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ZeR0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1月4日报道,在上周四至周五(12月30-31日)举行的启明创投第十三届CEO云端峰会上,来自半导体、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顶级企业共13位创始人、CEO、高层管理者齐聚,与启明创投投资人一起分享了对行业的深刻洞见,以及创业的切身经验与心得。
会上,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总结了中国创新行业的四个核心要素,小米联合创始人、高级顾问黎万强分享了如何围绕用户痛点持续创新的心得和建议。
在圆桌论坛环节,壁仞科技联席CEO李新荣、弥费科技创始人兼CEO缪峰、新创元董事长兼CEO赵勇分享了对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观察和见解,认为未来十年,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升级将进一步扶持中国芯片产业技术迭代,中国芯片产业将在规模、效益与竞争力方面全面提升。
另一个圆桌论坛以“AI+机器人”为主题,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兼CEO邵天兰、优必选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熊友军探讨了无人化技术的商业落地及发展前景,以及中国企业在无人化、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
一、启明创投邝子平:今年收获13个IPO,解读创新行业四大关键因素
启明创投被公认为是AI、半导体和SaaS领域最专业的投资者之一。其主管合伙人邝子平1999年开始在中国从事风险投资,拥有30多年企业管理和投资经验。
当前启明创投团队成员共17位,均毕业于国内外顶级学府,并在知名投资机构有投资经历,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网络。
▲启明创投投资团队成员
在致开幕辞时,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分享了启明创投的最新动态以及对中国创新行业的看法。
2021年正好是启明创投的15周年。过去15年,启明创投陆陆续续投资了近500家企业,两大板块TMT和医疗健康齐头并进,健康发展。
启明创投在2021年投资了70多个项目,超过100家已投企业完成了新一轮融资。退出方面,启明创投今年收获IPO数量再创新高,达到了13个,其中较多来自医疗健康领域,同时其在科技板块的投资也进入快车道。
截至目前,启明创投已募管理资产总额62亿美元,旗下有10只美元基金和6只人民币基金。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
邝子平分享了对中国创新行业现状的观察,他认为目前中国的创新创业行业中,最核心的参与者是企业家。
第一,只要企业家精神还在,中国的创新行业就有希望。我们的企业家精神越来越旺盛,既有很多年轻人从创业创新方向去思考未来职业规划,也有很多颇具行业经验的老兵加入创业行业里。中国企业家的群体的发展方兴未艾。他认为“这是未来若干年,中国整个创新行业有希望、最根本的一点”。
第二,创新的关键因素是科技发展。目前全球范围内,科技在不同的点都有很大的爆发。有了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也让很多企业家思考创业创新的时候,有了更好的抓手。
第三,创新的另一关键因素是人才。中国企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非常优秀的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越来越丰富,对创新行业是很大的促进。
第四,创新亦要考虑大环境。一是社会对创业的容错,对企业家的理解;二是地缘政治大环境,是否有一个允许创新、允许犯错的宽松的大环境。这个大环境也牵涉到经济大环境,企业是否觉得未来可期,非常愿意投入新的技术去搭建新的IT平台,医院是否愿意去尝试新的一些治疗手段。具体到个人,大家是否觉得明天会更好,因此影响到消费的意愿。
大环境方面,信号不是特别明晰,企业就会面对不少挑战。这需要企业家脚踏实地,在千变万化的大宏观环境里,把未来的事情筹划好。
同时,邝子平对中国未来的创新市场感到乐观,认为中国的企业家和产品也越来越具有国际竞争性。在创办企业、在设计产品时,企业家可以用更国际化的眼光去看待公司,用更国际化的语言去描述产品和优势,更好地跟世界对话。
他还透露道,作为一家在中国耕耘15年的投资机构,启明创投也将在近期启动一项回馈社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计划。
二、小米黎万强:在最便宜的办公室,找最贵的人
就《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主题,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对话小米联合创始人、高级顾问黎万强,分享了小米围绕用户痛点实现创新的经验,以及对创业者的建议。
所有的创新最终都得落地,变成产品。他建议创业者“用望远镜看创新”,同时要“学会用显微镜去找痛点”。痛点就是第二阶段的创新。
