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安
3月10日,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齐碳科技)发布了包括K2纳米孔蛋白、硅基测序芯片QCell-S以及测序算法套件Houndv1.2等多款新品。
对此,齐碳科技方面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此次是以K2纳米孔蛋白为核心的一次体系升级,包含了芯片、算法套件等。此次升级将有助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提升测序的核心性能,包括测序准确率及稳定性。
“公司此前推出的两款商业化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3841以及QNome-3841hex在搭载K2体系后,测序的单次准确率可以从90%提升至97%。”齐碳科技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且在70x测序深度下,一致性序列准确率(Consensus准确率)将从99.99%提升至99.999%,由此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准、更稳、更高效的测序体验。”
中通量产品今夏推出
可扩展更多应用场景
公开资料显示,齐碳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芯片、试剂的自主研发、制造与应用开发厂商。公司上一次大规模进入公共视野是在2022年12月份,公司获得了美团领投,首都大健康基金、博远资本跟投的7亿元C轮融资。
彼时,齐碳科技曾指出,融资将用于持续完善产品矩阵,以及推出中高通量测序平台,拓展更多元的应用场景。
齐碳科技方面指出,公司自2022年正式开启商业化进程后,凭借QNome-3841以及QNome-3841hex两款商业化纳米孔基因测序仪,扩展了包括国家疾控、多省市疾控、清华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清华长庚医院、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上海海关等在内的上百家机构用户。
对于此次技术升级,齐碳科技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实际应用来看,K2体系已经在纯菌组装、宏基因组病原检测、癌症靶向用药、司法鉴定等多个领域开展验证实验,均能满足应用需求。
在宏基因组病原检测方面,公司与北大人民医院、北医三院、北京协和、清华长庚医院等机构合作,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和肺泡灌洗液样本进行宏基因组病原检测,并准确判断病原序列;在基因组水平的病原菌监测溯源方面,公司还与中疾控传染病所、齐鲁医学院合作,开展对霍乱弧菌引起的菌血症案例开展基因组水平溯源研究。
同时,齐碳科技宣布,将在今年夏天推出中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
“通量,即测序数据产出。不同的应用场景对通量的需求不同。举例来看,检测人类全基因组的结构变异通常需要测15x(测序深度),约45G数据;做水稻全基因组的组装拼接,就要求较高的测序深度,即使是测50x,也需要20G左右的数据量。”齐碳科技表示:“公司此前推出的两款商业化测序仪都是低通量测序仪。受限于通量,上述产品更多的应用在微生物研究、公共卫生防疫、司法鉴定等领域,对于很多基因组大的物种测序就难以满足。”
后续随着中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推出,就可以解锁更多的应用场景,包括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全长转录组测序、动植物基因组组装等。伴随着齐碳科技K2体系的升级以及中通量测序仪、自动化等系列产品陆续进入市场,齐碳科技表示,公司将有望开辟更大的市场空间。
资本日益重视
基因检测市场或将进入竞争红海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基因检测领域发展。2021年3月份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基因技术”为未来产业之一。
2022年5月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推动基因检测、生物遗传等先进技术与疾病预防深度融合;开展遗传并出生缺陷、肿瘤、心血管疾并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早期筛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精准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
在此背景之下,资本市场对基因检测领域的关注日益加强。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基因检测领域的投资达到46起,其中有20起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
行业从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消费水准的不断上升,消费者对基因检测的接受度也在不断增加。另外,从人口基数上看,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且老龄化进程持续加深,在此背景之下,基因检测作为许多重大疾病的有效预防检测手段,其市场持续增长的确定性很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基因检测市场预期到2025年将达到487亿元。
从行业角度来看,基因检测行业的上、中、下游分别是设备研发生产企业、测序服务企业、终端用户。
“2022年基因检测领域投资的46起中,90%以上都是中游企业。中游企业百花齐放的同时,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行业人士指出:“从技术路径来看,目前市场上仍以二代测序为主流产品,但因其市场占有和技术突破已经到达一个瓶颈,且竞争异常激烈,可以说逐步进入到红海竞争阶段。”
在此背景之下,作为新兴技术路径的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目前仍处在市场竞争早期。对此,齐碳科技方面表示,目前国内纳米孔基因测序行业上游竞争格局已经初具雏形,但多数企业尚未完全跑通技术。而齐碳科技作为国内首个开启纳米孔基因测序商业化的企业,公司在技术研发、产业化、商业化等方面都具备领先优势。
(编辑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