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数据如何变现?车险像手机流量般计费
作者/IT时报记者孙妍
编辑/ 潘少颖孙妍
在上海临港滴水湖畔,你可以在App上叫来一辆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也可以乘坐无人驾驶公交环湖一周,也许还会偶遇无人驾驶清扫车。
预计在今年下半年,上海首辆L4级无人驾驶出租车将在浦东上路。在上海浦东金桥,国内首条中心城区自动驾驶开放道路开放,以后街头会出现更多“未来车”。
6月8日,上海临港宣布2025年新目标,力争把临港建成全国第一个“数据通全路、云网联全车、智能赋全城”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同时宣布,全国首批无驾驶人汽车上路测试,15家汽车企业获得“真无人”测试牌照。
上海离L4无人驾驶更近一步,离网联汽车实现商业闭环也更近一步。
“以后坐地铁到滴水湖,就能坐上自动驾驶双层游览巴士,游览海昌海洋公园、天文馆、航海博物馆、滴水湖等热门景点;如果智能汽车车主自驾前往,还能在走高速时体验一把自动驾驶,临港的回头客会越来越多。”零数科技副总裁兼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波构想了临港智能网联车的未来场景,在他看来,各地示范区要想实现商业闭环,不能只支持“纸牌”测试车,而是要支持“铁牌”量产车,让无人车真正驶入“寻常百姓家”。
上海“无人车”
真要上路了
上海一直站在智能网联车全国试点的潮头,目前已开放926条、180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道路,累计向28家企业612辆车颁发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牌照,测试里程超过1300万公里,形成了嘉定乘用车、临港商用车、奉贤停车库、金桥车联网的错位发展布局。
今年2月,浦东率先立法“开道”,《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在2023年2月1日正式施行,如今正在突破场景测试到商业运营的“最后一公里”。浦东新区相关负责人透露,预计今年下半年,无人出租车等L4级“未来车”将正式上路,浦东金桥也将开放全域测试道路。
这将是上海无人驾驶真正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开端。
在国外,以特斯拉为代表,“聪明的车”是自动驾驶的重点。在国内,“智慧的路”才是自动驾驶的重要方向。在浦东的规划里,车路协同将是无人驾驶的基础,红绿灯、道路交通事故、施工数据、停车场空位信息等数据都将纳入自动驾驶产业中。
“各地数以亿计地投入建设车联网,每公里路侧设备投资都要上百万元,但至今没有形成商业闭环。车企、自动驾驶企业应该和地方政府双向奔赴,车端自动驾驶系统与路侧数据互相拥抱,在双智城市、先导区、示范区由顶层规划开路,场景落地跟进,以用引投,实现商业闭环。”刘波呼吁,自动驾驶将出现“马太效应”,不会给第一名以外的厂商太多生存空间,数据共享交易是车企和自动驾驶企业低成本、高效、合规且精准的数据获取方式。
“10年后,不智能的汽车无人买单。”百度等自动驾驶研发企业也这样认为。
但是,对车企来说,将数据作为资产进行共享,无疑是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拱手相让。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个汽车大数据区块链交易平台已上线运营,解决了两大痛点:自动驾驶需要给人工智能“喂”大量数据,这个去中心化的平台可以让车企、自动驾驶研发等企业共享数据,解决了数据所有权共享问题;由于部分数据涉及隐私和机密,数据供给方希望数据做到可用不可见,这一平台基于联邦学习等算法,将数据、算法装入黑匣子中,共同训练模型,也打消了数据使用权共享的疑虑。
中汽协汽车大数据区块链交易平台正是由零数科技搭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中经天平科技有限公司、众汽德联智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博世(中国)投资公司等产业链各方参与其中。据刘波透露,目前已有多家车企参与数据共享交易。
刘波认为,车企数据比较有限,反而是一些不做人工智能算法训练的公司有可用数据,比如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拥有检测数据和道路的行驶数据,滴滴、货拉拉等公司也有大量行驶数据。如果能够实现数据资产变现,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收入。
智能汽车出事故谁担责
近些年,新能源汽车每出一起致命车祸都会深陷舆论危机,到最后,家属与车企之间的争论都会围绕事故责任认定展开,到底是由人还是人工智能来担责?
