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庆坦言,2025年人形机器人有可能实现量产,但前提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此外,人形机器人在发展中依然面临三大痛点。第一,怎样解决完整的端到端产品运行的问题;第二,需要极大的体量来推动行业发展;第三,需要强大的资本支持。
达闼机器人董事长兼CEO 黄晓庆演讲 受访者供图
"当下,人形机器人所有的基础技术突破都已实现,但在发展中依然面临瓶颈和痛点。”
12月9日,在“2023复旦管院科创周-复旦科创先锋年度论坛”上,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闼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黄晓庆在发表题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将带来一场新工业革命”的演讲时提到。
黄晓庆坦言,依据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2025年人形机器人有可能实现量产,但前提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达闼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是目前中国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头部企业,该公司的愿景是“云端智能,连接未来”。当日,黄晓庆在演讲结束后接受了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的采访,就达闼机器人在机器人方面的研发进展、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及生成式AI面临的挑战等热点话题进行讨论。
人形机器人实现量产及场景应用,依然需要更多资金支持
作为人形机器人赛道头部企业,从今年年初开始,黄晓庆明显感到投资市场对于人形机器人的热情。7月6日,达闼机器人获得超10亿人民币C轮融资,由广州知识城集团和上海国资联合领投。
不过,他提到,即便看起来,资本市场对于人形机器人的热情很高,人形机器人实现量产及场景应用,依然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
黄晓庆认为,当下人形机器人所有的基础技术突破都已实现,但在发展中依然面临瓶颈和痛点。
第一,怎样解决一个完整的端到端产品运行的问题,“这也许需要两年、三年,但绝对不需要十年。”
第二,需要有极大的体量来推动行业发展,实现产业化。比如新能源汽车在起步阶段需要国家的补贴支持,能够让新能源汽车的体量达到10万辆。
第三,需要有强大的资本,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来支撑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每一个环节的发展。“一个有效的产品,如果有足够大的量,加上资本的推动,我们肯定能走向商业化。”黄晓庆称。
今年人形机器人发展迎来新的浪潮。11月2日,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实现批量生产,到2027年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黄晓庆看来,这相当于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工信部在全球率先提出了一个指导性的发展意见,而且正式把人形机器人作为从 PC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第四个颠覆性产品,从时代的角度来说非常及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对于《意见》中指出人形机器人到2025年实现量产,黄晓庆以达闼机器人为例分析,2019年达闼推出人形轮式机器人,2023年推出人形双足机器人“七仙女”小紫,目前国内所有的基础技术突破都已实现,现在看起来人形机器人到2025年进入量产是可能实现的。
此外,黄晓庆指出,云端大脑操作系统是人形机器人最重要的使用者,《意见》中提出了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和“肢体”关键技术的突破,其中大脑在云端操作系统,离不开5G,中国的5G是全球第一部署也非常完善,所以条件非常成熟。
从人形机器人的整个科学生态圈来看,黄晓庆认为,实现量产后,如何推动人形机器人更好的使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涉及到制造业、服务业、应用开发行业以及整个服务体系运营。”
黄晓庆指出,在人形机器人的使用场景上可以找到很多垂直行业,比如清洁行业会有上千万的机会,此外,家庭智慧养老方面也是一个机会。以达闼为例,目前达闼还在ToB端和ToC端中寻找落地的机会,比如在一些垂直农业行业里,机器人可以在温室中代替人来进行采摘。
机器人企业需主动完成机器人价值观与人类有效对齐
从过去的一个月,OpenAI公司的内斗成为科技圈的热点话题。科技发展的初心与资本产生的冲突,以及人工智能的监管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讨论。
在黄晓庆看来,人工智能本身是没有倾向性的,人工智能的倾向性跟数据的输入以及训练的语言模型有关。如果数据有倾向性,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学出来的内容可能就有问题。
“所以我们不能靠人工智能自己产生所谓的科技向善,需要人们的监管,我们必须要拥抱监管。”
黄晓庆称,监管首先要从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入手,人工智能相关、机器人企业需要主动完成价值观与人类更有效地对齐,主动在规范和标准的支持之下,完成对机器人伦理的检测,这会是长期性的过程,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也可以引领监管。
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行业内的变化会是怎样?
黄晓庆指出,现在产业主要还是以工业机器人为主,3至5年之后或以智能机器人为主,即有强大的人工智能支持的机器人,“现在的工业机器人并不是很强大的人工智能,几乎没有人工智能。未来以智能机器人为核心,3至5年之后主要的产品就是人形机器人。”
“因为一旦我们国内把人形机器人给造出来,一旦它的成本能够有较低的租赁成本时,它的市场就会是高速有效的发展。所以这是一个指数曲线的发展,不是一个线性的发展。”黄晓庆表示,从科技的发展来讲,还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从这个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要聚焦能够跑量的垂直的应用。
“比如说我们在做一些在垂直行业,像在温室里面进行采摘就是非常垂直的一个农业行业,我们的机器人能够在温室里面代替一个人类去进行采摘。”黄晓庆称。
黄晓庆认为,未来的机器人可以提出大概四类机器人:人形、轮式、车型、带双臂的四足和双足。他认为,未来通用机器人将会有非常大的市场,“这个市场会比汽车、手机加起来还有大三倍。可能是1000亿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