今天的创业者,有一些会特别理想,一个公司要做十年、二十年的事情,他在重新复盘的时候说恨不得三年做完。创业者很容易做很多推演,看各种各样的咨询报告,而真正的痛点看报告是找不到的。
创始人本身是超级用户很重要。当创业者成为超级用户的时候,很多自然而然的感受,就像拧水龙头一样是流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所以谈及创新,黎万强认为,第一,小米雷军总在分解公司产品战略的时候,节奏掌握得特别好;第二,在面对每一个产品要去打爆它的时候,都有愿意找痛点的习惯或者是创业的敬畏感,要一个点一个点去找到它、击爆它。
在他看来,新一代企业本质上来讲都要具备用户思维,是真的利用用户效能,能够快速迭代、快速改进产品,快速迭代最理想的通道是要更早、更大范围找到核心用户。他分享了一个观点:“不妨在市场团队里面多找一些做过产品经理的人,做过设计师的人,会帮助市场团队变得更加有战斗力。”
在营销方面,做市场用户痛点很重要,找到痛点、做出产品后,在做市场包括写文案时,讲人话也很重要,把用户当朋友的时候,真正讲他能听得懂的大白话。“当你发现有的功能点要用一堆形容词的时候,很有可能产品真的是没有卖点。”黎万强说。
他提到企业在保持持续创新的过程中,要学会在最便宜的办公室,找最贵的人。
刚刚起步的公司能拿到钱是一种本事,但怎么样学会把钱花在刀刃上是关键。找最贵的人,一定不能靠工资来打动他,一定要靠你给的长远的期权回报,包括这个事情本身来回报他。
“创业公司的第一波种子员工特别重要,找到内心本身有火的员工,相信未来十年以后,公司能做成一家很伟大的公司,能得到很好的回报。”黎万强谈道。
三、圆桌论坛:中国半导体产业仍在上半场,未来十年将快速发展
在圆桌对话环节,壁仞科技联席首席执行官李新荣、弥费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缪峰、新创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勇就《端到端的半导体生态系统在中国崛起》展开讨论,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担任主持人,启明创投执行董事陈南担任观察员。
参与圆桌论坛的嘉宾中,其中,李新荣来自的壁仞科技主要研发GPU芯片,弥费科技主要做应用在晶圆厂的自动化设备,武汉新创元主要做封装测试。
叶冠泰提出一些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目前是在上半场还是到了中场,与五年前相比有哪些变化? 除了自主可控之外的机遇,中国半导体各个领域还有哪些可能最不被外人所知的机会?以及如何看中国未来的半导体的十年?对此,几位嘉宾分别从不同角度给予回答。
上海GPGPU企业壁仞科技主要面向三个市场需求:数据中心的通用运算芯片、图形渲染的市尝边缘计算以及智能驾驶市常
壁仞科技联席CEO李新荣认为,国内通用GPU已经过了火爆的新创期了,随着领先的创业公司逐渐的开始流片和产品落地了,早期初创公司谈愿景、谈团队、讲技术的时间点,渐渐要过去了。现在开始各个公司更需要以产品来说话,谈业绩,讨论未来产品线的时代开始了。
过去5年,数据中心基础算力的需求是非常强劲的,随着AI、5G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新的场景和应用,同时催生了海量的数据和计算的需求,这也驱动了以数据中心和超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强烈需求。
挑战也依然存在。95%以上的中国AI市尝高性能计算市场控制在NVIDIA的手上,国际大厂的技术以及生态建立起来的护城河既深且宽,一时间国内厂商难以逾越。“我们的优势是我们更接近客户,国内的厂商也有更强的意愿来做客制化、本土化的解决方案。”李新荣说。
另一个挑战是,国内的一级市场上投资气氛火热,也形成了“春秋战国”的时代。同样赛道上有很多同行加入,这也相对分散了人才以及技术的积累,造成的状况就是更多的初创公司也开始从事me-too产品的发展。
李新荣谈道,所有高性能计算的源头源自于大数据,他用三个“最大”来简单总结其观点:中国是全球大数据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拥有全球最大也最有潜力的产业数字化的市场,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数字消费市常这些市场所产生出来的大数据,去整合、去消化,去创造这些数据所需要的极大算力,就是其最大机遇。
在他看来,未来十年对于中国半导体公司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会逐渐从中国制造进到Design by China,进而实现Design for China Market的愿景。中国半导体产业会在AI芯片设计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在部分细分的技术上实现全球领先的地位。他认为未来的中国半导体企业必须也一定要走向全球市场,靠核心技术与产品来说话、来参与竞争。
上海弥费科技成立于2014年,起初做LED行业的MOCVD设备的技术服务,2017年转型做半导体AMHS设备的研发,现在是中国首家具备提供整套AMHS半导体设备的供应商,已拿到全球顶尖的晶圆厂的正式订单。
