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摆脱进口依赖 多家知名企业角逐种业芯片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3-12-05 15:14:01   浏览:4642次  

导读: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中信、先正达、华大基因等知名企业正为民族种业发展全力以赴。 我们正推动将抗虫耐除草剂并能有效提高玉米性状的产品引入国内,不断提高玉米产量和利用率,为中国农业产业链赋能。先正达集团中国总裁刘红生近日在首届链博会上透露...

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中信、先正达、华大基因等知名企业正为民族种业发展全力以赴。

“我们正推动将抗虫耐除草剂并能有效提高玉米性状的产品引入国内,不断提高玉米产量和利用率,为中国农业产业链赋能。”先正达集团中国总裁刘红生近日在首届链博会上透露。

同时,《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华大基因下属企业华大万物正在进行新型大豆种子培育。“为了减少大豆进口,我们现在做两个方面的努力,一个是通过品种的培育,来提高单产。另一个,像我们沙漠改造方式,拓展空间。”深圳华大万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欢透露。“我们在大豆和玉米这一块,一直是不及美国,这也是我们未来要去发力的。”

此外,中信集团在国内建有70万亩国家高标准制种基地,在巴西设有3个规模种子加工厂,6个种子储备冷库。

资本角逐全产业链布局

无论是中信、先正达还是华大基因,无论国家队还是民企,背后都拥有着雄厚资本。

中信集团是一家产融并举的大型跨国综合性企业集团。

“我们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民族种业发展。中信集团以贯彻国家战略,维护产业链的安全,粮食安全为主线,构建起境内、境外绿色农业双循环,推动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农业金融三链融合,完成覆盖上中下游的绿色农业产业布局,致力于促进全球农业供应链稳定畅通及绿色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勇表示。

在农业的科技链上,中信集团依托农业的科研优势,联合30多名院士专家,800余家产学研单位长期开展合作,成立了全球50余个研发中心和育种站。“自主研发一批绿色优质的水稻、玉米突破性新品种,在国内建有70万亩国家高标准制种基地,在巴西设有3个规模种子加工厂,6个种子储备冷库,为种植户提供优质、高产、安全种子,构建覆盖中国、巴西、菲律宾、巴基斯坦等主要市场的推广渠道,以卓越的产品和一站式的服务,响应客户的需求。”刘志勇表示。

据了解,中信集团全年粮种推广种植面积近1.8亿亩。为超过3000万种植农户提供了优良的种子,为农户累计年增产粮食近50亿公斤以上,为农户累计减少农药使用量近2000万公斤,为50万制种农户带来约20亿元的收入。

种业一直存在中国难以突破的“卡脖子”问题,种业芯片研发能力的匮乏,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获得空前重视。近年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及了种业“卡脖子”问题。

近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公示,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通过初审。这意味着,继获批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后,生物育种产业化迈出了更坚实一步。

“我们正推动将抗虫耐除草剂并能有效提高玉米性状的产品引入国内,不断提高玉米产量和利用率,为中国农业产业链赋能。”刘红生透露。

据了解,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35%,年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我国大豆长期依赖进口,供需矛盾突出,2022年进口量超900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82%。

2016年,中国化工斥资430亿美元并购农业巨头先正达。刘红生表示,随着中国化工和中国中化将旗下主要农业资产注入先正达,“我们也持续推出更优质的种子,利用中国种子资源优势,将高产、节水、早熟等功能水稻推广到东南亚和非洲。我们从阿根廷引进葵花籽油,将与中国消费者见面,该葵花籽油采用我们自主研发的葵花种子,并采用我们从包易处理到植保产品,再到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的全程一站式服务,最后通过系列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送到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基因组科研

“我们在一年多时间内,结合AI开发一套软件系统,搭建了6个流程,这个系统做成开放性的平台,做了7个物种,3000多份自研,做了几十万份数据。预测准确率已经达到95%以上,最近文章成果做了发表,得到业内非常大一个反响。这样每个育种家都可以将自己的材料,将基因组测完以后导入我们系统里面,可以节省选育时间,获得智能化的指导,这是我们在育种上做的一个贡献。”刘欢表示。

“未来我们希望在油料和饲料上做更多努力,虽然部分供应链联通,但我们希望减少依赖,这是我们一个目标。”刘欢说。

2001年至202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额从279亿美元增至3343亿美元,年均增长12.6%;农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9.1%,进口额年均增长15.4%。

2022年,中国农产品进口2361亿美元、出口981亿美元,稳居全球农产品第二大贸易国、第一大进口国、第五大出口国。全球对农产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进口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中国、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农林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国际多双边场合也提出了诸多关于保护森林土地、应对气候变化等的约定,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农产品进口国,在这一进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宋聚国在首届链博会上表示,中国政府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6年下降,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稳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产量占食用农产品总量的比例达11%。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7.6%。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口粮自给率100%,谷物自给率95%以上,真正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专用小麦、高油高蛋白大豆占比逐年提升,优质畜产品、水产品供给不断增加。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动力,是保障粮食可持续供给的重要支撑。我们愿与各方在数字农业、农机装备、生物育种和质量安全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全链条各环节上的绿色转型,共同建立起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和更可持续的粮食系统。”宋聚国表示。

(编辑:孟庆伟 校对:翟军)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