呈现,有着深刻的理解。

你做的是后期的前置制作,所以必须第一要懂后期,同时也要懂前期拍摄,要懂画面效果,要懂实时拍摄的技术的原理,这样才最终满足实际使用。

从整个的效果上,虚拟和实拍的融合效果上,我们会比国内的其他公司会更好一些,是因为我们有自主开发的灯光系统,就是让现场实景部分的光影色彩和虚拟部分有很好的融合,这样的话你就能够不出戏。

20社:虚拟拍摄这个业务会不会受到Sora的影响?

米:这是一种将虚拟背景和现实片场相结合的技术,很多人担心,Sora出来以后,是不是传统影视业和广告行业就不需要这种技术了,毕竟虚拟拍摄成本也不校

国外同行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大家更期待两者结合带来的新生产力。

有个刚拿到融资的AIGC技术开发团队PIKA,在最近的技术研讨会上,针对未来AIGC技术和影视制作的结合也发表了他们的看法。他们认为用LED虚拟拍摄作为拍摄手段、AIGC作为背景内容生成技术,两者结合,既可以增强虚拟场景的真实感、提高制作效率,也能降低制作成本。

具体来说,AIGC 技术可以快速生成各种类型的内容,包括场景、角色、特效等,与LED虚拟拍摄结合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制作效率。拍摄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实时调整虚拟场景,而不必等待长时间的后期制作。

这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受到各种冲击,我们高度关注AI发展的同时,做好当下的工作,紧跟全球同行的脚步,也同样重要。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