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胡萝卜
在驾驶舱人解放司机的双手,是这几年产业玩家和投资者密切关注的话题。
最近,多地已经开始了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试点,比如在北京的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内,面向公众提供常态化的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即所谓的“先行先试”;浙江首条自动驾驶亚运专线也开始常态化运营。刚刚结束的人工智能大会,也成了不少智能驾驶玩家秀肌肉的舞台。
一切的一切,都好像在预示着,自动驾驶已经进入了商业化的下半场。
而在这条万亿级别的赛道中,有这么一个细分赛道:线控底盘,关注度却不高。简单来说,线控底盘最大的作用就是改变了传统底盘各个单元的连接模式。相较于传统底盘,线控底盘以导线相连接,实现汽车各个单元部件的高效控制。
而玩家们在这条赛道上也倍加努力。比如万安科技(002590)的线控产品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年产能已经达到了10万套,下游客户包括江淮、一汽解放青岛等。经纬恒润(688326)的底盘域控制器产品去年已实现量产,预计今年会在新的客户车型供货量产。德尔股份(300473)也在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线控转向系统都有产品布局。
经纬恒润股价表现
这样看来,早起的鸟儿已经有虫吃了。那线控底盘的投资价值到底有多大呢?笔者今天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高阶自动驾驶的护身符
不知道你小时候是否玩过四驱车,我们可以在底盘上直接集成关键零件,而车身可以换成我们喜欢的模样。线控底盘,就是一个专门为电动车设计的平台,主要包括了线控换挡、油门、悬架、转向、制动五大环节,最终可以实现“一盘多用”和“人机解耦”,是不是很神奇?
线控底盘的整体框架
而从目前产业化的进程来看,线控底盘的几个小兄弟渗透率各不相同。比如线控油门和换挡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逐步量产,定速巡航就是线控油门的应用之一,渗透率已经比较大了。但是,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的技术壁垒和成本较高,渗透率还不到5%。
虽然渗透率不高,但是线控制动和转向,可以说是实现高阶无人驾驶的必由之路。
怎么理解呢?像线控转向,最大的特点就是彻底取消了方向盘与转向机构之间的机械连接,以线控驱动。这样一来,既通过取消机械结构降低了汽车重量,实现轻量化,作为执行层又能实现更快速和精准的响应。
二、线控转向,反攻的号角刚吹响
据笔者观察,线控制动单辆车价值量约2500-3000元,线控转向的价值量达到了3500-4000元,预计到了三年后,两者的市场规模就能超过150亿元。
就以线控转向为例,虽然说2014年英菲尼迪已经开始尝试搭载线控转向系统,但是很快因为技术不够成熟,而被快速召回,没有吃到新鲜的“螃蟹”。目前乘用车的主流转向系统还是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S),如果将它和线控转向作对比,可以发现两者硬件结构类似,线控转向的软件算法复杂程度更高。
直到去年,一切好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去年可以说是线控转向的量产元年。就比如丰田 bZ4X已经开始搭载了线控转向,特斯拉也准备在其电动皮卡上使用线控转向技术。国内一众玩家也在积极转型,笔者预计未来三年,随L3+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整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线控转向有望实现加速渗透。
英菲尼迪线控转向系统
而从供给端看,海外玩家如博世、捷太格特等因为起步很早,在技术上具有先发优势,国内玩家近两年在意识到这条赛道的重要性后,一刻也不停歇,比如德尔股份是国内领先的线控转向系统技术玩家,去年助力转向类的营收达到了12亿元,毛利率高达19%,算是国内同行业中的佼佼者。此外,2021年,伯特利(603596)的智能电控产品的交付量约为131.7万套,产量为131.79万套,而且也在积极扩产。
线控转向玩家研究进展
当然了,预计未来线控转向的落地,也绝非一帆风顺的。一些技术上的难题,比如路感反馈技术较难,真实性有待提升,还有较高的成本,都有可能阻碍线控转向的量产进程。
三、政策先行,玩家跟上
线控底盘在如今智能驾驶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虽然属于方兴未艾的新事物,但是已经其对于智能驾驶的帮助,目前来看是不能被取代的。
这点玩家们清楚,高层们更是心知肚明。从顶层设计上就可见一斑。比如三年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中就强调了线控执行系统是智能网联的核心技术,此外的一些文件也多次出现了要加快线控底盘这个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化进程。
据不少专业机构预测,像线控底盘中渗透率比较低的线控转向,到了三年后,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有望达15%,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但说实话,二级市场上线控底盘可选择的标的并不多。玩家们更多集中在一级市场中。
所以作为投资者,未来投资的核心逻辑是一是看头部玩家的量产增速情况,二是看一级市场的投融资增速情况。
抓住这两点,一片隐秘的蓝海中,你或许就能抢占先机。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