弥费科技创始人兼CEO缪峰谈道,中国强大的芯片内需会把晶圆厂推向下一个技术节点,这就意味着中国未来有很多的高端工艺的晶圆厂出现。对于12寸和更高端的设备而言,中国半导体的晶圆厂的设备的国产化率还不到10%。所以中国半导体的设备仍在刚刚起步阶段。
对于弥费科技也是一样,与国外的竞争对手相比,其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还在3%-5%之间,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性。从晶圆厂、供应链、产业链的角度来说,还在上半常相比5年前,应用市场在不断地扩大,如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算力等市场崛起。
AMHS领域全球市场规模增长比较稳定,年复增长率大概在16%左右,市场规模是150亿美元,中国占到了40亿左右。“我们准备在2-3年的时间,把中国市场的AMHS的市场占有率能提升到25%-30%,全球市场我们争取突破5%-10%。”缪峰说。
他认为,中国半导体从业者的自信度在慢慢提升。产业升级把之前最优秀的一部分人转向了半导体,人才涌入、内需不断加大了市场的规模,整个行业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一流的人才进入,随之而来的是技术加快,将半导体晶圆厂的整个效率提升,助力中国晶圆厂在全球的竞争力提升,加快中国半导体技术的发展。
缪峰相信,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十年,中国芯片企业将以中国速度迅速进入全球第一梯队。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升级将进一步扶持中国芯片企业的技术迭代,规模和效益、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未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半导体的设备公司会越来越多。
武汉新创元半导体主要做IC载板,就是IC进行封测、封装的时候,把晶圆切下来的芯片放到封装基板上面,最后再封装成为一个IC,可以理解为是一个非常高精度的、超薄的、非常细线宽的多层线路板。它在IC封测领域的主要BOM清单中排第一名。2020年,全球IC载板市场规模超过100亿美金,机构预测其未来5年大约会以平均年增长9.7%的速度快速的增长。
新创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勇认为,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在上半场,不是在中场或者是下半常近年国家也鼓励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一些新的领域,比如5G相关的产品,或者是基础设施,比如中国特高压、高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AI、工业互联网等,未来有着非常大的需求。
对应IC载板的领域来看,中国大陆本土的IC载板厂占全球份额5%,未来10年翻10倍,这个是大概率事件,发展前景非常好。
谈及最不被重视的机会,赵勇认为是最近比较热的话题“后摩尔时代我们怎么发展”?他认为摩尔定律逐渐失效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好事,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时间机会,是个机遇。
第二个机遇是,如果在晶圆领域朝着5nm、2nm或1nm往下走,越走所产生的边际贡献越来越有限。他希望在这个机遇里面用新创元的工艺、技术,给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
他做了一个大胆的预测,现在中国大陆在全球半导体市场来看,大约排到第五名,未来十年以后,很可能我们可以排到第一或第二。另外2010年,中国的面板占全球份额的5%,2020年中国面板占全球份额60%,这是一个快速崛起的过程。PCB领域中国产能占全球份额70%,产量占全球60%。载板很可能就会像这两个行业一样,未来十年可以做到60%。
四、圆桌论坛:无人化商业落地提速,中国企业优势凸显
在圆桌讨论《无处不在的AI+机器人的未来》中,文远知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韩旭、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邵天兰、优必选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熊友军,在启明创投合伙人周志峰的主持下,展开一场深度的讨论和交流,启明创投执行董事陈南担任观察员。
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无人化科技发展和商业化落地得到加速发展。
例如,优必选科技的消毒灭菌机器人,已经在亚洲、欧洲、美洲还有非洲部署;在广州荔湾区遭受疫情,文远知行的无人配送车将封闭区居民所需要的食品和物资送达;梅卡曼德机器人的产品帮助这些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能继续加大产能。
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不同行业、不同商业场景的智能化、无人化的商业落地都得到了高速发展?有哪些底层技术的创新在推动?
