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台湾移民创业,研发AI飞行员装备美军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4-03-04 14:59:04   浏览:5884次  

导读:作者丨海腰编辑丨关雎题图丨Midjourney 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曾在大名鼎鼎的海豹突击队服役,两次被派往阿富汗执行任务。退役后成立了一家估值28亿美元,累计融资金额超10亿美元的国防科技公司。有相似履历的创始人并不鲜见。但令人略感意外的是,这位创始人...

台湾移民创业,研发AI飞行员装备美军

作者丨海腰编辑丨关雎题图丨Midjourney

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曾在大名鼎鼎的海豹突击队服役,两次被派往阿富汗执行任务。退役后成立了一家估值28亿美元,累计融资金额超10亿美元的国防科技公司。有相似履历的创始人并不鲜见。但令人略感意外的是,这位创始人有一个典型的中国南方的姓氏:Tseng。Ryan Tseng和Brandon Tseng两兄弟是一位台湾驻美“外交官”的孩子,他们创立的Shield AI,目前已成为国防科技领域中估值第二高的公司,仅次于Anduril。成立以来,Shield AI已完成13轮融资,旗下产品从2018年起装备美军,目前已拿到多个美军的大额合同,正在研发AI飞行员,彻底取代有人战斗机。

去做个自拍无人机吧

Shield AI的两兄弟创始人曾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直到一起创业。哥哥Ryan Tseng先后毕业于佛罗里达大学和MIT斯隆商学院,在麦肯锡做过很短时间的咨询,之后创业做了一家名叫WiPower的无线充电技术公司。在将WiPower卖给高通后,Ryan Tseng进入高通的无线充电部门工作了几年,并在业余时间从事天使投资。

台湾移民创业,研发AI飞行员装备美军

哥哥的职业选择是华人二代移民的典型,弟弟就有个性多了。Brandon Tseng毕业于美国海军最高学府:美国海军学院(US Naval Academy),毕业后在一艘军舰上服役,之后加入曾击毙本拉登的美国海豹突击队。Brandon Tseng共在美国海军服役7年,曾4次被派往海外作战,其中有两次被派往最危险的阿富汗。

台湾移民创业,研发AI飞行员装备美军

从海军退役后,Brandon Tseng在哈佛商学院读了两年书,之后说服哥哥一起创业。创业的点子来自Brandon Tseng在阿富汗的经历。

当时美军在阿富汗打的是低烈度的“治安战”,往往包围一个村子后需要一间房一间房的肃清塔利班。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大量伤亡。

Shield AI的首个产品,是一款名叫Nova的小型无人机。该产品专注于清空房屋的作战过程,搭载了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可以提供房屋内的实时图像,并在飞行过程中对整个房屋做3D建模。

台湾移民创业,研发AI飞行员装备美军

兄弟俩的组合看起来无懈可击:两人都毕业于名校;哥哥有过成功的创业经历,在科技大厂工作过;弟弟在美军长期服役,深刻理解军队需求。

但创业初期并不顺利。

兄弟俩带着点子和BP,

与硅谷的30家投资机构聊过。29家没有了下文,只有1家没有直接回绝,但要求兄弟俩改方向,做一款用于自拍的无人机。

Brandon Tseng事后回忆,当时硅谷的投资机构对国防科技公司毫无兴趣,对能拯救美军生命的项目根本看都不看。

没有外部融资,兄弟俩只好像当年的贝索斯一样,向亲朋好友融资。靠着拼拼凑凑来的10万美元,做出了第一个产品原型。

但最早的10万美元很快就花完了,当时的激光雷达很贵,还没有被中国公司卷成白菜价。

转机来自于一家看上去有些莫名其妙的投资机构:Dorm Room Fund。

这是First Round Capital旗下,一家专门投资学生创始人的基金。可能是Google和Facebook过于耀眼,导致大名鼎鼎的First Round Capital想单独搞个基金,专投没有上过班就创业的学生创始人吧。

不知道是否是Brandon Tseng完美符合基金的创始人画像(当兵不算上班?),Dorm Room Fund投资了很少一点钱:59.5万美元(大概率也看不懂,纯粹投人的逻辑)。

靠着这笔救命钱,Shield AI撑过了早期最艰难的岁月。

第二次转机,来自于美国国防部的DIU。

DIU全称Defense Innovation Unit,其负责人直接向国防部长汇报,旨在搭建将民用技术快速引入军队的桥梁,为军队充当先进民用技术的发现者,牵线者和投资者。详见《》

