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曲忠芳 北京报道
北京时间11月7日凌晨,ChatGPT推出还不到一年,OpenAI就举行了自己的首次开发者大会。在短短45分钟的时间里,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宣布推出最新的大模型GPT-4 Turbo。turbo的意思是涡轮增压器,用以实现汽车的高性能化,而GPT-4 Turbo从文本长度、模型控制、知识库、多模态、定制化、高速率、价格下降等方面对GPT大模型进行了性能的大幅升级。
更为重要的是,继今年3月推出ChatGPT插件功能,实现成功“联网”之后,在此次开发者大会上,OpenAI宣布将在11月底推出GPT商店,支持用户通过自然语言定制自己的GPT,上传至GPT应用商店后可获得收入分成。OpenAI鼓励企业使用其技术来构建基于AI技术和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人工智能体(AI Agent)。这些举动被业内视为OpenAI对ChatGPT商业化的持续探索,更是其打造自身生态的“野心”显现。
根据OpenAI官方公布的数据,从2022年11月30日发布至今,基于ChatGPT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开发者大约200万人,超过92%的《财富》500强公司都在使用,每周大约有1亿活跃用户。
GPT-4 Turbo的发布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不少媒体、评论员、创业者在评价时甚至使用了“王炸”“震撼”“恐惧”等颇具夸张色彩的词来形容。抛开这些外在的修辞,OpenAI的新动态对于业界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对于创业者来说究竟是冲击,还是机遇?《中国经营报》记者对此采访了来自产业界、投资界等的多方人士。
性能亮点与生态野心
OpenAI首届开发者大会,尽管只有45分钟时长,但内容干货较多,总结起来,产品功能的更新大致包括三点:一是最新的大模型GPT-4 Turbo性能大幅升级,比如支持更长的上下文长度,从原先的8K扩展到128K大小,这相当于一本300页的图书,知识库也从原先的2021年9月更新至2023年4月;二是开放了多模态API,包括支持图像输入的GPT-4 Turbo、文本生成图像模型DALLE3、文本转语音模型TTS,不久后还将支持自动语音识别模型Whisper V3;三是推出GPT定制化服务,任何人无须编码即可以创建ChatGPT的定制版本,从而在日常生活、特定任务、公司工作或家庭应用中更加方便,并与他人分享。
值得注意的是,GPT-4 Turbo在价格上做了大幅下调,用户输入1000 token(指语言模型表示文本的最小单位)比GPT-4便宜3倍,为0.01美元,输出1000 token则便宜了2倍,为0.03美元。同时,GPT-3.5 Turbo也进行了功能升级与各版本的价格下调,比如GPT-3.5 Turbo 16K输入降价至0.001美元,输出降至0.002美元;微调版本的输入费用和输出费用分别降至0.003美元、0.006美元。总体来说,与其他新技术、新产品一样,GPT同样在朝着更好用、更易用、成本低的方向演进。
除了性能跃升、价格下调之外,最值得关注的是OpenAI对于生态构建的“野心”。Sam Altman在现场表示,本月晚些时候将推出GPT商店,商店里将“展示最好的和最受欢迎的GPT”“我们将付钱给那些提供最有用和最常用的GPT开发者以收入分成”“非常高兴能够培育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需要注意的是,苹果正是依靠建立起生态软件硬件通吃、集聚全球广大开发者、实行收入分成政策的应用商店(App Store)取得了商业成功。显然,OpenAI的商业化探索正从ChatGP等AI产品的订阅付费、API接入等商业模式向应用商店的生态模式拓展。
谦询智库合伙人龚斌认为,GPT应用商店比之前的插件商店迈进了一大步,变成了GPTs(指各种定制的GPT应用服务)的分发平台,如果它成功构建起一套应用生态的话,OpenAI显然也会变成一个应用平台和AI系统,一个AI时代的产品分发入口。“没错,非常熟悉的味道,跟苹果App Store类似的封闭性甚至垄断性。”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预测,未来几年,OpenAI的开发者大会可能会替代苹果发布会,成为AI时代最引人注目的“科技春晚”。
哪些业务模式或受冲击?
GPT商店能否将苹果App Store生态复制成功,显然还有待观察与验证。不过,数位受访的投资人、创业者向记者普遍提到,GPT-4 Turbo的更新对于原本那些做“GPT套壳”的项目会带来直接的冲击,比如面向B端、C端做知识库、问答、咨询类的项目,还有一些做中间件的创业机会。其中一位受访的投资人坦言,本来今年中期已在看几个相关项目,但GPT更新之后觉得投资风险大而感到担忧,所以决策会更加谨慎。
根据OpenAI的介绍,用户无需编写任何代码就可以为自己的特定任务创建定制版本的GPT,还可以将GPT连接到API以执行任务比如管理数据库、发送短信、回复电子邮件等。OpenAI现场演示了策划编程课程、生成设计图、自动化流程等应用场景。
龚斌指出,OpenAI推出的“助手API”(Assistant API)使开发者能够更轻松地构建辅助AI应用,并调用模型和工具,显然是在AI框架及底座方面的充实。此举或将挤压许多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开源框架的生存空间。未来一家企业的价值,要么拥有大模型,要么拥有用户、场景和数据,如果两者都没有掌控的公司,其生存空间和价值会急剧减校
王煜全也认为,如果有的创业公司花了大量时间和成本却只是做模型调优,或者在模型基础上做功能叠加,那自然会被取代。但另一方面,这一轮的生成式AI变革也会带来新的机遇。
观看了OpenAI整场开发者大会的北京高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源律师指出,GPT-4的更新将更多赋能的功能集成在底层平台中,去掉了中介,进一步消除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对于企业来说,开发及使用的门槛都大幅降低,各种细分领域、行业、场景中或将涌现出各种GPTs,工作效率会提升。但提醒企业注意的是知识产权问题,这是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一直绕不开的问题,无论是生成的图片、文本、语音等内容,在商用时都会面临知识产权归属的顾虑。需要指出的是,Sam Altman在开发者大会上表示,针对ChatGPT企业版和API开发人员,如果面临版权侵权的法律诉讼,OpenAI将为客户辩护并支付所产生的费用。不过,使用ChatGPT免费版本的用户不包括在内。据记者了解,此类法律保护行为此前已被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科技企业所采用,面向其生成式AI用户有条件地提供。
另有业内人士提醒,除了知识产权的风险之外,开发者还要考虑和注意平台内化吞噬的风险,如果价值最高、最热门的应用均由OpenAI自己做,变成“全家桶”模式,那么第三方应用积累的知识和能力容易被GPT所内化吞噬,变成GPT能力的一部分。
那么,作为通用人工智能的代表,GPT迭代升级,是否会被垂直类的大模型冲击呢?几位来自国产大模型的人士表示,通用大模型聚焦的仍是通用领域,从目前的数据、算力及算法来看,AI大模型并不是万能的,在产业落地方面仍然受到很多制约,加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市场,ChatGPT产品还没有获得监管层面的认可;垂直类大模型在落地解决对精度要求较高、对泛化能力要求较低的场景中可能会更适合,从我国的市场环境来看,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垂直类的大模型共存将是一个常态。
不难预测,OpenAI对于生态建设的布局,无疑将引发应用分发巨头的利益争夺,无论是作为OpenAI投资方的微软,还是谷歌、亚马逊、苹果等,还是超级富豪埃隆马斯克旗下的X等,显然并不会坐视OpenAI赢家通吃的局面形成。AI领域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围绕新一轮生成式AI的创业大幕也才刚刚拉开,未来市场将如何变化值得业界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