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边忙着上市,一边忙着“做电池”
2023年开年,中金公司网站发布消息,越疆机器人正接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预计2023年4月至5月结束上市辅导工作流程。而2022年12月19日,节卡机器人同国泰君安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此后,出货量排名前三的遨博也计划于今年三季度在科创板上市,目前已确定上市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短期内连续三家协作机器人企业启动A股IPO,给刚刚经历疫情阴霾的机器人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未来,资本仍将大力驱动行业发展,为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提供新一轮的动能。
协作机器人全力布局新能源
上市潮未退,协作机器人就已经忙着转战新能源。
机器人行业的大主题一直是国产替代和打破外资垄断。而疫情三年,因外资品牌进口受阻,国内新能源行业扩产潮,工业领域的国产机器人得以借势追赶。
光伏、锂电池、新能源车等行业这两年都处在设备投入期,只要有布局这些行业的机器人公司,都将迎来逆势的增长。协作机器人公司如节卡、遨博等都在大举投入新能源行业。汇川技术、埃斯顿等机器人上市公司则针对新能源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发展时间较短、没有“历史包袱”的新能源行业也愿意给到机器人厂商试错的机会。
据东吴证券对锂电池行业的草根调研,由于锂电池生产对节拍、统一性要求较高,在具体生产环节中,化成和分容会使用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组装线会大量使用SCARA和六轴机器人,模组和PACK端会用到大负载的六轴和SCARA机器人。
综合来看,保守估计1GWh的锂电池产线会用到约100台机器人。而国内锂电池的生产规模还在持续增长,据工信部统计,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其中储能型锂电产量突破100GWh。
电池生产为何需要协作机器人?
安全灵活,易于使用的协作机器人,能够快速满足电池产线切换的需求,且部署周期短、投入成本低,尤其适用于电池生产中后段工艺的半自动线和试制线,在检测、涂胶、贴标、焊接、上下料、锁附等工序中都有大量应用机会。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开始爆发并领先全球,或能复制日本机器人路径。何况在新能源车一体化压铸的趋势下,新能源用机器人对性能要求低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加上国产机器人的本土化能力,这是第一大优势;交付方面,扩产的新能源要求更紧迫,国产更胜一筹。比如在疫情期间,外资交货期普遍长达8-10个月,国产品牌常规交货期是1个月,重负载机型2个月。
据悉,协作机器人公司遨博就在去年11月和今年1月,共计拿下了车企8200台“拧螺丝”机器人的订单,这两批订单的机器人均价仅为3万多元,远低于外资品牌动辄几十万的价格。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动力电池的井喷式发展,推动电池技术快速迭代,与此同时,生产工艺也更加多样化,批量化定制、多品种混排的需求增多,电池制造模式正在由刚性向柔性转变。
今年,越疆作为牵头单位将开展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动力电池组多机器人柔性集成制造系统及应用示范的攻关,同时结合应用实践,为动力电池生产提供安全高效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机器人安装量和密度是衡量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关键指标。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相当于全球其它地区安装总和。工业机器人密度首度超越美国,为322台/万名制造业工人,位居第五,而这一数字在10年前仅为18台/万人。
这意味着,工业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都渡过了早期小规模试用的阶段,将进入快速上升期。
结语
不管是争先恐后上市,还是全力布局新能源。近年来协作机器人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一直很亮眼。通过使用安全、灵活、便捷的协作机器人来代替繁琐的、危险的、重复的、劳动强度大的任务,能够使工人得以聚焦更具价值的工作,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升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未来,伴随数字化转型的不断加速以及劳动力成本高居不下,中国及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将继续呈现一片蓝海,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