各家企业又是凭什么样的微观因素或战略,能够在各自领域脱颖而出?在无人化、机器人、人工智能这波浪潮中,中国起家的企业有哪些优势?未来十年,预计大概率会发生的、令人特别兴奋期待的无人化场景会是什么样?
深圳优必选科技成立于2012年,在人工智能和服务机器人相关的专利有2600多项,集中在伺服驱动、运动控制、机器人视觉和语音交互等。其产品和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教育解决方案、智慧养老解决方案,还有商用机器人解决方案。
优必选科技在伺服务机器人领域位居全球前列,是中国第一个具有全栈机器人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的提供商,现在累计交付了160多万台机器人,生产了超过430多万台的伺服机器人的关节,是中国最早实现多关节服务机器人商业化和最快达到万件销售规模级别的公司。
优必选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熊友军说,不同行业的自动化、无人化趋势快速提升,这不是一种巧合,AI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本身就在不断进化,它跟行业的融合和渗透一直在进行,随之产品成熟度提升,客户体验感增强,硬件成本在快速下降。
疫情还加速了另一个趋势,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劳动力成本也在快速提升。智能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服务能力在提升,成本快速下降。“我觉得这种趋势不可逆转,未来的十年应该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各个行业快速落地、快速繁荣的十年。”在更多需要简单、重复劳动的场景,或有危险的场景,会大量地使用AI和机器人的解决方案。
他相信,加强技术的研发,做好的产品,找到好的场景与行业强结合,不断地提升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解决方案服务客户的能力,不断地给客户创造价值,就能够持续引领行业的发展。
在他看来,中国企业的优势应该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中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第二,现在中国有非常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第三,中国有非常聪明且勤奋的工程师团队;第四,我现在的中国社会氛围非常鼓励创新,更多年轻人愿意到科技企业里来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使整个产业快速的繁荣和发展。
他觉得未来最值得期待的应用场景就是智慧养老院,现在老龄化程度越来越大,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做这种服务老人的低价值劳动。熊友军希望未来养老院、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场景越来越多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真正让老人家能够得到非常体贴、温馨的照顾。
文远知行在2014年4月成立于美国硅谷,2017年12月落户广州的黄埔区开发区,以L4自动驾驶技术为基础,致力于开发自动驾驶出行和自动驾驶物流。其自动驾驶测试里程数约完成了六七百万公里,并约有300辆自动驾驶车队。
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说,疫情时代,自动驾驶能够提供更加令人满意、更稳定的服务,从6月3日起,广州封控,有15万荔湾区市民在封控区域内,6月3日~23日,文远知行使用纯无人自动驾驶小巴,高强度地运行了500趟物资,总计达102吨,包括心脏起搏器、呼吸机、抗癌药。自动驾驶可以避免司机的交叉感染,且拥有比较大的私密的空间,这也促进了自动驾驶在出行方面的发展。
疫情促使劳动力短缺。美国旧金山港口、洛杉矶港口,搬运工人非常短缺,24小时连轴转,全球的供应链都出现了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劳动力的短缺。如果可以用机器来代替人,能够把整个的问题解决。
另一个是平衡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要招募最好的人才,在开发最好的技术和设计出最受市场欢迎产品中间取得一个平衡点。