DIU成立于2015年,正是Shield AI刚刚做出产品原型的时间点。

Brandon Tseng只看了DIU成立的新闻通稿,连具体地址都不知道。靠着一张新闻通稿里的图片在Google Earth上模糊搜索,最终找到了DIU所在的大楼。

一年后,DIU授予了Shield AI一份价值100万美元的合同。

2018年,Nova无人机被部署在中东战场,这是美军历史上首次将AI无人机用于实战。

台湾移民创业,研发AI飞行员装备美军

成为独角兽

Nova无人机只是载具,其大脑是名为Hivemind的AI控制系统。

Hivemind并不是无人机的飞控系统,而是可以像真人一样,在没有GPS,没有指挥通讯的战场环境中,独立做到侦察、分析、决策。

多个Hivemind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并根据其他Hivemind传回的信息调整决策。

虽然创始人从未证实过,但Hivemind这个名字很有可能出自凯文凯利那本著名的《失控》。

具体到无人机的语境中,Hivemind的特点意味着极高的鲁棒性,整体很难被破坏。在高烈度的大国对抗中,无论技术多么先进,单一载具都很容易被击落。但如果形成无人机群,不仅有单一载具的智能,且有群体智能,单一载具可根据战场形势变化,做不利于自身生存但有利于战场整体形势的决定,则整个无人机群的生存概率极大提高。

在2018年后,已经拿到国防部大额合同,且产品经历过真实战场的考验后,Shield AI的融资顺利了很多,先后拿到a16z,Breyer Capital,Riot Venture,Point 72等知名机构的大额融资。

弹药充足后,Shield AI做了两笔非常关键的收购,并将自己的Hivemind系统整合到收购公司中,成为目前的两款主打产品。

V-BAT是一款搭载Hivemind系统的垂直起降无人机,产品原型来自被Shield AI 收购的Martin UAV,可以执行多种任务。

从载具本身来看,V-BAT的设计思路是想做无人机领域的V-22鱼鹰,兼具垂直起降和飞行速度。

台湾移民创业,研发AI飞行员装备美军

2021年,V-BAT拿到了美国海军的大额合同;2023年,Shield AI宣布,将与Northrop Grumman合作,以V-BAT为原型,参加美国陆军下一代无人机的竞标,取代服役已久的RQ-7B。

同样在2023年,Shield AI推出了V-BAT Teams。创始人Brandon Tseng称,目前版本的V-BAT Teams由4架V-BAT组成,具备初步的无人机群能力(drone-swarming capability),之后的数量将每年翻一倍。

目前,

在相当前沿的集群人工智能(Artificial Swarm Intelligence)方面,Shield AI处在领先的位置。

台湾移民创业,研发AI飞行员装备美军

2021年,Shield AI做出了另一笔关键收购:Heron Systems。

Heron Systems成名已久,因其研发的AI飞行员,在一次美国国防部组织的模拟狗斗中,在击败了其他5个AI飞行员后(其中包括洛克希德马丁),以5比0的绝对优势,击败了美军最精英的人类飞行员。

Heron Systems被收购后,其产品被Shield AI整合进自己的Hivemind系统。目前,整合后的Hivemind系统已经被少量部署在美军F-16战斗机上,作为第二飞行员。

Shield AI正在研发无人辅助战斗机,即“忠诚僚机”。

Shield AI的下一个里程碑,是研发无人制空战斗机,也就是无人版的六代机,彻底取代F-22。

如果AI飞行员成熟到可以用于实战,无人制空战斗机相对于传统有人机,具有代差级的巨大优势。

无人制空战斗机不需要考虑活人,可以做超过人类生理极限的大过载机动,不需要座舱、氧气、弹射座椅等一切生命维持系统,在去掉大量死重的同时,还有更大的隐形和气动设计的自由度,更多的武器和油料空间。