2023上海国际车展前夕,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炮轰自动驾驶成为焦点,而王传福对自动驾驶最大的质疑也是事故责任认定,他认为,目前全球一年上百万人死于车祸,只要车辆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今天的汽车制造商就不会因为车祸而遭到投诉,但是自动驾驶只要出一起车祸,那汽车就卖不动了。
行驶数据是判断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但是这些数据存储在车企,即便车企拿出了真实数据,家属乃至民众还是会认为车企有篡改数据的动机,最后问题就演变成了如何证明数据是可信的。
中汽协汽车大数据区块链交易平台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解决数据真实性问题,从而也解决了人车之间的责任归属问题。零数科技通过区块链实现单向加密,每隔一段时间让行驶数据以加密方式报送一次数据指纹。
在上海某区,零数科技也已搭建完成一个汽车数据存证服务平台,实现对百万辆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实行数据存证及安全监管。
车险像流量一般计费
2023年5月数据显示,中国超过日本,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我们取得了重大进步,但还面对着‘缺芯(芯片)少魂(操作系统)’的窘境,在全车零部件中,不起眼的小芯片等产品我国尚不能完全自主可控。”刘波提出,当前不仅需要绘制汽车产业供应链全图谱,更需要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分类分级,并依托柔性供应链,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促进我国汽车制造业乃至全产业链的全面强大。
最近,不止一家车企数据部门负责人找到刘波,迫切地想要解决数据变现问题。“如果数据只是被存储,那么我们数据部门在车企只是成本中心。”这位负责人向刘波说道。
除了数据共享交易外,UBI(Usage-based Insurance)车险和汽车融资租赁成为汽车行业的两大变革趋势。
不论是比亚迪、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新能源车企,还是广汽、上汽等传统车企,都在不约而同地布局车险业务。而车险正在向UBI方向改革,基于车主驾驶习惯个性化定价,违章和事故少、使用量少的车主可能比其他车主少交30%至60%的保费。
“以后车险跟通信费一样,按照你使用了多少流量来计费。”刘波解释,很多潜在购车消费者会因为新能源汽车保险费比燃油车贵而放弃,在他看来,首年保险完全可由车企买单,一万公里行驶里程后再由车主续费,而这中间就涉及车企与保险公司的数据共享,隐私计算同样能在这种场景下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新能源车前三年价值就跌去近一半,后面的车主又没办法享受同等的权益。”一位坚定的燃油车车主向《IT时报》记者道出了不买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新能源车不保值、难以进行二手交易也是拦在车企面前的一道坎。
于是,便有新能源车企开启融资租赁模式,车主可以按月付费,除了车辆使用权外,还包含保险、洗车等服务。
在海南,零数科技和中国电子搭建了“海南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帮助充电桩、换电站等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融资,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资产端和资金端双方信任问题,比如半年的运营状况形成真实的融资审计报告。目前该平台登记的充电桩、动力电池和智能停车场等资产规模达数十亿元。
在刘波看来,不论是UBI车险、汽车融资租赁,还是新能源基础设施的融资平台,都可以为车企以及充电桩企业等产业链企业提供数据变现的借鉴。
碳账户将在
低碳出行领域率先实现
早在2022年,上海就宣布将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到2025年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
最近,零数科技正在与各地交通委探索尝试,将散落在公交、地铁、轮渡、共享单车等公共出行领域的数据汇聚,通过环交所备案的方法学来评估碳减排行为。
很快,上海市民在随申行App上或将拥有个人碳账户,乘坐公交、地铁、轮渡等公共交通出行就能攒碳积分,碳积分则能兑换电影票、咖啡兑换券甚至数字人民币。
零数科技就是以能源区块链起家,参与了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项目“能源可信计量与绿色认证平台”,以建立碳账户的形式,接入超过1000家企业用户的水、电、气、热数据,实现碳排放数据可信监测和绿色信用评估。
近日,上海印发《2023年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6000亿元;推动40个生活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政企共建、社会共享;持续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更加完善;确保网络和数据安全,基本建成城市数字底座“1+1+N”框架。在厚植数字底座方面,上海强调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提升国家级数据交易所能级、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数据的存证和共享,就是区块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刘波看来,连接但不汇聚,是很多城市数字化转型场景的核心需求。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零数科技 东方IC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