韩旭说,中国有很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从中美人工智能论文的发表和专利申请程度上来说,中美两国是遥遥领先的。另外,国家政策层面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非常支持,所以目前在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发展势头很好。
文远知行主要做自动驾驶,他希望未来十年,能看到约95%以上的包裹由自动驾驶汽车运送,99%的城市环卫清扫车实现无人化,城市内乘用车有50%是无人驾驶。
梅卡曼德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底,迄今已经服务了上千家企业,其机器人业务更多的是围绕工业场景和物流场景,使用深度学习、3D视觉技术,使得传统行业能够更加灵活、更加快速、更加智能地完成自动化改造。
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兼CEO邵天兰说,需求侧和供给侧的进步都非常明显,几项技术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首先是传感的技术。不管是激光雷达,还是像梅卡曼德机器人的3D相机,还有一些其他的传感器,它们的性能、价格、体积等都有很明显的提升。
第二项是感知领域。比如像深度学习进行物体类别的检测、定位,还有SLAM技术,这些技术过去五年是从实验室很早期的模型,到今天可用性已经比较高。在过去几年间,几块最重要的拼图成熟度都显著地提升。所以我们也有能力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更快速地迭代产品来满足快速爆发的一些需求。
邵天兰谈道,梅卡曼德机器人之所以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确立优势,第一因为定位,公司从第一天的定位就是要成为一家基础设施产品公司,能服务很多不同方向的企业,解决更通用的问题;第二是其技术、产品、应用以及资本方面要螺旋上升,这个节奏需要把握好,如果过于侧重某些方面而忽略某些方面,后面客户、资本的认可以及产品的迭代会受到影响。
据他观察,今天很多创新企业都有国际化背景,创始团队曾在一些海外国家有长时间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具备国际化视野及相关经验。这使得中国团队在创立的时候,既了解中国,也了解世界。今天像人工智能领域,这样的团队在中国的创业投资市场上很主流。
他估计机器人可应用的领域每三年翻一倍,十年会有将近十倍的增长,十年后,机器人能做的事情大概会是今天的十倍,并将不断加速地再增长,“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摩尔定律”。
结语:创业是小概率事件,好的投资一定是高风险
根据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的演讲,从2006年起步至今,启明创投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策略持续演进,如今已有非常广泛的硬科技投资领域,覆盖SaaS、云计算、芯片、先进制造、汽车生态、新消费、新社交、医疗TMT融合等。
他分享了启明创投在科技投资和赋能的心得。
第一,发展速度不是目标,是结果。发展速度是团队能力建设的结合。创业更像是马拉松,发展速度是基于公司的产品力、产品用户口碑和团队能力加在一起,才能够跑得这么快。“所以我们更专注于怎么样把内功练好,让我们的速度能够更加自然,更加持久地去加速。”
第二,创业和投资都是小概率事件。投资人要先把自己心态管理好,冷静思考怎么样为公司出谋划策,启明创投要站在创业者背后,要做创业公司最好的伙伴。
第三,好的投资一定是高风险,不容易看懂的。尤其是比较早期的投资,如果大家都看得懂的话,肯定是估值已经涨起来了,就不会是一个高回报的投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市场是不清晰的,团队也是有缺失的。创业公司在经历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遇到一个非常大的坎儿,有了面临失败之后成功的信心,公司才会具备走得非常长远的能力。
第四,相信中国企业和中国的未来。最近投资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疫情之后经济下滑,通胀也在开始,中美贸易战、供应链紧缩等等,对很多创业者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风险投资人看过非常多的周期,过去17年,中国企业仍在不断成长,并且成长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叶冠泰认为:“这就是中国的长期主义。所以中国企业和中国未来是我们在中国做投资依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