其搭载的AI飞行员不仅技术精湛,且不会紧张,不会恐惧,不怕牺牲,“视死如归”。

哪怕集群人工智能到时还不成熟,1对1的情况下,有人机也很难取胜。

在一次国会听证会上,Brandon Tseng作证称,

谁有了最好的AI飞行员,谁就在战场上有了决定性和压倒性的优势。将来,没有AI飞行员的军队没有任何一丁点机会。

台湾移民创业,研发AI飞行员装备美军

图示:Brandon Tseng在国会作证

独角兽何以制造

从被30家投资机构拒绝,到如今炙手可热的明星公司,Shield AI仅仅用了9年。

回顾其成为独角兽之路,创始人的背景,公司的商业策略,国际大环境的变化都在帮忙。

Shield AI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产品落地方案和清晰的发展路径。

公司成立伊始,

只做一款产品,只做单一场景的产品落地,聚焦在“清空房屋”这一个交付难度不高,军队有硬需求的场景。

Shield AI从很早就确定了公司的长期发展路径,用Nova部署带来的数据和现金流,持续开发AI控制系统Hivemind,日后将Hivemind部署到其他载具,应用到相应的军事领域。

正是这样的策略,让Shield AI生存下来,等来了国防科技领域投资的大爆发。详见《》

在2021年的国防科技投资大潮中,Shield AI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三笔融资(含债权融资),累计融来了3亿美元。

资金充裕后,完成了两笔非常关键的收购。在完成整合后,收购来的公司的产品已成为了目前的主打产品。

有了充足的资金,也让Shield AI可以在前沿的无人制空战斗机和集群人工智能上继续投入。

从大环境看,Shield AI成立之时,美军正深陷阿富汗版的“人民战争”,国内舆论对军人伤亡极其敏感,推动了Nova的快速部署。

如果做类似产品的公司在国防科技大火的2021年成立,则绝无可能获得活下去的现金流(2021年5月美国从阿富汗撤军)。

2015年成立的DIU同样帮了Shield AI一个大忙。

DIU的操作流程是首次会面60天内授予合同,可以直接签订5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允许完成样机项目的承包商不经进一步投标,即可获得后续生产合同,实现技术的快速试验和转化。详见《》

如果没有DIU这样的创新部门,按照五角大楼传统的以年为单位的招标流程,Shield AI这样的创业公司不知道倒闭了多少回了。

美国极其发达的VC投资生态也是Shield AI的重要推手。

虽然不受主流硅谷VC的待见,但专注在细分领域,聚焦细分创始人的VC多如牛毛。

比如创业邦文章中曾提到过,专投印第安人企业家的Raven Indigenous Capital,只投女性身体和生殖健康主题的Amboy Street Ventures。详见《》

投资了Shield AI的Dorm Room Fund和Founder Collective,前者脱胎于First Round Capital(详见《》),专门投资没上过班的学生创始人;后者只投种子轮,不限定任何赛道,只要认可创始人,做什么的都可以投。详见《》

在最早期投资Shield AI的4家机构:Dorm Room Fund、Founder Collective、Bloomberg Beta、Homebrew都不是主流VC,前三家都位于“非主流”的纽约。

值得一提的是,Breyer Capital领投了Shield AI的A+轮融资,其创始人是Facebook早期投资人,前Accel的合伙人Jim Breyer。详见《》

创业邦曾在2012年与Jim Breyer进行了深度交流,详见《》。

台湾移民创业,研发AI飞行员装备美军

熊晓鸽与Jim Breyer

最后,创始人的背景也对Shield AI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前海豹突击队员,两次赴阿富汗作战,有这样标签的创始人,在军队招标的过程中肯定占了大便宜。

2022年,曾在海豹突击队担任海军中将,前美军中央司令部副司令,在洛克希德马丁任职8年的Bob Harward加入Shield AI任执行副总裁,并加入董事会。

如果没有海豹突击队背景的创始人,这样的人才很难招募。

硅谷与军队的融合,军队背景的人士加入创投圈,最关键的作用不是“走后门”,而是深刻理解军队需求,融入到军队的话语体系中,让军队认识到自己的产品价值。

如今,美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创投热潮仍在持续。

目前,

已有5家独角兽国防科技公司:Shield AI、HawkEye 360、Anduril、Rebellion Defense、Epirus,还有Palantir这样市值超过50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

红杉美国、a16z、General Catalyst、Bessemer等几乎所有主流大基金,都有了专看国防科技领域的合伙人。

各个硅谷VC在背后支持的创业公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支持美军、改造美军、强化美军。

作为事实上的最大地缘政治对手,我们也期待中国早日诞生国防科技领域的独角兽。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